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古代名人的离婚风波

2014-1-20 14:08| 发布者: 掌柜 |原作者: 倪方六|来自: 北京晚报

摘要: 在古代,名人离婚同样备受关注,只不过“离婚”一词直到晋代才开始出现。在中国古代,夫妻离异被称为“仳离”、“离绝”、“绝婚”、“出妻”、“休妻”等。古代离婚有“七出三不去”之说,所谓“七出三不去”是指老 ...

    在古代,名人离婚同样备受关注,只不过“离婚”一词直到晋代才开始出现。在中国古代,夫妻离异被称为“仳离”、“离绝”、“绝婚”、“出妻”、“休妻”等。古代离婚有“七出三不去”之说,所谓“七出三不去”是指老婆如果有七种不良行为,丈夫可以提出离婚,另有三种情况不可以离婚。 “七出”又叫“七去”,即“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孔子“离婚”一事迄今仍为谜团

  唐代孔颖达曝“孔氏三世出妻”

  中国古代的离婚者中,名气最大的当属孔子,但其离婚的是非、真假,一直到现代仍存在争论。

  据《孔子家语·本姓解》所记,孔子19岁时,娶了宋国的丌官氏为妻,一年后生了儿子。孔子是当时鲁国的文化名人,国王鲁昭公听说后,送来了鲤鱼,以示祝贺。孔子觉得这是家门莫大荣幸,遂给儿子起名“鲤”,因是头胎小子,取字“伯鱼”。

  “孔子离婚”一事,直到唐代才被曝光,首次将其曝光的是唐代著名学者孔颖达。《礼记·檀弓上》中有“伯鱼之母死,妻而犹说”一语,孔颖达在给这句话作注时,称“时伯鱼母出”,意思是其时孔鲤的母亲已被孔子休了。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也曾“出妻”,原因是原配施氏连生9个女儿,却未能生出一个儿子。后来,已是老头的叔梁纥将孔子的母亲、当时年仅17岁的颜徵娶回家,这才有了孔子。

  孔子老爸“出妻”一事,最早见于《孔子家语》 “后孔安国序”中。此序出于晋代文人之手,但序中却只字未提“孔子离婚”一事,除了叔梁纥外,还提到了孔子之子孔鲤、之其孙孔伋(子思)也都有与老婆离婚的经历,故有“孔氏三世出妻”一说。

  然而,古代好多历史学家不相信这一说法,认为此事太“八卦”,乃误信误解的结果,甚至不少现代学者都在质疑,因为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里并没记载孔子离婚的事情,已逾千年的唐代才曝光,可信度不高。

  孟子闹离婚被孟母制止

  《荀子·解蔽篇》记载“孟子恶败而出妻”

  儒家文化讲究“礼”、“仁”,孔子离婚一说,让不少“孔粉”挺受伤的。而且,“孔孟之道”的另一人、亚圣孟子也曾闹过离婚。

  最早曝光孟子闹离婚的,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他在《荀子·解蔽篇》中称:“孟子恶败而出妻”,意思是孟子讨厌其妻子的不良品行,担心败坏自己名声而提出离婚。孟妻做了什么样不好的事情,让孟子要“出妻”?原来仅因坐姿不雅。

  据汉文帝时博士韩婴撰《韩诗外传》所记,有一次孟子回家进门时,看到妻子“踞”在那里,把双腿叉开坐着,孟子认为这种坐姿有悖于礼制,不合妇道,遂对母亲说:“妇无礼,请去之。”

  古代离婚有自己的一套原则,最基本的是“七出三不去”,据说这是孔子最早提出来的,属于孔孟之道婚姻观之核心内容,为后代遵从。所谓“七出三不去”,是指老婆如果有七种不良行为,丈夫可以提出离婚,另有三种情况不可以离婚——详释见于《大戴礼记》,“七出”又叫“七去”,即“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显然,孟妻的“踞”不属于其中任何一条。

  孟母是一位十分明了事理的女人,仅因儿媳妇坐姿不雅,儿子就提出离婚,孟母觉得十分荒唐,遂引用古礼“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来提醒儿子:你去你老婆的房间,不提前招呼一下,进去时也没一点声响,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孟子听罢,很是自责,此后再也不敢提与妻子离婚的事了。

  东汉黄允为攀“高枝”离婚反而身败名裂

  《后汉书》记载黄允之妻“数允隐匿秽恶十五事”

  与现代名人动辄以“缘尽”、“感情不和”提出离婚不同,古代名人离婚时较慎重,都会拿出能让社会和公众接受的理由,最常用的是生不出儿子,即“七出”中的所谓“无子”,这个理由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代,容易获得社会理解。东汉初年著名学者桓荣,到40岁时妻子还没给他生出儿子,最后便以此理由离婚“更娶”。

  但也有风流之人,明明移情别恋,也借“无子”闹离婚。东汉末年,跟着曹操打天下的平虏将军、华乡侯刘勋,喜欢上山阳司马氏对后,便对妻子王宋看不顺眼,借无子将她休了。当时的曹植曾为此写下《弃妇诗》,讥讽刘勋找借口离婚。

  在古代,名人离婚其实比现代更容易引起注意,搞不好就会影响名人形象。东汉有位叫黄允的名人,就因离婚而身败名裂。《后汉书·黄允传》记载,黄允是有名的才子,当时的大学者郭林宗十分看好他,夸他有“绝人之才,足成伟器”。当时的司徒袁隗正为侄女找对象,见到黄允后感慨:“得婿如是足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能找到你黄允这样的男人做侄女婿,就心满意足了,言下之意,可惜你黄允已结婚了。

  黄允听罢,觉得升官的机会来了,回家后即要休掉老婆夏侯氏。面对如此薄情丈夫,夏侯氏没有留恋,在离开黄家之前,她向婆婆提出一个要求:将所有亲朋好友请来家里道个别。那天,一下子来了三百多位宾客,夏侯氏坐在中间,卷起衣袖,把黄允干过的见不得人的十五件丑事全部说了出来,大揭丈夫的老底。此即《后汉书·郭符许列传》中的“允闻而黜遣其妻夏侯氏。妻请大会宗亲为别,因于众中攘袂数允隐匿秽恶十五事”。声讨完薄情丈夫,夏侯遂便乘车而去。

  这下黄允惨了,不仅未能攀上“高枝”,反而弄臭了名声,为时人不齿。

  陆游迫于母命与唐琬离婚酿成悲剧

  一个叹“东风恶欢情薄” 一个和“世情薄人情恶”

  离婚古称“仳离”,还有“离绝”、“绝婚”、“出妻”、“休妻”等多种叫法,“离婚”一词直到晋代才出现。晋代离婚的名人不少,其中在现代读者中影响最大的一位是书法家王献之。

  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之子,离婚实属无奈。王献之原配是表姐郗道茂,他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了婚嫁年龄,王献之央求父亲向郗家提亲,王献之遂娶得美人归。但他们的婚姻没有走到头,被政治原因破坏了。虽然仍爱着表姐,但王献之还是离婚了,与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女儿新安公主司马道福结婚。直到晚年,王献之都为离婚而后悔,觉得有愧。一次重病,道士来家给他做法事,道士问他有何过失,王献之说:“不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离婚令王献之痛苦,比王献之更痛苦的,大概算是南宋名人、诗人陆游了。

  陆游的原配是表妹唐琬,20岁那年与唐琬完婚。婚后小两口甜蜜恩爱,这引起了陆母的不满,迫于母亲的压力,孝子陆游将唐琬休了,遵母命另娶王氏为妻。

  唐琬是有名的才女,后由家人做主,嫁给了皇族后裔赵士程。几年后,陆、唐二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沈园相遇,非常伤感,难过的陆游在墙上写下了著名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唐琬后来应和了一首词:“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唐琬从此不再开心,不久郁郁而终,酿成离婚悲剧。

  李清照与张汝舟离婚“对簿公堂”

  女词人在《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中疾呼“惟求脱去”

  离婚,在古代基本上是丈夫的权利,但妻子也不是不可以提出离婚。如果女性主动提出离婚,叫“请去”或“求去”,这意思很简单,我与你过不下去了,请求你放过我,让我走吧。

  除“七出”之外,古代还有“义绝”、“和离”和“违法断离”三种离婚通道。“和离”便可能是女方主动提出的,即 “请去”,有点像现代的协议离婚。

  朱买臣是刘彻(汉武帝)当皇帝时的官场名人,曾任会稽太守,位列九卿,其离婚便是妻子先提出来的。《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在发迹前,家里太穷了,妻子跟他过不下去,遂“求去”。

  朱买臣当时劝妻子不要离,说你跟着我过了那么多苦日子,再等几年吧,等我富贵了报答你。朱买臣还给出了时间表:五十岁时会转运,得富贵。其妻不信,去意已决,朱买臣只好放手。后朱买臣真的在五十岁时发迹了,朱前妻羞愧不已,上吊自杀。

  主动提出离婚的女人中,宋代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李清照与后夫张汝舟的离婚,在当年最轰动。李清照本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丈夫是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子、金石家赵明诚,俩人在一起生活了近三十年。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后,孤独无助、身心憔悴的李清照,改嫁给了张汝舟。

  谁想张汝舟贪财,图的是赵明诚留给李清照的金石古器。在发现李清照并没多少财产后,张汝舟对李清照拳打脚踢,施以家暴。作为一名知识女性,李清照决心和张汝舟离婚,其在《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载《云麓漫钞》)里称,“身既怀臭之可嫌,惟求脱去”。李清照与张汝舟“对簿公堂”,不惜自己也坐牢,告发张汝舟有欺君之罪,终于离婚。

  但对于李清照离婚的真相,古今都有学者认为是“假新闻”,其主要观点是《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或系伪造。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3-29 03:46 , Processed in 1.09013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