|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古代“航海热”始于何时

2012-8-8 13:54| 发布者: 掌柜 |原作者: 倪方六|来自: 北京晚报

摘要: 中国航海的历史悠久,在古代时海上的实力已非常强大。而且,相当长的时间里都领先世界,其中以汉、唐、宋、元、明时期最为辉煌。 过洋牵星——古代海上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中国人最早绘出南海诸岛的航海图 古代中国之 ...

    中国航海的历史悠久,在古代时海上的实力已非常强大。而且,相当长的时间里都领先世界,其中以汉、唐、宋、元、明时期最为辉煌。
 
    过洋牵星——古代海上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中国人最早绘出南海诸岛的航海图

    古代中国之所以能成为海上强国,与中国古人在航海技术上最先取得突破是分不开的。如舵、橹、锚、帆、船坞、罗盘、轮船、螺旋桨……这些与航海有关的硬件和技术,均是中国古人率先创造和发明的。

    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古人还发明了古代版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牵星术”。牵星术俗称“过洋牵星”,这项发明与指南针一样了不起。其功能相当于现代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但不需要成本高昂的卫星和终端电子设备,仅借助于一块小木板,利用宇宙固有星体,就能完成船舶的海上定位和导航。这在当年是最先进的航海技术,时称“火长”的船长们都擅此术。

    这块小木板,被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家们称为“牵星板”。牵星板十分简单,呈正方形,共有12块。最大的一块边长约明尺七寸七分,相当于24厘米,称作“十二指”;依次为“十一指”、“十指”、“九指”……“一指”;每块板边长相应递减2厘米,“一指”最小,边长为2厘米。

    板的中心穿一根约72厘米长的绳子,使用时,左手拿着木板,右手牵着那根拉直的小绳子,眼睛顺着右手的绳端向木板看去,使木板的上边缘对准星体,下边缘对准海平线。此时使用的牵星板是几指,星体的高度就是几指。“指”是古代观测星体高度的单位,一指约合1。34'上下。

    测出星体高度后,对照《过洋牵星图》上标示的数据,便能定出船舶在海上的位置。如果观测的指数与图上无出入,说明船未偏离航线,否则就要进行修正。

    与“牵星图”一样的航海必备工具还有“航海图”。

    中国最早绘出一张航海图,就是南海诸岛的海图,成书于十三世纪初、由南宋地理学家赵汝适撰的《诸蕃志》中,便曾提到过此图。现在可以看到的中国最早一张航海图是《郑和航海图》,此为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郑和船队最后一次下西洋所用航海图,一直画到非洲东部,与现代卫星定位系统绘制出的航海图一样准确。

    齐景公“六月不归”——“游于海上而乐之”

    中国古人的海上活动始于旧石器时代

    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海洋大国。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古人的海上活动,至少在旧石器时代就开始。春秋时期的齐国、吴国、越国都是诸侯国中的海上强国,其中位于今山东境内的齐国最具实力,被称为“海王之国”。从《说范·正谏篇》反映的信息来看,当年齐景公还喜欢海上旅行,曾“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

    秦汉时期是中国造船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出现了古代中国第一波航海热潮。

    秦始皇时代,中国海洋大国已相当发达。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第五次东巡期间,便曾乘海船巡海。而影响最大的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带足了三年海上吃、穿、用物资,寻找长生“不老药”。此举便是当时中国海上综合实力的体现,如果无此航海本事,秦始皇也不会相信徐福这名术士的一番话。据考古推论,徐福最后去了日本,日本新宫市内有一座徐福墓,前些年日本境内还发现了徐福子孙之墓。

    如今史学界不少人仍将东渡日本的徐福,视为一名忽悠秦始皇的江湖骗子。其实如果从其航海活动本身来看,徐福当属中国史书有明文记载的第一位远洋航海家。

    在200年后的汉武帝时期,中国已拥有当时全球最为强大的远航船队,这回,航行的地方更远。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秦汉时中国古人已远航印度洋,到达了“已程不国”,此即今印度洋上的岛国斯里兰卡。并在此,与经红海过来的黎轩国(古罗马帝国)进行贸易,开辟出了海上“丝绸之路”。

    大冀船——春秋时期的战列舰

    吴国已出现完整“战舰编队”

    现代海上强国标志之一,是拥有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这类超大排水量的海上巨型舰船,在古代,也是这样。

    春秋战国时期,东临大海的吴国,便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整齐、形式类似于今航母作战群的战舰编队。据《越绝书》记载,当时吴国的“海军总司令”是伍子胥,有一次,他向吴王阖闾汇报战舰系列和时称水军的水上作战部队的训练情况时称,吴国战船有“大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舡”等,水军训练办法参考陆军步兵(陵军)的“车战法”。

    对比分析,发现大冀船如陆军的重车,相当于现代海军的主力战列舰;小冀船则如陆军的轻车,航速很快,相当于现代驱逐舰;突冒船如陆军攻城的冲车,相当于现代攻击舰;楼船船身高大,方便观察敌情,如陆军的楼车,相当于现代的指挥旗舰;桥舡如陆军的骑兵,是一种轻型战船,相当于现代冲锋舟、登陆艇。吴国还有一种叫“艅蝗”的重型战船,比大冀船还大,到秦代时此种战船被称为巨舸。这些不同功能的战船,组成了吴国庞大的战舰编队。

    楼船——汉代的巡洋舰

    汉武帝刘彻七乘楼船巡海觅仙

    先秦时代的楼船,到汉武帝时,已发展为巨型主力战船。顾名思义,船大到可以在上面建高楼才叫“楼船”。据《史记·平準书》记载,楼船高十余丈,相当于今二十几米;楼分三层,分别叫“庐”、“飞庐”、“雀室”,其中雀室是瞭望指挥平台,方便观察水上敌情。

    楼船还将内陆城墙的防御设计理念巧妙运用,各楼层建筑了高约3尺的“女墙”,作为士兵的军事掩体,同时在墙体上开设相当于今机枪眼的“箭孔”,方便攻守。为了防止船体被击穿,在无现代军舰专用钢板的情况下,工程师在楼船的周边用坚硬的木板做出“战格”,关键部分再蒙上皮革,加强船身防护。

    东汉时,战船种类和分工更多,作为主力战舰除楼船外,还有“斗舰”等;用于攻击,且具有防护性能的有“蒙冲”、“露桡”;用于前锋突击的有“先登”;侦察哨兵行动时,则乘坐“斥候”。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曾下令在当时的首都长安(今西安)城西南挖出方圆40里的昆明池,建造楼船,训练汉代水师,并以“楼船”命名了这支特种部队。

    如果要比喻的话,楼船便是汉代的航空母舰,至少也是一艘巡洋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船。除了作战还可当豪华渡轮使用,与制造惨剧、首航便沉没的英国泰坦尼克号有一拼。汉武帝便曾以海上寻仙为名,七次乘坐楼船巡海。

    木兰舟——宋代的航母

    “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豢豕酿酒其中”

    到唐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已完全开辟。阿拉伯商人苏莱曼,于公元851年东游印度、中国等国,后其在《东游记》中记述,唐代的海船特别巨大,波斯湾风高浪险,只有中国的海船能航行无阻,阿拉伯的货物都是装载在中国海船上,进行远洋贸易。

    真正全面体现古代中国海上实力的,当是宋代。宋代设多处专门用来建造航海用船的大型船厂,比唐船型体更大的海船出现。1974年夏天在福建东南泉州湾后渚港出土了一艘宋代海船,全船总长达35米,排水量至少在400吨,载重200吨以上;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的“南海一号”宋代海船,排水量可达600吨,载重近800吨。最后考证,这些沉船均是宋代进行海外贸易的远洋货轮。

    从记载来看,在考古发现的沉船中还有更大的。宋人周去非撰《岭外代答》 “木兰舟”条记载,木兰舟是一种当年远航南海的远洋货轮,“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柂长数丈。”这条船一次可以载几百人,船上储存一年的粮食。为了解决副食品供应,还在船上养猪酿酒,即所谓“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豢豕酿酒其中”一说。

    这样的巨型航船,简直是一座浮动的海上小岛,除了武器装备和动力不同外,和今天的航空母舰能有什么区别?

    郑和宝船——明代的航母编队用船

    “七下西洋”成为当时世界航海史上一大壮举

    到了元明以后,中国的海上强国形象达到了顶峰,其中元代是古代中国海上扩张最鼎盛的时期。元代朝廷利用南宋强大的海上力量,建立起了自己的海军(水军)部队。先后东征日本、进军占城、安南(今越南)、南击爪哇(今印尼爪哇岛)。其中东征日本时两次渡洋打到日本本岛,后因元世祖忽必烈病逝,朝廷才放弃三征日本计划。

    明代的海上实力则以郑和“七下西洋”成为当时世界航海史的一大壮举,比西方哥伦布航海要早87年,至今仍是一项世界纪录。郑和所率船队比今美国航母战斗群还庞大,有一次所率的大船便达62艘,船队人员总编制为27800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全员编制的四五倍。

    郑和下西洋用船叫“大■宝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大船长达四十四丈,明代营造尺一丈相当于现在3.2米,也就是说当时郑和的大船约长达142米,堪称“明代航母”,当时没有一个国家能造出这么大的船,同时代哥伦布去美洲乘的是排水量近百吨的三条帆船,在当时的欧洲已是大船了,但与大■宝船相比,只能算是小小船。

    明代的海上主力战舰是“福船”和“广船”,戚继光收复台湾用的就是这种战舰。一直到清代中期,中国仍是海上强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4 08:55 , Processed in 1.09919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