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有哪些古树名木群

2014-1-17 10:30| 发布者: 掌柜 |来自: 北京晚报

摘要: 社稷坛的七株辽柏 窦柳博 北京古柏众多,树龄在五百年以上的约有5000棵以上,其中大多种植在皇家祭祀的坛庙之中。因柏树生机勃勃、常青长寿,被视为吉祥昌瑞的象征,所以古人尤爱植柏,寓意“江山永固,万代千秋”。 ...

 

  社稷坛的七株辽柏

  窦柳博

  北京古柏众多,树龄在五百年以上的约有5000棵以上,其中大多种植在皇家祭祀的坛庙之中。因柏树生机勃勃、常青长寿,被视为吉祥昌瑞的象征,所以古人尤爱植柏,寓意“江山永固,万代千秋”。在北京的古柏群中,中山公园社稷坛南门外的七株辽柏最为著名。

  社稷坛位于天安门广场的西北侧,与天安门东北侧的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相对称,一左一右,体现了“左祖右社”的帝王都城设计理念。社稷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它所在的地方,唐代是幽州城东北郊的一座古刹,辽代扩建为兴国寺,元代又被圈入大都城内,改名为万寿兴国寺,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在其基础上建起了社稷坛,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祭太社和太稷的场所。民国三年(1914年),内务总长朱启钤将社稷坛改为中央公园并对公众开放。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曾在社稷坛北的拜殿停灵,1928年改拜殿名为中山堂,以志纪念。同时,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内以古柏著称,由七株辽柏组成的古柏群蔚为壮观。

  一字排列在社稷坛南侧红墙外的这七棵参天辽柏,株株郁郁葱葱、挺拔苍劲,树冠高达20多米,盘曲苍虬的粗干周长有6米多。由于社稷坛原为辽代兴国寺遗址,这七棵古柏是当年的遗物,距今已有一千年。人们称为“中山辽柏”,或俗称“七柏”。其中最东边的一棵古柏更为奇特,在它粗干的裂缝中,竟又生长出一棵高大的国槐来。槐柏两树,枝繁叶茂,情趣盎然。它们已天然共生三百多年,是园林中罕见的“古柏奇观”之一,被称为“槐柏合抱”。

  紫禁城的十八株元槐

  白北之

  槐树古朴典雅、枝繁叶茂,我国自周代起就在皇宫中种植槐树,故槐树又有“宫槐”之称。唐代诗人柯崇的《宫怨》诗中有“长门槐柳半萧疎,玉辇沉思恨有馀”。唐朝诗人王维《宫槐陌》中的“仄迳荫宫槐,幽阴多绿苔”,更堪称吟咏槐树的名句。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里的古槐很多。其中,种植于武英殿断虹桥畔的十八棵元代古槐有“紫禁十八槐”之誉。据《旧都文物略》载:“桥北地广数亩,有古槐十八,排列成荫,颇饱幽致”。这十八槐古朴苍劲,气宇非凡。它们之所以出名,还因为在明清两代,王公大臣和宫人们出入西华门都要走这里,慈禧去颐和园也要经过十八槐。

  武英殿位于紫禁城外朝的西部,与外朝东部的文华殿遥相呼应。武英殿作为紫禁城外朝的便殿,明初曾是帝王斋居或召见大臣的地方。明末,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北京,撤出前曾在武英殿匆匆称帝,建大顺政权。清军入关后,摄政王多尔衮也曾以武英殿作为理事之所。清初,武英殿作为皇帝便殿,经常举行小型仪典。自康熙朝起,武英殿开设皇家书局,编纂刊印皇家图书。直至清晚期,这里都是“殿本”书籍与书版的储存之处。同治年间,武英殿院落被火焚毁,同年重建。

  武英殿西为清代咸安官学的所在,周围还有蒙古官学、回子学、缅子学以及方略馆、内务府公署等,今都已不存。武英殿东面则有断虹桥跨越内金水河上。位于太和门外、武英殿之东的断虹桥为单拱石券,桥南北向,长18.7米,最宽处达9.20米。桥面铺砌汉白玉巨石,两侧石栏板雕刻有穿花龙纹图案,望柱上之石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尽管石桥建造年代为明初或元代尚未定论,但此桥用料之考究、雕刻之精美乃紫禁城内诸桥之冠。

  槐树是落叶乔木,原产于中国,也称为国槐、家槐。《周礼·秋官》记载: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站在槐树下面。三公是指太师、太傅、太保,是周代三种最高官职的合称。后人因此用三槐比喻三公,成为三公宰辅官位的象征,后世在门前、院中栽植槐树有祈望子孙位列三公之意,槐树因此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化树种。清朝以后,海外游子大量增多,国槐因寓意“怀念家国”而备受海外游子青睐,成为民族凝聚力的象征树种之一。

  在紫禁城导游图上,“十八槐”作为“景点”,被明显地标示出来。这些古槐最大的直径有一米多,枝枝杈杈可谓千姿百态,其中有不少古槐的粗大躯干或庞大枝杈由铁架子来支撑着。

  戒台寺的五株奇松

  高世良

  戒台寺(也称戒坛寺)建于唐武德五年(622年),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以奇松著称。清代诗人赵怀玉写有赞戒台寺古松诗:“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遥看积翠影,已觉闻涛声。入门各相识,俯仰如相迎。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戒台寺的五大名松尤负盛名。

  “卧龙松”生长在千佛阁石阶旁,植于辽代,树龄已有千年,宛若苍龙。石碑上的“卧龙松”三个楷体大字为清代恭亲王奕訢所书。这棵古松的身躯鳞片斑驳,硕大粗壮。清代诗人管绳莱写有卧龙松诗:“藓剥横偃身,风动之而举。何年卧此中,鳞甲含秋雨。”

  “自在松”生长在大雄宝殿后石阶南侧,树龄约有五六百年,枝叶婆娑,郁郁葱葱,仪态潇洒。树枝略向前倾斜,似迎来客。《西山名胜记》作者田树藩写有赞自在松的诗:“松名自在任欹斜,随意生来最足夸。世态炎凉浑不管,逍遥自在乐天涯。”

  “活动松”生长在方丈院外,这棵古松树冠像一把张开的巨伞,枝杈上下交错,相互牵连,用手牵动一杈树枝,树冠上的枝杈也跟着瑟瑟抖动,形成“牵动一枝万枝动”的奇景。乾隆皇帝于1764年来到戒台寺,他十分喜爱活动松,写了三首《戏题活动松》诗,其中两首刻在活动松下浑圆的昆仑石御题诗碑上:“老干棱梭挺百尺,缘何枝摇本身随?咄哉谁为挈其领,牵动万丝因一丝。”“摇动旁枝老干随,山僧持以示人奇。一声空谷千声应,借问神通孰能为。”乾隆皇帝在北京颐和园、圆明园、北海、中南海、南苑等皇家园林里共置了九座昆仑石,戒台寺昆仑石为其中之一。昆仑石是一种特殊规制的石碑,高2米左右,宽1米左右,梯形圆顶,上刻乾隆诗,有的刻有乾隆题词。

  “九龙松”在山门右侧,植于辽代,树龄千岁,是中国最古老的白皮松,它气势磅礴,体形高大,树高18米,树干周长6.4米,在主干的分杈处,有九条硕大的白色枝干如九条银龙腾空而起,向苍穹扑展而去,隐身在密如浓云的松叶里。明代文人朱宗吉《戒坛观松诗》:“宝树倚晴峰,婆娑月影重。叶深藏观鹤,枝老作虬龙。拂殿青阴合,凌霜翠色浓。山僧时向客,聊尔说秦封。”民国时期田树藩《咏九龙松》诗:“一根九干亦何奇,郁郁苍苍绝世姿。恰是神龙生子数,太康刻遍石幢诗。”

  “抱塔松”在戒台寺山门左侧,这棵古松5米多长的树干如巨龙扭转着躯体爬过山门前的矮墙,直向石阶下的辽代僧人法均和尚(戒台寺的创始人)的墓塔扑抱过去,两条枝杈架在塔的两侧,如巨龙的前爪护卫着古塔。

  戒台寺除以上五大名松外,还有莲花松、菊花松、凤尾松、龙凤松等名松。
 

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5 22:46 , Processed in 1.10844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