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曾经光荣的小剧场戏剧

2012-10-31 11:33|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杭程|来自: 北京晚报

摘要:   杭程看了二十年戏,写了一本《看戏节目单》  2000年的小剧场话剧《切·格瓦拉》犹如话剧界的一道“冲击波” 我是因为大剧场而喜欢上戏剧的,但是确实是小剧场让我与戏剧亲近起来。 最早看大剧场戏剧有种殿堂感 ...

 
  杭程看了二十年戏,写了一本《看戏节目单》 
 


  2000年的小剧场话剧《切·格瓦拉》犹如话剧界的一道“冲击波” 
 


    我是因为大剧场而喜欢上戏剧的,但是确实是小剧场让我与戏剧亲近起来。

    最早看大剧场戏剧有种殿堂感,追光下的人物泛着光芒,神秘神奇高高在上。后来进了小剧场,一股更强烈的冲击力扑面而来,表演空间被打破,剧中人物触手可得,观众摸到了表演区,甚至登上了舞台……戏剧本身的诸多禁忌也在被突破,主题更大胆,题材更广泛,现实主义开始显得局促和过时,传统观念岌岌可危,一切都变得有可能,不新不奇不特别不勇敢就不好意思叫小剧场。

    小剧场戏剧曾经光荣过,回忆那些曾经在小剧场的时光和点滴的细节,有助于我们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小剧场戏剧,也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冷静准确地看待今天诸多的戏剧现象。

    观演关系的改变

    1993年我已经看过不少戏了,并且习惯于买票去各大剧场,找座位静静地等待大幕拉开,享受可以预期的戏剧体验。当时有位朋友说圆恩寺影剧院有戏在演,我还觉得挺奇怪的,心想这不是演戏的正经地方应该是那种特别简陋的戏吧。圆恩寺影剧院在一条小胡同里,感觉特偏,入场时被工作人员引入一条铺满白布的很窄的通道,中间一段挂了很多节目单由观众自取。拐了好几个弯才进入一个很高大的空间,像个简陋的大仓库,中央有一个方形的木头台子,台子上有两个大海绵包,算是道具。台子周围是一些椅子和板凳,那是观众的座位。当时觉得挺新鲜的,没来过这地方,也没这么看过戏,心想可能是影剧院一个仓库的低成本演出。

    戏的演员是曹力和郑铮,演了一对男女一堆挺琐碎挺隐秘的事,演到最后俩人不知怎么就不见了。过了一会儿,大家正在琢磨着是不是演完了该退场的时候,身后的帷幕突然开启,观众回头一看,原来自己就置身在影剧院的大舞台上,而两位主演却坐在观众席里鼓掌……

    戏的内容基本上不记得了,但是非同寻常的观演关系实在是至今难忘,人们不再仅仅是一名观众,而是成为舞台上故事里的一分子,观众“被观看”了,“被表演”了,“被审视”了。而这正是小剧场戏剧相比大剧场戏剧而言最重要的改变——由于表演空间的缩小而打破镜框式舞台,从而使观演关系大大丰富和加强,小剧场一开始展现的就是这种大舞台所没有的独特魅力。

    戏剧观念的改变

    当时中央实验话剧院几位导演的小剧场作品基本上都是在一楼排练厅演出的,所以这里曾经叫过中央实验话剧院小剧场,是当时很重要的小剧场演出地,我在这儿看的第一个戏是《思凡》。

    那天本来就热,剧场里大概挤了一百多人在里面,戏没开始电先停了,大家在黑暗里等了半个小时,8点戏才正式开始。演出现场气氛非常热烈。郭涛们喘的粗气几乎会扑到你的脸上,当这些大汗淋漓的小伙子大吼着冲向你扔出一片传单时,你的血确实会沸腾,当他们的脚踩到你的脚时,你确实不会无动于衷。到现在我仍然清楚地记得一些台词,佘南南演的尼姑带着戏曲范儿: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每日里在佛殿上烧香换水,烧香换水……见几个子弟们,游戏在山门下……三个人组成“常青指路”的造型时我们都笑喷了。当时流行贾平凹的《废都》,所以当演员上来举了一块破布,上写:此处删去185个字……观众太会心了。另外我还特别记得在《十日谈》一段,扮演马夫的郭涛用手表现做贼心虚的心脏的跳动,特别让人觉得新奇和准确……在大剧场的舞台上我们看不到这样的表演,这样的“胡闹”。我一个朋友多年后看过录像跟我说,怎么没那么好啊。我说,特简单,当时没见过这么表演的,没看过距离这么近的,没见过说话这么大胆的。其实这就是戏剧观念的进步和拓展,小剧场为创作者打破传统戏剧观念的诸多桎梏提供了条件,打开了更广阔的创作的自由空间。

    表达使命的回归

    思想的表达是戏剧最本质的诉求,戏剧曾经是知识分子最有力的武器。小剧场观演关系丰富、操作简便、距离观众近,更利于思想和立场的表达,于是张广天们登场了。

    《切·格瓦拉》于2000年4月12日首演。北京人艺小剧场内几乎所有人都怒目圆睁、血脉贲张,人艺小剧场就像个火药罐一样随时会爆炸。强烈的左派言论,社会热点批评,连损带挖苦,指着观众鼻子破口大骂,轰有钱人离开剧场……真有人无法忍受那令人窒息的气氛离场,真有被骂被气被挤对走的,真有轻蔑不屑拂袖而去的。我仍然记得一穿着背带裤叼着烟袋大摇大摆示威一样离场的,演员也停下了表演,几乎听得见每个人心脏的狂跳声,我看见周文宏带着血丝吃人一般的眼光死死盯住那个被他刚才骂为资产阶级下三滥的哥们儿招摇离去……“天空在颤抖,仿佛空气在燃烧”。这个戏糙,但是非常强烈,爱憎分明,声嘶力竭地呐喊,极尽能事地嘲讽和抨击,自由自在地嬉笑怒骂,你喜欢也好你厌恶也好,但是你绝对不会无动于衷。

    这便是小剧场戏剧带来的另一个重要冲击,就是思想的冲击。小剧场成为观点和思想的发布平台,让戏剧舞台散发着思想的光辉,是戏剧基本诉求的回归,同时也让人们领略到小剧场戏剧的震撼。小剧场可以能够理所应当地肩负起思想传播的重要使命,是现在很多人仍然没有认识到的。

    反商业性的属性

    观演关系的丰富和改变同时打破了传统剧场的空间局限,使用场地的选择大大增加,仓库、教室、厂房都可以成为戏剧表演的场所,表演空间的拓展也大大降低了戏剧演出的成本。创作自由空间的拓展和成本的降低,为艺术家摆脱商业化的折磨和探索戏剧的各种可能性创造了条件。所以说实验性和反商业性成为小剧场戏剧的两大标志。早期牟森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非商业实验演出,我看过的非商业演出比较少,《故事新编》算是一个。2000年在白纸坊某工厂厂房演出的三场《故事新编》都是非商业演出,之后进了剧场的商演则是后话。

    工厂厂房里脚下是70吨煤,3台制煤机,8台架着烟囱的大火炉子,炉子里烤着白薯……李建义一边摇着煤球一边开始讲起 “铸剑”的故事,京剧红小生江其虎、武生周龙一文一武一招一式真不知道他们要干吗,现代舞演员王玫一会儿就飘出来一次,她后面会带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影像,李乃文那语焉不详的台词一出现,我才知道这帮人是故意不想我们看明白故事是怎么回事,鲁迅那七个故事里我就熟俩,其他的就靠猜,一会儿就晕了。当我放弃文学解读的努力时,我就好过多了,眼前的那些表演、煤球、影像、舞蹈、京剧……才开始变得有意思起来,越不挨边儿越好玩。我想也许真的就没什么文学上的意义,我想这就是林兆华和易立明的一个姿态吧,那意思就是我跟你们主流戏剧掰了。看完戏鼻子耳朵里都是黑的,灰头土脸的一身煤灰,一边觉得有意思一边觉得搞实验戏剧不容易。

    一出戏如果一开始就没打算卖钱,那气质都不一样。就蔑视你们丫的腐朽的僵化的戏剧,就蔑视你们丫的主流舞台,我就不好好说话,我就不让你们看懂……那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勇气,同样解放了艺术家的思想和身体,他真的可以自由自在无所顾忌,于是就真有新的语言和新的戏剧场面出现,那才是真的实验戏剧。

    小剧场戏剧曾经是一个光荣的称谓,确实充当着实验和先锋的角色,引领着当时戏剧的审美和走向。小剧场戏剧改变了观演关系,挑战传统的戏剧观念,发布独立的观点和思想,具有大胆自由的反商业精神,是小剧场戏剧的四大特征和价值。如果用这几条标准来衡量中国目前的汗牛充栋般的戏剧演出,恐怕没有几个够得上“小剧场戏剧”这个曾经光荣的称谓。也许当时的那些戏剧人并没有那么清晰的认识,但是他们的热情、真诚和勇气确实改变了当时戏剧舞台的气象,成为当时的戏剧先锋。他们一路走来,曾经先锋和边缘的他们其中很多人现在都已经成为戏剧市场的主流,热情、真诚和勇气被商业化的市场消磨着,真正的小剧场戏剧已经不见了踪影。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14:09 , Processed in 1.08712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