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一个平民戏院的起死回生

2012-8-24 13:06| 发布者: 掌柜 |原作者: 张楠|来自: 北京晚报

摘要:   天乐园演出旧照 如今到大栅栏多是奔着老字号的古韵去的。脚踩着取自房山大石窝的青白石板,耳边回荡着铛铛车的铃铛声,与身边灰砖青瓦的老风情建筑擦肩而过,立在全聚德烤鸭店110年历史的老墙边遥想过去的喧嚣, ...

 

 
  天乐园演出旧照 
 
     如今到大栅栏多是奔着老字号的古韵去的。脚踩着取自房山大石窝的青白石板,耳边回荡着铛铛车的铃铛声,与身边灰砖青瓦的老风情建筑擦肩而过,立在全聚德烤鸭店110年历史的老墙边遥想过去的喧嚣,或是走进壹条龙饭庄在当年光绪皇帝用餐时曾经坐过的“龙凳”旁吃上一锅热气腾腾的涮羊肉。

    怀古,无疑是如今前门之行的主旋律。

    但谁又知道,时空倒转,百年前的前门楼子底下,却是茶馆、戏院云集之处,是当时最为摩登前卫的文化娱乐聚集区。西起大栅栏,东抵鲜鱼口,统共不到500米的街道上,扎堆了足足13家茶馆、戏园子,喧哗热闹之势丝毫不逊色于如今的三里屯、什刹海。

    提起京城戏园子,就不得不提蜗居在前门鲜鱼口胡同顶头的一栋灰色小楼、曾经盛极一时的老北京梨园翘楚“天乐园”。乾隆六十年(1795),京人杨米人所写的《都门竹枝词》中有一首诗里曾经提道:“半膘无事撞街头,三五成群逐队游;天乐馆中瞧杂耍,明朝又上广和楼。”其中的“天乐馆”,就是后来的天乐园。这里是昆曲艺术家韩世昌和京剧名旦程砚秋的发迹之地,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等大师长期驻场演出,第一个京剧女子科班“崇雅社”成立于此,毛泽东亲笔题词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在此发表。作为京剧表演的重要舞台之一,天乐园毫无疑问地见证了百年京剧的整个沉浮过程。1986年,已更名大众剧场的天乐园歇业。8月18日,经过重新设计建造的天乐园,在停业26年后将重新开张。

    天乐园嘉庆年已小有名气

    想要追溯天乐园的历史,那还得从四大徽班进京说起。清乾隆五十五年,为了给乾隆皇帝祝寿,四大徽班相继晋京。自此,京城陆续出现了广和楼、广德楼、庆和园、同乐园、庆乐园、三庆园、中和园7大名园。如今,在前门大街上,还依然可以看到复建的广和楼牌坊、中和戏院牌楼。空余牌坊,戏院却早已再无觅处。

    清朝时期,旗人入主京师,圈地、占房,内城只能是旗人居住的地方。为了防止旗人腐化堕落,内城实行的完全是一种军事化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内城只允许居住、办公,不允许有娱乐消遣。清政府怕百姓借戏园子闹事,更是明令禁止在内城开设戏院。汉人则被轰到外城聚居,满、汉自此分内外城而居,内城也因此被称为“满城”。在内城被憋得无聊至极的旗人,想要寻点乐子,就不得不到汉人聚居的外城去。

    前门由于距离紫禁城不过一步之遥,且朝廷六部皆设在前门内两侧,各地官员朝见皇帝或是去六部办事,住在前门附近最为方便。因此,自明中期起,交通便利的前门地区就已是商贾云集,往来货物流通的繁华之地。7大名园也无一例外地全部扎堆选址在前门外。

    在现代人眼中,京剧恐怕是阳春白雪的雅文化代表,如今能听会唱的寥寥无几。但在清末民初时,京剧却还是下里巴人,就如同现今满街播放的流行歌曲般脍炙人口,是普通老百姓最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茶余饭后人人都能哼唱上几句名章名段。

    天乐园就是在这样一个非常的历史时期建立起来的。三里河旁精忠庙边上的梨园会馆里,一块嘉庆年间的碑刻上,记载的北京当年20家剧场的名字中,天乐园即榜上有名。这说明,起码在嘉庆年间,天乐园就已经叫响了名头。只不过,与从乾隆年间就已风靡京城的7大名园相比,那时候的天乐园显然尚无法跻身一流名园的行列,平时也大多接演一些如莲花落、大鼓书之类的曲艺节目,票价便宜,属于贩夫走卒之流的平民戏园子。

    一场大火天乐园真火了

    栖居在鲜鱼口一角,原本不温不火的天乐园,却因为义和团的一场意外之火,而从此炙手可热,彻底火了。

    1900年,自称与“洋人”不共戴天的义和团,在大栅栏街里的老德记药房内发现了洋药,于是杀红了眼的义和团便一把火点燃了老德记药房。火势迅猛,从廊房头条蔓延至西河沿,从珠宝市烧到了煤市街,最终连前门大街乃至正阳门箭楼都被火光笼罩焚烧。待一天一夜的大火终于平息,大栅栏一侧也已成了一片废墟,前门大街西侧的戏院亦无一幸免。

    广和楼由于栖居前门大街东侧,而万幸逃过一劫。与广和楼一同福星高照的,还有偏居鲜鱼口东头、距大栅栏不过百余米之遥的天乐园。大火之后,被焚毁的其他戏院都在忙着大兴土木、重建重张。趁此之际,完好无损的天乐园四敞大门,承接各个戏班子的演出。一时之间,前来租场子的戏班子简直踏破了天乐园的门槛。一直生活在7大名园光环下的天乐园,自此扬眉吐气,风光无限。

    在义和团大火之前,京城的戏班子并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今儿去这家戏院演出,明儿就可能改奔别家戏院,过着四处走穴串场的日子。戏院则承接不同戏班的演出,即使你每天到同一家戏院买票看戏,看到的也很可能都不重样。按当时京津戏园的行话,一个戏班在多家戏园流动轮演,称做“活转儿”。大火后的一段时间,天乐园实行的就是“活转儿”的演出模式,戏班子每天流动演出,倒也经营得红红火火。

    此时,如日中天的天乐园,吸引了一名伯乐的目光。也正是此伯乐,助天乐园走上了盛极一时的辉煌之路。

    “发亢引声,一座尽惊叹。于是上至贵人达官,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啧啧响九霄者。”文中提到的“响云霄”,就是相中了天乐园的这位伯乐。

    “响云霄”是清末梨园风云人物、河北梆子名伶田际云的艺名。10岁学习河北梆子花旦,12岁入京学习京剧,18岁时即以出演《春秋配》、《蝴蝶杯》等剧誉满北京、上海。据传,“戊戌变法”时,他还曾冒着生命危险为康有为、谭嗣同等人传送信件。

    大火一年后,也就是1901年,田际云买下了天乐园,并让自己20岁时便组建的玉成班在天乐园驻场演出,闭门谢绝其他戏班的“活转儿”。

    田际云显然远远不满足于此,自小便学习河北梆子和京剧的他,对两个各具特色的剧种均分外熟悉。看着按照常理一次只能上演一个剧种的舞台,心思活泛又思想创新的田际云转开了念头,谁规定一个舞台一次只能演一个剧种?为什么不试试把京剧和河北梆子放在一个舞台上共同演出呢?

    说干就干,田际云拿刚刚买下的天乐园做起了实验,让京剧演员和河北梆子演员站在同一个舞台上出演对手戏,京剧唱段和河北梆子唱段你来我往,好不热闹。田际云的这种皮黄与河北梆子同台演出的方式,被形象地称为“两下锅”。

    对这种新生事物,难免有人发出质疑,如此“不伦不类”的演出,成何体统?有人会买账吗?几场演出下来,质疑声迅速在天乐园场场爆满的事实面前烟消云散。

    与此同时,众多名角也适时登上了天乐园如日中天的舞台。17岁的梅兰芳,刚刚度过变声期,曾经在天乐园演过3年的戏。梅兰芳红极一时,与当时的京城名角并驾齐驱,掀起了京城的观戏热潮,天乐园自然也跟着沾光。

    昆曲新秀韩世昌也在天乐园唱红,北大校长蔡元培甚至大老远专门跑到天乐园,就为了看一出韩世昌的《思凡》。

    1920年,因健康原因,田际云忍痛将经营得风生水起的天乐园易主,更名为华乐园。“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即从这里起家,天乐园也被称为“砚秋剧业的发祥之地”。

    天乐园成于1900年的“庚子之火”,也遗憾地败于1942年日本占领时期的另一场大火。戏园子虽然第二年在烧毁之地重建,却已经是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1950年更名大众剧场

    天乐园再度崛起,是新中国建立以后。1950 年1 月23 日,天乐园以“大众剧场”的新名字重登历史舞台。

    时隔37年,梅兰芳也再度踏上了17岁时曾经赢得无数掌声的久违舞台。一连4晚,梅兰芳在这里连演《苏三起解》、《奇双会》、《穆柯寨》、《穆天王》和《贵妃醉酒》5出大戏。据那时住在前门地区的老人们回忆,那是1950年的12月,天上飘着鹅毛大雪,但寒冬并没有阻挡住观众们连夜排队买票的热情,队尾一直甩出了鲜鱼口胡同,连前门大街上都站着排队的人流。

    1951 年4 月3 日,大众剧场举行了中国戏曲研究院建院庆典。毛泽东主席为研究院的成立亲笔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评剧成了北京大街小巷的流行曲。大众剧场的舞台上,又活跃起了新凤霞、小白玉霜、喜彩莲、马泰等评剧名角。

    演绎过多少衣冠粉黛、邪正忠奸、今古传奇的天乐园,依然抵挡不住时光的脚步,被岁月的沉重车轮无情碾过。

    1971年至1986年,风雷京剧团在此演出。26年前,大众剧场结束了最后一场演出,退出了历史舞台。残存的老戏楼依然不服输地挣扎着,开过歌舞厅、台球厅,甚至成为了仓库,外面还被出租给商贩摆摊,售卖杂物和衣服。

    历经200余年的天乐园终于沉寂在历史长河中,暂时告一段落,静静地蛰伏着,期待着再铸昔日的辉煌。
 


沉睡26载华彩重现

    相传,民国初期,天乐园舞台两侧的柱子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一副抱柱联:指掌宏图,讲孝说忠,依衣冠演出世态炎凉;明心宝鉴,尚廉崇节,凭面目做尽古今人情。上面还有大小两幅匾额:大额藏有天乐园“天乐”二字,是:通天乐境,小额是:始作曲终。

    如今,这副早已不知所终的抱柱联又重回天乐园,被端端正正悬挂在了大门两侧。虽是仿制品,每个字却也是精心比对着老照片上的真迹一一临摹而成,力求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本月18日,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天乐园”在修葺一新后将涅槃重生,进行首场原创现代京昆剧演出。沉睡了26载的老戏院华彩重现,再续传奇。

    缺乏可考资料无法原样复建

    前门大街在整体修缮的过程中,很多建筑都是仿照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照片来进行严格的原样复制。但是,1942年的一场大火,使得曾红极一时的天乐园,却也基本没有留下什么可考的影像资料。

    按照文字记载,过去,天乐园曾是一座三层的小楼,位置就藏在鲜鱼口靠近长巷头条路南的一条窄巷里。园子不大,门脸也很小,戏散场之后,观众得从大门两旁的出口退场。东边退场的观众走长巷头条,西边退场的观众则走另一条小胡同出去,这一条进口两条出口,把天乐园包成了一个倒W字形。

    而到了大众剧场时代,火灾后复建的小楼坐南朝北,青砖格局还是老样子。剧场宽敞的大门直直地伸到鲜鱼口大街上,需要登几级台阶才能进入剧场内部。整个剧场堂而皇之地俯视着整个鲜鱼口。里面演戏的舞台坐南朝北,为了安全起见,原本三层楼的剧场也被改成了两层。

    但天乐园的外观到底是什么样子?如何复建?按照哪个年代的建筑风格复建?如何与前门大街、鲜鱼口的其他建筑在外观上相匹配?诸多问题,让天乐园的复建者们困扰得几乎想破了脑袋。

    如今的天乐园,是一栋青灰色的二层京味儿建筑,栖居在前门东路和鲜鱼口的拐角处,大门恰好正对着车来车往的前门东路。

    即使过去的影子已无踪迹可循,但从外观上看,重建后的天乐园依然遵循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城老戏楼的风格,外墙由朴素的灰砖密实地砌就,力求与前门大街的整体风格统一,与周围其他建筑融为一体。不过,抱柱联中间门脸上石刻的“天乐园”三个大字,显然并没有严格仿照中国古代的书法习惯,从右往左书写;而是按照现代人的书写习惯,从左往右书写而成。

    新剧场外表古朴内部时尚

    踩着地板上厚厚的尘土走进天乐园剧场内部,身后留下了一串清晰的脚印。空气中扬起的浮尘和不绝于耳的叮叮当当敲打声,让人意识到这还是一间仍在进行最后装修、尚未最终完工的新剧场。

    与大众剧场一样,重建后的天乐园将总共700多平方米的剧场分成了两层。170余个红色的折叠软椅已经被安装在了一楼木质的地板上。随便选一个软椅坐上去,双臂可以架在两旁的扶手上,角度、硬度、尺寸均适中,颇有在现代影院中观看电影的舒适感觉。金碧辉煌的二层属于VIP专区,共有5个空荡荡的露台包厢,可以容纳差不多30人。工人们小心揭开放置在楼道里的几层半透明塑料布,一大排欧式风格的白色座椅露出真容,被保护得几乎一尘不染,静待装修完工后被抬入包厢内使用。

    长8米、宽6米的舞台参考了长安大戏院和梅兰芳大剧院等知名戏院的舞台设计。拉开两层厚重的绒布幕布,舞台两侧全部用古色古香的金竹装饰。不同于过去传统的京剧舞台,天乐园的舞台前侧还将增加一个长2米的副台,使得舞台更加宽阔。第一排观众和舞台之间的距离不过五六步之遥,即使是坐在最后一排的观众,也能够看到台上演员的一颦一笑。

    站在二楼的露台包厢向外望去,一根根黑色的横杆悬挂在剧场的上空,整齐地悬挂着一个个专业的灯光设备,每根横杆都有百余斤的载重。考虑到新的天乐园剧场不仅要上演传统的京剧剧目,还会有很多别出心裁的原创演出剧目在此演绎,因此特别大手笔地配备了高规格的灯光设计。

    为了凸显天乐园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气息,施工装修完毕后,戏楼内的一侧墙壁,还将被开辟为历史文化展出墙,整面墙上都将悬挂旧时戏楼的老照片,老艺人的演出照片等。此外,剧场内部还将有特别设置的展示台,用于展示一些老物件和与剧目相关的文化衍生产品。

    古典戏剧舞台上演穿越剧

    8月18日,修葺一新的天乐园将上演首部新戏《情问三叠》。

    老天乐园,曾因皮黄与河北梆子同台演出的“两下锅”方式而名噪一时;新天乐园,则希望用融合了京剧、昆曲的独特表演形式,使中国戏曲经典折子戏在现代舞台上华丽绽放。

    《情问三叠》中,《红梅阁·放裴》里的李慧娘、《牡丹亭·幽媾》中的杜丽娘、《乌龙院·活捉》里的阎惜娇,三位经典戏曲中的女子将被移挪在同一个舞台,对影三人,说着痴情怨语,将主人公生前未完之事在舞台上得偿所愿,共同谱写一部交错了时空的穿越剧。李慧娘回到阳间进行最危险的拯救,杜丽娘重生与心上人永做夫妻,阎惜娇也将与爱侣永结同心。力图打造成中国古典戏剧舞台上的“人鬼情未了”。

    所有的演员和乐手都由青春靓丽的女演员组成,在舞台上展示水袖、折扇、手绢、歌唱、吟咏、身段等技法。在音乐的选择上,则以现代音乐结构对古典音韵元素进行编织,弃用京胡等传统乐器,搭配以古筝、琵琶、箫、板鼓、堂鼓、碰铃等历史更为悠远的乐器,力图打造“中国现代第一女子坤班”。

    《情问三叠》在首演后,很可能会成为天乐园的“驻场戏”,有望与皇家粮仓的昆曲《牡丹亭》分庭抗礼。

    票价不再“平易近人”

    按照《京尘杂录》一书中的记载:“旧时档子班打采,多在正阳门外鲜鱼口内天乐园。”也就是说,天乐园原是从唱落子、耍杂耍的小馆起家,属于贩夫走卒也能买得起票、看得起戏的平民戏园子。即使是到了解放后,上世纪60年代,到大众剧场看一出戏,也不过是1块钱的票价。

    重建后,能够容纳300人的天乐园被定位为中高端的现代小剧场模式,票价显然也不是那么“平易近人”。以此次首演的剧目《情问三叠》为例,每张票价就高达1785元。平时的演出票价相对之下定位中等偏上,分为288元、488元、688元和988元共4档,无疑也比看一场3D电影要昂贵数倍。

    此外,天乐园还将聘请一些名家,在舞台上就某一话题举行专题讲座,打造“中国传统艺术大讲堂”。不同于普通的传统艺术大讲堂,而是采取大师讲一段,年轻艺术家在台上用相应的艺术形式展现一段的形式,抽象与形象相结合地弘扬传统文化。开园初期,拟每周进行3场演出,未来每周的演出场次则将会不少于6场。这部分票价预计将相对低廉一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0 02:57 , Processed in 1.08630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