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红火一时的“西单游艺社”侯宝林“砸挂”救场

2012-10-31 11:23|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李滨生|来自: 北京晚报

摘要: 从前曲艺包括说唱变练,文武不分家,统称“什样杂耍”。“杂技”一词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上世纪50年代,他们第一次组团出国演出。审查节目时,周总理问艺人:你们表演的总称叫什么?回答不一样,有说“耍把戏”的 ...

    从前曲艺包括说唱变练,文武不分家,统称“什样杂耍”。“杂技”一词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上世纪50年代,他们第一次组团出国演出。审查节目时,周总理问艺人:你们表演的总称叫什么?回答不一样,有说“耍把戏”的,有说“卖艺”的。最后周总理拍板,为之定名“杂技”。

    提起杂技,还得从抗日战争胜利后说起,那时日本人在北京开的买卖都关张了。曾经占用的西单商场一块宝地,建起的二层楼“高岛屋”也倒闭了。不久那里就变成北京人的娱乐场所,取名为“西单游艺社”。“游艺”二字是根据民国初年“城南游艺园”而用的。   

    西单游艺社是由侯宝林领衔的综合曲艺班子,阵容相当雄厚。“武活”有一位父亲带领三个女儿,叫李氏姊妹武术团。还有金震、金石哥俩的小魔术,宋惠玲的踢毽子。“文活”有谭凤元、谢芮芝的单弦,王佩臣或小王佩臣的乐亭大鼓;闫秋霞、孙书筠的京韵大鼓。最后是侯宝林、郭启儒的对口相声。

    那时演出没有报幕的,由演员上台自我介绍。习惯是必先对刚才演出的演员赞扬几句,之后千篇一律说“这回换上学徒我来……”那时不论年纪多大,艺龄多久,都自称“学徒”。接着又说,这回您换换耳音,“伺候”您一段。学徒我初学乍练,唱得好与不好,还请大家多多原谅。玩意儿是俗中透俗,精神力气可不能俗了,我当旧的唱,您当新的听。让他们二位把丝弦弹拉起来,待“学徒”我至至诚诚地伺候您这段了。说完之后才正式演唱。


    这里的演出一年四季风雨无阻,日夜两场。日场不下五六成座,晚场常常座无虚席。有一次,该上场的演员没有到,侯宝林救场,为了拖延时间使了许多的垫话,“包袱”个个都很响。直至后台按铃,示意误场的演员到了。侯宝林才接着说:“今天大家来着了,花钱不多,多听的玩意儿不少。哪位过意不去,可以下楼自觉补票。”观众鼓掌大笑。那场虽没使“正活”,观众也并未计较。

    以上的情节王钰也有记忆。王钰是我大学同学,爱好曲艺,新中国成立后,正式从事曲艺工作。他不止一次回忆那场演出,特别是侯宝林的“马后”:敌伪时期日本人在“东大地”(今东单西南角)表演的“相扑”比不了“宝三”。中国式的摔跤讲究“一力降十会,以巧破千斤”,侯宝林模仿几个架势,既滑稽又真像那么回事,不断引起掌声,及至分析‘相扑’更笑料百出,直至说到最后宝三把日本相扑大肥胖子摔成肉饼。

    侯宝林拿王佩臣“砸挂”大致如下:先赞扬王佩臣是曲艺界前辈,总结说:“王佩臣是大海里漂来的木拉鱼儿。”捧哏问:“怎么讲?”侯宝林:“闯荡江湖的一个老梆子。”接着说“王佩臣唱的好,主要是卢成科弹弦托得严,他给王佩臣弹弦特别卖力气。”捧哏:“为什么呢?”侯宝林:“因为卢成科双目失明,只凭听觉,王佩臣嗓子那么嫩,还以为王佩臣是十六岁的小姑娘,他不知道王佩臣都五十八啦!”接着又向观众解释,女演员误场应该原谅,因为女演员出门得化妆,得梳头,不比男演员。捧哏:“不错,我们没那么麻烦。”侯宝林暗向观众手指捧哏,并用手势做揉球的动作,继而又用手指形容土豆,示意捧哏也化妆。捧哏的初未注意到。侯宝林进一步重复那动作,捧哏终于发现,抗议;“我招你啦?”俩人配合默契,滑稽效果明显。

    西单游艺社偶尔在曲艺后加演类似今天“小品”的“法门寺”、“彩唱庙堂一折”或化装相声剧“老妈上京”这样的闹剧。还曾特邀天桥八大怪”之一“赛活驴”关德俊助演,票价照常,每演爆满。

    西单游艺社约1949年3月前后停业。原址成为“戏曲演员学习班”,由北京市文艺处组织戏曲演员学习,学习内容包括“从猿到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为旧演员成为革命文艺工作者打下了基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32 , Processed in 1.07939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