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原来话剧可以这样演

2012-10-31 11:31|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孟冰|来自: 北京晚报

摘要: 三十年前,不知道什么叫小剧场,看了北京人艺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以后,不仅知道了小剧场,而且还知道了原来话剧是可以这样演出的。这很重要,因为这种演出形态将会带来一些观念上的改变,当然,这是后话。记得 ...

    三十年前,不知道什么叫小剧场,看了北京人艺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以后,不仅知道了小剧场,而且还知道了原来话剧是可以这样演出的。这很重要,因为这种演出形态将会带来一些观念上的改变,当然,这是后话。记得,《绝对信号》演出之后,脑袋里对林兆华的印象全是关于现代主义、现代戏剧、先锋戏剧、试验戏剧的概念。直到有一天,于是之告诉魏敏:林兆华将出任《红白喜事》导演的时候,我们才突然觉得大事不妙了!因为《红白喜事》基本上是传统的“三一律”结构,如果交给一个现代派导演,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曾向剧院表示能否换别的导演合作。但剧院还是决定由林兆华来当导演。于是,我和李冬青同志只好陪同林兆华去我们写剧本的那个村子体验生活。我们发现这个现代派导演在日常生活里并不现代,自然到随意,随意到散漫,乐乐和和。我们骑着自行车在乡间的小路上东游西窜,今天去赶大集,明天去看娶媳妇,后天看聘闺女,再后天看出殡……在一次交谈中,林兆华曾问我:能不能把这个戏拆了?我立即心惊肉跳,他还是想打碎现有的“三一律”结构。我发现他随身总带着一个牛皮纸笔记本,我很想知道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有一天,趁他去茅房的时候,我从他的枕头底下找出他的本子翻看,结果发现整个本子里总共没有几个大字……最后,当即将进入排练的时候,他说了一句:就这么排吧,这个戏拆不了。尽管没有“拆”,但是林兆华之所以是林兆华就在于即使是在一个所谓传统的“三一律”结构里,他依然顽强地将现代意识浸透在全剧的现实生活之中,比如,他对郑奶奶出场后始终处于舞台中心位置的处理,比如,他让算命先生的小铜锣的响声不时回荡在华北平原辽阔上空的处理。我很庆幸《红白喜事》赶上一拨儿好演员,不仅有林连昆、朱旭、马群、封智、金昭、徐秀林、马恩然、李世龙等中老年艺术家,还有尚丽娟、梁冠华、宋丹丹、王姬等年轻演员,而且他们的才华得到了完美的展示。《红白喜事》演出之后,看到有评论说:林兆华又回来了。意思是说他从现代派又回到现实主义了,林兆华不禁哑然失笑。

    在后来的很多年里又看了他很多戏,讲实话,有些戏看不大懂,甚至觉得坐不住。记得,有一次看戏时我想中途退场,很怕被他看见,于是趁着换景灯光较暗的时候溜着剧场边往外走,没想到还是在前厅迎面撞见他,我无语,他向我摆摆手,意思是:走吧!我心里倒觉得十分歉疚。

     1988年我和几位朋友合作的话剧《山脉》由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排演,我请林兆华出任导演。这可能是他排过的少有的军事题材戏剧,铁骨铮铮,大气磅礴。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山脉》最终没能公演,实为遗憾。1990年,我们又写了话剧《来自滹沱河的报告》,我又请林兆华执导排练,结果仍未能演出。这回林兆华认真了,他把我带到于是之家里,对他说:这个戏挺好的,你听听,你要觉得行,咱可以排。这是我第二次给于是之老师读剧本,第一次是在人艺读《红白喜事》,当时还有刘华、封智同志。我是用河北方言读的剧本,中间有几次,于是之打断我说:你先等等,让我笑完了,喘口气儿再读。这次是在于是之老师家里读剧本,于是之听完剧本后说同意马上请院里有关领导和艺术家看剧本。不久,院里就决定排演此剧了。考虑到我的军人身份和部队领导的意见,剧院为了保护我,便让我将剧名改为《舞台上的真故事》,编剧也使用了化名:北坡。我很庆幸的是,这次又赶上一拨儿好演员,不仅有李世龙等中年演员,还有徐帆、陈小艺、何冰等年轻演员担任主演。二十年后,我又遇到当时给我们提意见的那位部队高层领导,他已退休。我说:首长,当年你一句话,我的一个戏没能演出。他连声说道:对不起,对不起……我心想,这是塞翁失马,要不然北京人艺怎么能排演这部戏呢?

     通过这些事情可以看到林兆华导演对艺术执着的追求,这正是他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我应该好好向他学习。

     1993年,不知是谁的主意,林兆华要搞戏剧卡拉OK,让我担任总编剧。经论证后,我提出这样弄不行,效果不会太好。来首都剧场看戏的大部分观众是要看一部像模像样的大戏的,结果只看了三个小戏,一定不会满足。但林兆华坚持要搞。我说,将来观众提出意见时,尽管剧本的确有些问题,但不要把责任全都推到编剧头上。演出后果然如此,观众意见很多。当时,我在大连写电视剧,从电视里看到林兆华和当时剧院的一位领导都在向记者解释说:主要是剧本问题,剧本不理想……我很不高兴,认为北京人艺缺少大剧院风范,不敢承认自己决策上的失误。于是,我当夜写了一篇“致北京人艺领导的公开信”并打电话给林兆华和当时的领导,告诉他们此信将于第二天在北京《戏剧电影报》头版头条发表。这时,那领导和林大导都向我表示了歉意,并承诺以后不再向媒体说全是剧本问题,希望我从报社撤回稿子。我同意了。我和林兆华依然还是朋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0 12:51 , Processed in 1.10002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