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知春亭 景山公园万春亭 景山公园的万春亭地处景山的最高峰,其高度为45.7米,是老北京中轴线上最高和最佳的观景点。每年春风和煦的三月,登上万春亭俯瞰北京城,南边金碧辉煌的故宫、北边的钟鼓二楼、西边北海公园的白塔尽收眼底,同时还可欣赏到苍松翠柏、迎春盛开、桃红柳绿等盎然春色。 景山始建于辽金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元代至元四年(1267年)建大都时,景山是皇城之内的御园,曾是皇宫的一部分。明清两代对景山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在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修建北京城时,用拆除元代宫殿的渣土和挖掘故宫护城河的泥土在元代延春阁的基础上堆起了一座高达45.7米的土山,取名“万岁山”,又称“镇山”,意为“镇压元代之王气”之意。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万岁山”改名为“景山”。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景山五座连缀的山峰上各建起一座亭子。其中,万春亭最高大,坐落在景山正中最高峰,亭高 17.4米,四角攒尖顶,三重檐,黄琉璃瓦绿剪边,由内外两圈共32根柱子支撑,气势雄伟,造型优雅。它的东西两侧下方分别为观妙亭和辑芳亭,都是绿琉璃瓦黄剪边,重檐,八角攒尖顶。这两亭东西再往下为周赏亭和富览亭,是蓝琉璃瓦褐剪边,重檐,攒尖圆顶。五亭一字排开,依山就势,相互辉映,以万春亭为中心,左右对称,自然协调,在古柏苍松的衬托下,构成一幅美丽和 谐的风景画,堪称我国古典园林中的佳作。 万春亭内原供奉有毗卢遮那佛,与其他四亭的佛合称“五方禅佛”。乾隆皇帝在五亭分置五佛,旨在让五佛护佑大清江山永固。毗卢佛原为木质金漆像,带莲座背光,高3米,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砍伤,“文革”时被毁,现铜佛为1998年重铸。其他四亭中的铜佛均被八国联军掠走,现仅存1米高的石须弥座。 御花园的万春亭建成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御花园原名为“宫后苑”。清雍正朝起,称“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的北端,正南有坤宁门同后三宫相连,左右分设琼苑东门、琼苑西门,可通东西六宫;北面是集福门、延和门、承光门围合的牌楼坊门和顺贞门,正对着紫禁城最北端的神武门。紫禁城中共有四座大小不等的花园,分别是御花园、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即乾隆花园),其中的御花园是紫禁城内年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宫廷园林,东西长130米,南北宽90米,占地近12000平方米。御花园的楼台亭阁共有20多座,其中的万春亭位于御花园内浮碧亭以南,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其建筑构造为上圆下方、四面出抱厦、平面呈十字形的重 檐多角亭。它与千秋亭的造型、构造、装饰完全一样,仅藻井彩画有细微的差别。因万春亭位于御花园东边,按五行方位东方属春,故名。 北京的知春亭也有两处,都在颐和园中。一处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另一处在颐和园的园中园谐趣园里。 中国造园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亭列古建筑之首,常用于山水之间的点缀。建于昆明湖东岸、玉澜堂前的小岛上的知春亭,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北有山为屏,南面朝阳,得春较早,因此得名。此处是饱览万寿山、昆明湖全景和玉泉山、西山春色最好的观景点。也有人说亭名源自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春江水暖鸭先知”句。每年春天昆明湖解冻总是由此处开始,春讯先知,故亭名有“见柳而知春”之意。 谐趣园中的知春亭其名声似乎不如昆明湖东岸的知春亭响亮,但“春意”却并不逊色。谐趣园是乾隆十六年(1751)仿江南名园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原名惠山园。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改名谐趣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八年(1892)重建。方塘数亩,沿池建有楼、亭、堂、斋、桥、榭等园林建筑,并由三步一迴,五步一折的百间游廊相连接,错落相间,步步有景,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本版摄影 凌玲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01 , Processed in 1.08208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