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结婚不是在早晨而是在黄昏,故曰“结昏”。 郑玄注周礼指出:“古娶妻之礼,以昏为期。”《礼仪》亦云:“主人爵弁,绘裳缁衣。从者毕玄端,乘黑车。从车二乘,执烛前导。”可见古人结婚都在黄昏。这就是“结婚”的“婚”字的来历。至于“结”字,古时女子出嫁时,母亲为她系结佩巾,称作结缡,以示到夫家后侍奉舅姑,操持家务。《诗·豳风·东山》就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的说法。古代女子订婚后,都要用缨束住发辫,以示已有对象。这发辫直到成婚当夜才由新郎解下,正像《仪礼·士昏礼》中所说的:“主人入室,亲脱妇之缨。”夫妻在饮交杯酒前,还要剪下一绺头发,绾结一起,表示结发同心。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凡娶妇,男女对拜毕,就床,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緞、釵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将“结昏”两个字最早写在一起的,应该是战国时期的《公羊传》。由此可以看出“结昏”就是男女双方在黄昏时联结、结合在一起的意思。 结婚由黄昏改在早晨,始于唐朝。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礼,婚礼必用昏,以其阳往而阴来也。今行礼于晓。”唐代以后,结婚都改在早晨了,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结昏”一词也随之变成了“结婚”。这就是“结婚”一词的来历。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54 , Processed in 1.10256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