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历史 修长城的历史开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七、八世纪),当时的北方候国为守疆御土,纷纷在地势险要之处筑起城墙。秦统一中国后,为防范北方匈奴南侵,将秦、燕、赵三国的北部长城整修贯通,史称"万里长城"。其后的汉、五代、隋都曾加以修固扩展;到了明代,北方崛起的达靼、瓦刺等少数民族,经常突入中原地区,因此,明朝曾18次修筑长城,把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全长6700公里的长城联成一体。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还是北方重镇或重要的军事中心,向北穿过燕山上的隘口就能进入广阔的东北平原,直通蒙古大草原直至西域的不毛之地。因此,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都为北京留下了牢固的长城。北京现存629公里的长城上,遗留下827个城台、71座关口,它们保存完好,雄风不减当年。 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位于昌平以北的群山之中,盘桓蜿蜒、气势磅礴,是万里长城中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一段,又由于英国女王、美国总统、日本前首相等等要人的登临,成为万里长城中知名度最高的一段。 从青龙桥往北1公里,便是八达岭了。"八达"是四通八达的意思,也是交通中枢之意。它是古代的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卫前哨。这里居高临下,地势险峻,两山夹峙,中通一径,设有一个不大的关城。长城则从关城峡谷侧依山就势,盘桓于山脊之上。 八达岭由于地形险要,守防非常严谨。这里的城墙平均高7.5米,墙的下脚宽约6.5米,顶上宽约5.8米,可容五马并骑,容士兵十行并进。城墙顶上靠里的一面设置宇墙;靠外的一侧设置垛口,约有1.7米高。垛口上有了望孔和射击洞。在城墙上隔不多远就有一座堡垒式的台子,建于山脊的高处,或建于城墙的转角,亦或筑于险要的地方,上层有垛口可以了望、射击、下层有券洞,可供住宿;从长城上向外眺望,远处还有零散的高台,这就是烽火台。台上原备有柴草、硫磺、硝石等物。如遇敌情,白天燃烟,叫"燧",因内含狼粪,点燃的烟可直达云霄,俗称"狼烟";夜间有敌情,则举火,叫"烽"。后人常用"狼烟遍地"、"烽火连天",来比喻战争。长城沿线的大路边、山顶上,每隔十几里就有一座烽火台。这样,几千里的防线上,数小时之内便可得知敌情,形成一个完整的报警系统。 由于气温的差异,八达岭的四季比北京城相差约半个多月。在这里,春天虽姗姗来迟,但转眼间千山盖绿,草长莺飞。夏天,虽骄阳似火,但时有清凉的山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暑气顿消。雨后,山间云雾飘渺,长城如一条巨龙腾云驾雾,时隐时现。秋天,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秋霜过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冬天虽朔风凛冽,但大雪过后,登城远眺,山舞银蛇,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更显出长城博大雄犷的风采。 居庸关--峡谷中的关隘 居庸关是前往八达岭长城途中的一处重要景观,是长城最险要的九个隘口之一,横卧在长20公里的关沟峡谷正中。居庸关北可通塞外重镇张家口,南可进无险可守的北京小平原,因此,历代王朝在此演出了一幕幕战争活剧,而今,这里却林深意静,闻不到半点火药味;只有峡谷中雄伟的关城和两旁依山而筑的长城,默默地告诉你:这里曾是古战场。登高回首,山峦层层叠叠,山间花草葱笼郁茂,恰似翠波碧浪。难怪在金代,此景就被金章宗封为"居庸叠翠",列入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居庸关内有一座汉白玉砌筑的高台,叫"云台",本来云台上有石塔三座,建于元代,明初被毁。后在塔上建庙,清康熙年间又被焚毁,如今只能见到庙基和望柱基座。座云台下正中有券门和券顶,虽半六角形结构。正中刻有金翅鸟王,两旁刻有交叉金刚杵图案和大象、猛龙、卷叶花和大蟒神。券门两壁上刻有东方持国、南方增长、西方广目、北方多闻四大天王,精神雄劲刚健,雕刻精美流畅,在我中国古代雕刻中是极少见的。 金山岭长城 在北京到承德的公路上,当客车行至河北滦平和北京密云交界地带时 就可以看到东西两面的山上,那连绵不断的长城,峭崖耸立,滚滚潮河, 穿山而立,形成了一个十分险要的关口,它就是金山岭长城下的古北口。金山岭长城建在金山岭山上,它是燕山的支脉,位于北京东北、承德 南部,各距250华里的古北口和滦平巴克什营镇的花楼沟一带,它东面 是雾灵山,西面是卧虎岭,南通京都,北达坝上,是进出塞内外的咽喉要 道,也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金山岭长城就建筑在雾灵山和卧虎岭之间的大小金山岭山上,所以,称为金山岭长城。它全长20余公里。是明朝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 ),由著名将领戚继光、谭纶等人所建。金山岭长城与八达岭两段长城相比,金山岭长城更显得气势磅礴。为军事的需要,这段长城多建在险峰峻岭之上,蜿蜒曲折,更加巍峨壮观。 1980年以来,我国著名长城专家 和文物专家考察认为,金山岭长城最突出的特点是:登高远眺、视野开阔、气势雄伟、敌楼密集、建造艺术精美,堪称为我国万里长城的精粹,比起名闻中外的八达岭,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登上金山岭长城,不仅可以饱览千姿百态的北国风光,还可领略到那 蜿蜒曲折的长城,犹如一条昂首摆尾的巨龙,飞腾在绵延起伏的奇峰峻岭之中,那龙头高扬在东面耸入云端的老虎山顶峰,仿佛再一纵,就能跃上天宫,而龙尾还搭在西面的潮河边。极目远眺,东面,燕山山脉第一峰- -雾灵山,隐隐约约,好象害羞似的躲在重重青山背后;西面,卧虎岭, 又似一只庞然大虎,威风凛凛地守卫塞北京门;南面,密云水库波光粼粼 似一面明镜,镶嵌在重山峻岭之中;北面,山涛林海,似催风涌浪,滚滚 流向天际。低头下看,城墙大约七八米高,五六米宽,用条石筑基,青砖砌面,坚固异常。顶部约有四米多宽,用大方砖铺底,可容六七人并行。 马道每逢大小陡坡,都有梯形台阶,供上下之用。马道上每隔两三米远,设一排水沟,水沟外侧有吐水嘴,可供士兵由此释放雷石。墙垛口有两米 多高,呈方齿形,每垛口上都有了望孔和射击孔,垛口之间有旗孔,以便以旗作为传递敌情信号。不论是宇墙(女儿墙)还是垛口,均有上、中、 下三层射击孔,可供士兵用立、跪、卧三种姿势射击。 金山岭长城,每逢深沟峡谷或军事要地,还修一个关口,大多设在隐 蔽处,不到跟前,很难发现。特别是每逢高山峻岭或险要的地方,都筑有 一座突出墙外的敌楼,在这段20余公里的长城上,竟筑有100多座敌 楼,它的建筑坚固、构造巧妙,结构也因地势不同而形式多样,别具一格 ,有的是双层木结构,有的是砖石结构的单拱楼、双拱楼、拐角楼;有二 眼楼,三、四、五、六眼楼;有方形楼,扁形楼,圆形楼;有平顶的,穹 隆顶的、船蓬顶的、四角钻天和八角藻井顶的,有库房楼、铺房楼,还有 造型奇特的猫眼楼,真象蹲在山头上的一只小猫,两个嘹望孔,就象猫的 两只眼睛。这些敌楼都是空心的,每座敌楼都能容纳六七十人和存粮草。 如走进敌楼里面,那用砖砌成的一道道错综复杂的高墙和通道,简直象迷宫一样,不细心还真的找不到上楼的门呢。特别是那层层设防,步步为营 的库房楼,你看了不能不为古代军事家慎密的军事设施才能所折服。更使 人赞不绝口的是,建造这些艺术精美的敌楼的人们,几乎给每个敌楼都起了一个形象鲜明、含意深刻、美妙动听的名字。如望京楼、桃春楼,仙女 楼、将军楼、棒糙楼和猫眼楼……而每座楼的起源,又有一个感人至深的 故事。 苍翠掩映的慕田峪长城 慕田峪长城位于怀柔县北部,这里山峦起伏、林山葱郁,蜿蜒在这里的长城显得十分富有立体感。 慕田峪关隘处,由于地处交通主干,地势并不太高,仅海拔486米,而东南部三道城墙汇合处,却建在海拔603米之山巅;西北方向之"牛角边"地势险峻,建在海拔1000多米如刀削斧劈之山峰上,状如一只仰向青天的雄鹰,被称为"鹰飞倒仰"。慕田峪关是进入内地的交通要道,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正关台上矗立三座敌楼,说明此处在军事上之重要。这种结构新颖、造型别致的三座楼并立的城关,实为少见。东南方三道城墙交汇处,为第一号楼,向西北方向依次排列,共有14座。这些敌楼内部结构截然不同,外形亦不一样。这种建筑形式,在北京地区长城中仅此一处。 慕田峪地区草木茂盛,果树成林,总覆盖率达80%。植被葱郁,鸟语花香,盛产核桃、板栗、杏仁、糖梨、红果。树木当中,300年以上树龄的古松20余株,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松200余株。 险峻雄奇的司马台长城 以"惊、险、奇"著称的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的古北口镇境内,全长19公里,共有敌楼35座,是我国唯一一段保留明代原貌的古长城,是戚继光在此督建时所创建。这段长城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原始长城"。 司马台长城以司马台水库为界分为东西两段,跨谷索桥似长虹横贯东西。西段山势较平缓,20座敌楼至今保存完好;东段长城蜿蜒起伏、气势磅礴,在山峰之巅密布着15座敌楼。"仙女楼"建筑精美,汉白玉拱门上刻有并蒂莲花浮雕,过"仙女楼"即是长不逾百米、两侧断崖绝壁、却只有一砖之宽的"天桥",能过此桥者实为登城好汉。"望京楼"是北京市至高点,海拔986米,登上望京楼,游客们东可看"雾灵积雪",西望长城雄姿,北观塞外风情,南眺京城灯火。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6 14:19 , Processed in 1.08086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