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话有哪些道道儿

2013-2-6 16:35| 发布者: 掌柜 |原作者: 江晓书|来自: 北京晚报

摘要: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京在历史上,由于长期处于中原与北方民族的交汇处,所以融合了众多民族的文化、习俗和语言,进而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北京话。然而,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北京人口更新的加快,正儿八经 ...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京在历史上,由于长期处于中原与北方民族的交汇处,所以融合了众多民族的文化、习俗和语言,进而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北京话。然而,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北京人口更新的加快,正儿八经的北京话已越来越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有人认为,保护北京的文化,要从传承和保护北京话开始;更有人认为,北京方言也该成为一种“非遗”,保护历史悠久的老北京话与保护古都风貌同等重要。那么,到底何为北京话?北京话有哪些道道儿?北京话的魅力何在?

    众所周知,北京话不是普通话,它是流行于北京地区的方言土语。由于历史的原因,北京话经过不断地发展和积淀,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韵味,即所谓的京腔京韵。因此说,北京话中蕴含着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京味文化。现今的北京语音,至少在元代就已形成。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元代周德清编写的《中原音韵》(1324年)已与今天的北京音系极为相近。明代中叶出现的“官话”一词,即指北京话。到了清代,雍正皇帝曾于雍正八年(1730年)颁布“上谕”并办“正音书院”以推行官话亦即北京话,规定读书人听不懂北京话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1909年清政府资政院开会,有议员提出把“官话”正名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推广“普通话”,并将普通话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由此可见,普通话虽然是以北京话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但普通话不等同于北京话。

    北京话的特点是含蓄诙谐生动传情耐人寻味。所谓含蓄是指北京人特别注重分寸火候,说什么往往不直截了当,话头子里总是适当地留有余地。比如夸某人好,一般不直接说好,只是说“还行”;指责别人时则大多是拐弯抹角多少都要给人家留些面子,如果某人一个事儿没干好,会说“他这事儿干得太水了!”哪怕是讽刺挖苦某人也是“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儿”,“骂人不带脏字”,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就有一句:“大萝卜还用粪浇(教)?”所谓诙谐生动是说北京人天性中的风趣和肚子里的“水儿”多,说出的字眼形象传神无可替代。比如说某人特爱“拉抽屉”,并非指真的去拉抽屉,而是比喻其说话不算数儿,总是变来变去没准谱儿;说谁和谁穿一条裤子,不是说一条裤子两个人穿,而是说这两个人相互勾结互相包庇;说某个人简直是“瓷公鸡铁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并不是骂他是禽兽,而是形容他抠门儿、吝啬到了“一毛不拔”的地步。所谓耐人寻味则是指北京话简单明了特别耐琢磨,比如说某人“老家雀(读巧音)能让小家雀儿算计了吗?”意思即

    “年长的怎么能斗不过年少(少读去声)的?”让人能琢磨出“姜还是老的辣”的引申义。再比如“念秧儿”,仨字即生动地概括出“不厌其烦地说个不停”一堆字所要表达的意思;“点儿背”,也是用仨字形象地道出了运气不好遭遇到倒霉的事儿……

    北京方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听上去亲切自然鲜活生动,其中儿化音更被看成是北京话的一大特色。所谓儿化音实际上是普通话和某些汉语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亦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同前一字合成一个音节,使前一字的主要元音起卷舌作用,韵母发生音变,成为卷舌韵母,也叫儿化韵。北京话里的韵母,儿化后共产生26个儿化韵。儿化音的使用一般是两类,一类是末了加“儿”的,比如跟风儿、门墩儿、拔蹶儿、针尖儿对麦芒儿;一类是词中间加“儿”的,比如门儿清、嘴儿甜、闷嘚儿蜜、顺毛儿驴、把儿缸子以及前儿个、昨儿个、今儿个、明儿个……儿化音加在哪个字后以及啥时能加“儿”啥时不能加“儿”,这里面的道道儿多了去啦!

    比如水字,不加儿音就是单纯地指水,如果说“水儿”,就不是指“水”而是饮料了,但凡有点味道不是纯“水”的饮料,都可以统称为“水儿”。在北京,如果有人请你买瓶“水儿”,你于是买了瓶矿泉水,这便是猴吃麻花儿——满拧啦!但如果“水儿”前再加个“一”字,变成了“一水儿”,那么就和“水”这个词的本义一点关联都没有了,因为“一水儿”是个形容词,比喻某类东西完全一样。

    有很多外地人或“老外”觉得北京话难说难学,常常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弄不明白“儿”音的规矩。比如朝阳门、宣武门、东直门、阜成门、前门等,万万不能用儿化韵,可东便门儿、西便门儿、广渠门儿、三里屯儿、王府井儿、大栅栏儿等地名,必须要用儿化韵才能让人听上去是说北京话。同样的一个字加“儿”或是不加“儿”,虽然只有一个“儿”字之差,意思却相去甚远。若把前门说成前门儿,就可谓“大谬特谬”了。因为前门是指正阳门,而“前门儿”则只是特指一栋楼或是一座房子的“正门儿”。再比如“吃儿”和“吃”,前者泛指能吃的东西,动词“吃”加了个“儿”字,就变成了名词。与此相近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便衣”和“便衣儿”——“便衣”是指物,即衣服中相对于正装的便服,“便衣儿”则是指人,是身着便服执行任务的警察;“白面”和“白面儿”——前者是指面粉,“白面儿”则指海洛因;“老家”和“老家儿”——“老家”指故乡或原籍,“老家儿”是尊称父母或家中的长辈;“门道”和“门道儿”——“门道”特指院门里的一块地界儿,亦即门洞儿,“门道儿”则是门路、窍门儿的意思,如“北京话极其复杂,门道儿可多啦……”简简单单一个“儿”字,如果不将其弄个“底儿掉”,很可能“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3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19 21:58 , Processed in 1.09409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