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古人冬日如何进补

2013-2-6 16:12| 发布者: 掌柜 |原作者: 倪方六|来自: 北京晚报

摘要: 冬日,被认为是传统的进补季节。如今,各种养生保健产品可谓名目繁多数不胜数,然而在各种“补品”大行其道的同时,也招致了不少质疑。其实,中国古人同样重视养生保健,当然,历史上因 “补品”过量导致伤身折寿甚至 ...

    冬日,被认为是传统的进补季节。如今,各种养生保健产品可谓名目繁多数不胜数,然而在各种“补品”大行其道的同时,也招致了不少质疑。其实,中国古人同样重视养生保健,当然,历史上因 “补品”过量导致伤身折寿甚至中毒而亡的也不鲜见。

    秦汉人青睐“五色药石”

    古人认为人体内阴阳平衡才能健康长寿

    秦汉人青睐“五色药石”

    中国古人为何对进补很在意?这可能与传统的“阴阳学说”有关。古代认为人体内阴阳平衡才能健康长寿。所以当阴气过盛的冬季和阴气不足的夏季来临时,古人都会通过进补以达到强筋健骨、延年益寿的愿望。

    秦汉时期人们特别在乎这一点。从《神农本草经》所记来看,在今天也被当成高级补品的人参,在当时已被作为保健良品来消费了。秦汉人还将羊鞭、牛鞭这类动物生殖器视为大补之物,这种“补阳”原理,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养生保健帛书《十问》里就曾提及。

    而当时最高级的补品,要属以“长生不老药”为代表的所谓灵丹妙药。秦始皇嬴政便很重视养生,《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他曾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派齐人(今江苏赣榆人)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一说500名),到东海蓬莱仙境寻访“神药”。

    当时的方士甚至把露水当补品,推荐给秦始皇炼丹服用。秦始皇还把从六国民间收缴的兵器集中销毁,铸成了12个万余斤重的大铜人。这些铜人手的造型极为奇特,个个手执托盘。原来,是秦始皇相信身边方士的鬼话,铜人手托大盘子是用于承接天露的,称天露炼成的丹药服后可长生不老!

    秦汉时期人们迷恋的不老补药,到底是些什么东西?经考证,都系将丹砂、水银、铅丹等矿物质烧炼,经化学反应后所得的物质。当时最受有钱人青睐的这些“补品”,有紫水晶、硫黄、雄黄、■石和绿松石五种矿物质,被视为“五石之精”,又称“五石人参”,通称“五色药石”,1983年发现的南越王赵眜墓中,曾出土了五色药石。

    这些“大补品”实是大毒药,成分中大都程度不同的含有毒物质,少量服用问题不大,有时还有益处,但多了或长期服用,不仅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伤身折寿。

    魏晋人迷信“五石散”

    王羲之信奉 “雅好服食养性”

    魏晋人迷信“五石散”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食养生补品成为有钱人、文人雅士的消费时尚。这一时期,以药石为基本成分的这类“补品”最受欢迎。

    当时最高级且最流行的是“五石散”。此品又名“寒食散”,据东晋人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所记,系丹砂、雄黄、白矾、曾青、磁石五味药物制成。鲁迅生前对此也有研究,认为五石散的基本成分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

    此大补方在汉代即已出现,但到三国,由于曹魏尚书、玄学家何晏的大力推广,在官场上和有钱人中间开始流行,服用五石散成为魏晋富人的标志,包括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思想家嵇康在内,好多魏晋名人都是五石散的忠实消费者。《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王羲之奉信天师道,“雅好服食养性”。他与有相同嗜好的道士许迈 “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

    五石散的效果立竿见影,服食后身体发热,但也有很强的毒副作用,服后心中烦躁,如火烧身,因此服食五石散是有严格讲究的:必须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故名“寒食散”。当药力散发时,一定要宽衣大帽,出户外散步,故又叫“行散”、“行药”。

    因为保健补品消费市场很大,魏晋时出现了不少制药名家。葛洪便是这方面的专家,曾制成不少“仙药”,被后人誉为炼丹家、医药学家。他还根据《神农经》“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的说法,将“仙药”分出了不同档次,认为最高级的是仙丹砂,次则黄金,再次则白银。而真正的保健补品枸杞子、淫羊藿这些中药,则被他看作“下药”。

    唐代人热衷服食“大药”

    唐高宗李治征天下奇人炼“大还丹”

    唐代人热衷服食“大药”

    中国人对补品的迷信,到隋唐时代达到了高峰。这一时期,炼丹手法花样翻新,保健补品种类丰富。如,有的用猪牙和十一月采的皂荚,烧炼取灰霜,制成名叫“荚天生牙”的保健药品。甚至连大小便都曾被唐代人拿来炼制补品,有一种叫“铅汞”的丹药,便是用童男童女的大小便烧淋取霜而成。当然,这样的大小便是有讲究的,系吃了盐、硇砂后的排泄物。

    这些丹药,唐代人俗称为“大药”。当时有钱有势的人都以服食大药为荣,许多官员、文人成为唐朝保健品市场的消费主力,有的人直接自己动手采炼补药。《海客论》中形容,当时喜欢服用保健品的人群 “如此之流,如麻如蚁”。

    唐代散文家韩愈曾亲眼看到许多大臣、同僚因服丹药中毒死亡的事件。像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著名诗人也都是唐代保健补品的追捧者。李白在青少年时代就爱好神仙之道,迷信仙丹补药,退出官场后游走各地,求仙访道,拜师炼丹。登上泰山之巅后说,“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因为这类“补品”吃得太多,造成慢性中毒,李白死前是胸背生痈,脓疮腐化,胸壁穿孔,“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痛苦万分。

    唐朝皇帝更迷信进补 “多饵丹药”。唐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等,都曾召来大批炼丹道士进驻宫中,为他炼制长生大药。李世民甚至找到外国方士、天竺(今印度)人罗迩娑婆为他炼丹。李治刚当上皇帝便广征天下奇人入宫,合炼黄白仙丹。后来潘师正、刘道合两位炼丹高人,给他炼出了神药“大还丹”(人工还原合成的红色丹砂),成为当时皇家最高级的补品。但李治嘴贪,服食过量,急性中毒而亡。

    达官显贵“养巨鹿日刺其血和酒以饮”

    宋元时期保健饮料“饮子”能疗“千种之疾”

    达官显贵“养巨鹿日刺其血和酒以饮”

    宋元时期,以动物乳汁、血液为代表的液体补品开始流行。这种保健品消费趋势,其实在唐末已经出现,当时称为“饮子”,即现代所说的保健饮料。五代王仁裕在《玉堂闲话》中便提到长安(今西安)西市的一家饮子店生意做得特别好,所售饮子能治疗“千种之疾”,当时就是当补品来卖的,“百文售一服”。

    乳奶其实是宋元时期人们的日常饮料之一,当时,动物乳品的来源十分丰富,除了现代人日常喝的牛奶外,还有马乳、驴乳、羊乳等。将之当作补品,可能与时人对乳奶的功效有了进一步充分的认识有关。北宋医学家唐慎微在《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中记载:牛乳、羊乳,“实为补润,故北人皆多肥健”;羊乳,“温,补寒冷虚乏”;马乳,“味甘,治热,性冷利”。

    牛奶是宋元时期老人最喜欢的补品。北宋陈直在《养老奉亲书》中的“老人益气牛乳方”条称:“牛乳最宜老人,平补血脉,益气长肌肉,令人身体康强润泽,面目光悦,志不衰,故为人子者,常须供之以为常食。”

    牛奶只是宋代小康之家的补品,而真正的有钱人、贵族中间则盛行喝鹿血。《本草图经·兽禽部》里记述了当时的这种保健风尚:“近世有服鹿血酒,云得于射生者,因采捕人山失道,数日饥渴,将委顿,惟获一生鹿,刺血数升饮之,饥渴顿除,及归,遂觉血气充盛异常。人有效其服饵,刺鹿头角间血,酒和饮之,更佳。”

    当时有钱人家干脆自家养鹿。《清波杂志》中记载了不少宋代的名人轶事,书里便提到了时人为进补而养鹿一事:“士大夫求恣嗜欲,有养巨鹿,日刺其血,和酒以饮。”有的人家养成百上千头鹿,由此可见时人对鹿血保健功能的迷信。

    清代鹿鞭鹿尾均为进补佳品

    明嘉靖皇帝朱厚熜痴迷“三元大丹”

    清代鹿鞭鹿尾均为进补佳品

    喝鹿血这种保健风俗,到清代也未见衰弱。《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里,史湘云和贾宝玉商议要吃生鹿肉一事,反映的就是清代进补风俗。

    清代对鹿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比宋人认识更深入,认为鹿浑身是宝,乃大补剂品。特别是皇室更青睐鹿血,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都喜欢生喝鹿血,据说喝鹿血后全身发热,鹿鞭、鹿尾这些“鹿产品”则是进补佳肴。

    明代,有钱人的保健品消费观念似乎有所倒退,汉唐流行的药石一类固体补品又有了市场,炼丹之风再起。明代有钱人服食丹药成为一景,从皇帝、大臣到太监,甚至一般官员,都相当迷恋烧炼之术,《明史》、《明实录》里都有这方面记载。

    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道士胡大顺伪造《万寿全书》,称吕祖传给他“三元大丹”,用黑铅取白,称“先天丹”;用水银锻之,制成了“清霞玉粉神丹”,服之可以却疾不老。胡大顺遂将此晋献给当时的皇帝、明世宗朱厚熜。

    因为皇帝好这一口,不少方士又吃香了。南阳一位叫梁高辅的80多岁方士给朱厚熜所炼制的丹药中,还含一种特殊的成分:女孩初潮时的经血。这种用经血焙制来的“红铅”,被吹作有长生不老之神效。为此,朱厚熜让太监从民间挑选了一批小女孩,养于后宫,目的就是取经血用。

    实际上,明清时的不少大补药都是壮阳药,而历代皇帝常用的“大补品”其实也多系这类东西。从孙静庵所著的《栖霞阁野乘》“圆明园内发现之房中药”条来看,清朝皇室也是这样,有一次,“洋务运动”中的重要人物、晚清大臣丁宝桢进宫,就误食过制成葡萄状的这种“补药”。清朝皇帝喝鹿血,其实也是将其当壮阳、养生补品来服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02 , Processed in 1.09568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