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降仪式首先举行升旗典礼,图为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中)等中国受降代表致礼。 
▲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根本博在降书上签字。 
▲日军军官步入受降仪式现场。右一为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参谋长高桥坦,战后被列为战犯,死于南京狱中。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根本博,因为在投降后协助蒋介石打内战而逃过了战犯起诉。 
时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长白崇禧(右)在受降仪式上观礼。左为华北受降区北平前进指挥所主任吕文贞。 
▲象征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军刀,在受降仪式上作为投降象征上缴中国代表。 
日军献刀纳降后,现场民众群情振奋,高呼“中国万岁”,欢声雷动。 
▲侵华日军缴械后,在1945年底陆续离开中国。图为一个投降后的日军士兵在丰台火车站准备离开北平。他胸前挎着的是同伴的骨灰。 秦风老照片馆提供 68年前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10月10日,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北平故宫太和殿广场举行。
这一天,北平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太和殿前广场上人山人海,天安门、端门、午门、东西华门、南北池子、南北长街……到处都聚满了人。当时北平人口约200万,有20多万人从四面八方涌到故宫,要亲眼见证日本向中国投降。
从规模来说,在故宫太和殿前举行的受降仪式是中国战区15个受降仪式中规模最大的一个,甚至远远超过了南京受降仪式。这与时任中国第11战区参谋长、第11战区华北受降区北平前进指挥所主任吕文贞的策划分不开。
在太和殿受降仪式前几天,美军在天津的一个小广场上举行了“天津受降”。那次受降仪式是经蒋介石特别批准举行的。吕文贞受邀前往天津,和美军一起接受当地日军投降。回到北平后,吕文贞决定取消原定在中南海怀仁堂的受降计划。
“美军公开受降,我们也要公开受降。”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只为赌气,吕文贞觉得,八年抗战中国人民遭受了这么多苦难,应该让大家都来分享胜利,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于是,华北战区受降仪式选在了故宫内的太和殿前广场。
太和殿位于故宫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是故宫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民间俗称“金銮殿”。故宫太和殿是明清两朝皇帝举行大典或仪式,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
上午10时10分整,煤山(即今景山)山顶上军号长鸣,宣告受降仪式开始。会场上礼炮响起,军乐队凯歌高奏。
第11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作为中方代表,立于太和殿台基下的受降台正中。司仪传达主官命令,高呼:“引导日本投降代表入场!”
命令传出后,全场立时寂静无声。投降日军的代表、华北日军最高指挥官根本博中将、参谋长高桥坦中将及副参谋长渡边渡少将等20人,由太和门左旁门入场。一行人俯首低眉,行至受降台前,由根本博开始,依次立正向中国受降主官孙连仲行礼。孙连仲答礼后,根本博等退至左侧恭立。
3份投降书置于台上,根本博签字盖章后,呈交孙连仲。随后,根本博、高桥坦、渡边渡等人,逐次将他们手中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战刀放在了受降桌上,黯然从熙和门左门退场。
典礼仅有短短的25分钟,但是目睹这一幕的在场中国人无不群情振奋,扬眉吐气。
当这些日本侵略者在众目睽睽之下离开典礼会场时,一架盟军B52式轰炸机从会场上空隆隆飞过。乐队高奏欢歌,观众欢腾之情似火山爆发。全场军民高呼:“中国万岁”、“胜利万岁”。欢声雷动,声彻云霄。场下的青年少壮欢颜尽展,老年人则多已痛哭失声。
这一天,古老的紫禁城、恢弘的太和殿,与20万北平市民一起见证了辉煌的历史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