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山东古建迷唐大华乡村寻宝

2012-8-8 14:03| 发布者: 掌柜 |原作者: 习楠|来自: 北京晚报

摘要:   襄垣付村周成王庙  布村玉皇庙 网名“爱塔传奇”的唐大华 4月18日,“抓住文明余脉——山西早期木结构古建筑调查”的筹款活动在网上推出,项目发起人这样介绍自己:“我叫爱塔传奇,一个古建发烧友。来自山东德 ...


 


 

  襄垣付村周成王庙 
 
 


  布村玉皇庙 

    网名“爱塔传奇”的唐大华

    4月18日,“抓住文明余脉——山西早期木结构古建筑调查”的筹款活动在网上推出,项目发起人这样介绍自己:“我叫爱塔传奇,一个古建发烧友。来自山东德州,从事电脑行业的我,2006年开始用业余时间探访古迹,历经300多个地方的2000多座古塔和100多座早期木结构,行程9000余公里。我最初只是想见识一下古建筑的魅力,却发现这些瑰宝的现状极不乐观……山西是国内现存古建筑很多的省份,晋东南地区最为密集。我五去山西,那淋雨腐朽的失修的木结构古建筑,深深地刺痛了我。个人微小的力量无法保住这些珍贵的建筑,只有依靠大家共同的努力。”

    在现实生活中,“爱塔传奇”叫唐大华,是一个42岁的山东德州人,大学时读机电工程专业,现在自己经营一家电脑公司。这次筹款活动他希望两个月内筹款5000元,用于他今后探访失修古建筑的差旅费和调查经费。他说,即便筹款不成,他探访失修古建筑的活动也会继续下去。

    这几天,地产公司万科将山西一幢古建筑整体搬到了北京,用于房地产项目。对于企业迁建古宅,“爱塔传奇”在微博上频频发言,他希望万科不要打法律与道德的擦边球,更不可带头示范,“此风一开,不用几年能把山西的古村搬空,真不是危言耸听,到那时悔之晚矣。当前立法缺失,只能靠自律,传承古文化是好事,拜托想点别的创意吧。”

    看见“破庙”就激动

    说起古建筑,尤其是木结构古建筑来,乍看起来不善言辞的唐大华滔滔不绝。“我一直很喜欢古建筑,最早喜欢古塔,所以微博起名叫‘爱塔传奇’,后来深入进去,又喜欢木结构的古建筑,对木结构古建筑的关注逐渐多起来。”正是由于对古建筑的兴趣,2006年开始,唐大华从自己所在的山东省开始,逐一探访有文字记载的古塔。跑遍山东全省后,他的探访范围向山东省周边扩展,“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安徽,山东周边凡是适合自驾的地方,都去过。”2006年至今,他利用节假日走访了400多处、2000多座古塔。起初,他的访古活动或跟一些古建筑爱好者一起,或跟朋友、家人一起,“我看古建筑,他们就当出去玩、到处走走。”到了2010年下半年,他的访古目的从当初为了开眼界的“纯访古”逐渐转向到村落调查失修的古代木结构建筑时,陪伴他的便只有自己的朗逸轿车和数码单反相机。

    自驾车在荒僻的山西村落里找古建筑并不容易。“找那些古建筑都是在各地公布的文物保护名单上查,但大部分只写个名字,具体位置没有,只能到了之后进村里去问,山西的老乡都特淳朴,只要他们知道哪儿有座古庙,肯定跟我说怎么走。”没有详细的地理位置记载,没有地方志为依据,唐大华的探访路程全靠导航仪和老乡指路,“在村里的古建筑,有的有院墙,有一年拿2000块左右工资看院子、管钥匙的老乡,遇上这样的就得找老乡开门。”

    “每天7点半至8点之间从县城住的地方出发,要是计划爬山就更早,大概5点出发,天黑之后再开车回县城住下,夏天基本是晚上8点多从村里往回走,到了住处光拷照片、做备份就得一个多钟头。第二天还是这个安排,每次出去一个星期左右,天天这样。”唐大华一边用电脑展示着历次访古照片,一边讲述着他访古的基本日程。“早饭晚饭都可以在县城住的地方吃,午饭都是自带。”他指着电脑屏幕上的一张照片笑着说,“罐头是好东西啊,每次出去我都提前买好几罐罐头带着,好几样儿换着吃,一顿中午饭就是一罐罐头、一瓶八宝粥、一块面包,八宝粥里的折叠小勺解决了餐具问题,方便。”照片里,一罐鱼罐头、一瓶八宝粥已经打开,它们和一块面包一起放在汽车座上,八宝粥附赠的折叠塑料勺斜插在鱼罐头里。

    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样的日程和饮食可谓艰苦。可是唐大华乐在其中:“还是因为我喜欢,有动力。好多人跟我拍的那些庙叫‘小破庙’,这说法也没错,再珍贵、再有价值,失修了可不就是‘破’嘛!不过我跟它们叫‘小庙’,每次出去我都说‘我看看小庙去’,有时候看它们就像看亲人的感觉。”

    在唐大华眼中,那些“小庙”像亲人。而在当地村民眼中,“小庙”是祖祖辈辈信奉的神灵之所在,即便已经破败到塌屋顶、倒墙面,甚至只剩下一副木架子,他们还是心存敬畏。在唐大华拍到的照片里,几乎所有在村子里的“小庙”,附近的树枝、草枝上都系着祈福的红布条,系得多的,远远望去是一片红色,还有的庙门口、窗台上摆放着一对一对的大红灯笼。

    村里的古建筑再不抢救就没了

    2010年8月至今,唐大华以自驾形式探访了山东省和周边省份,亲眼见到了100多处、200多座散落在村里、山间的木结构古建筑,“拍的照片已经500多G。”“咱们国家的古建筑有砖石结构的,像古塔、石窟都属于砖石结构。还有的古建筑是木结构,屋子的主体框架用木材建造,墙体虽然有砖泥、屋顶有瓦,但即便推倒了墙,只要它木头的架子没问题,这屋子就不会倒。木结构怕雨淋怕火烧,后期维护比较麻烦。如果屋顶完好,屋梁不淋水,这屋子可能能挺上千年,像山西的南禅寺、佛光寺。但如果一淋水,就没谱了,可能很快就朽了。”

    在他走访的木结构古建筑里,除了已经被评定为国家级保护单位的大庙、大寺,那些散落在村里的“小庙”,情况“极其不乐观”,“轻的屋顶漏个洞,重的后檐没了、大梁已经被淋得要朽断了,还有的已经塌得只剩个架子,更严重的完全塌没了。”唐大华表示,屋顶漏、淋雨是这些古建筑面临的“大敌”,“屋子漏,绝大部分都从后檐漏,前檐向阳、干燥一些,后檐因为本身就在阴面,一旦漏水,雨水落在大梁上,而大梁终年不见阳光,腐朽得很快。那些塌了的古庙基本都是在后檐,大梁从根儿上朽断了。梁一掉下来,它整个儿的结构就乱套了,就会把别的柱子拽倒,别的梁也会被拽塌。所以,如果这个庙只是顶上有个漏洞,赶紧补,还能救,这算小修,一直放着不管,洞越来越大,梁也朽了、塌了,就不仅仅是花几百万大修的事了,这建筑可能就毁了。”

    “比如我看到的一座庙,它的一根大梁已经朽断了,已经有错位、塌下来一块,底下被村民给支了根柱子,临时支着。要是没这根柱子,这个殿早就塌了。修的话,这根梁肯定要换,梁属于大件儿,即便是那些已经淋了水还没塌的梁,修时也得更换,一修一换,这原装的东西少了,它的文物价值就低了。即便是不换,它的寿命也已经受到影响。”唐大华说,在现在还能看到的这些木结构古建筑中,“保存稍好一些的,都是因为后来被占用了,当仓库、教室、要么就是当厂房,那些闲置的已经消失了一大批,现在能看到的也都年久失修”,如果还不赶快着手抢救,等待这些古建筑的“只能是塌了、没了”。

    正因看到这些“小庙”可能面临的灭顶之灾,唐大华决定逐一探访那些不为人知的古建筑,通过自己“爱塔传奇”的博客和微博发布相关情况。
 

3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4 15:16 , Processed in 1.10938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