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关沟古道,南起昌平南口北至延庆八达岭,北面通往著名的张库古道,是北京到张家口的必经之道。 元代,皇帝冬天在元大都处理朝政,夏天前往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上都,来来往往都要经过关沟古道。因此,关沟古道沿途建有不少庙宇、摩崖碑刻和人像雕刻。最典型的是居庸关云台和位于水关长城南面“五贵头”的庙宇和石刻。 关沟的北口就是八达岭。八达岭长城,据守关沟之要地,往西北可以通延庆、怀来、宣化、张家口、内蒙古等地,南面可以通居庸关南口和北京城。本片为1898年比利时人印制的明信片。 居庸关云台,为元代藏传佛教建筑,坐落在居庸关关城之内。此地原有佛塔,塔北有永明寺,现在塔和永明寺都已不存,仅存基座(即云台)。基座部分用大理石砌筑而成,保存有精美的元代石雕。图为四大天王浮雕。 居庸关云台,元代藏传佛教建筑。坐落在居庸关关城之内,是元代过街塔的基座。塔北有名永明寺。现在塔和永明寺都已不存,仅存基座。基座部分(即云台)用大理石砌筑而成,保存有精美的元代石雕。 居庸关云台浮雕是元朝藏传佛教雕塑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件,规模宏大,内容复杂,雕琢细致,包括了喇嘛教中的各种天神,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龙、云等造型,以及用梵、汉、蒙、藏、维吾尔、西夏六种文字阴刻的《陀罗尼经咒》全文。券洞两壁两端的四大天王是整个浮雕群中最醒目的部分,各高2.75米,宽3.65米左右,身材魁梧、气势威猛。四大天王手中所持物品为剑、琵琶、伞和蛇,在佛经中分别寓意风、调、雨、顺。 以前,八达岭关沟中的水资源很丰富,曾是温榆河的源头之一。弹琴峡崖壁陡峭,溪水泻下,淌流在石罅之间,淙淙有声,两岸的石壁为之共鸣,悠扬婉转,如弹琴声清脆悦耳,故名“弹琴峡”。本片拍摄于19世纪90年代。 八达岭西城门,古称“北门锁钥”。古时,这里是一个重要的军事隘口,也是八达岭关沟古道的北口,城门高大坚固。战时这里大门紧闭,和平时期商贾行人来往不断。本片为1870年来中国探访长城的外国人拍摄,后印制成明信片。 到了明代,北京经常受到北方草原民族的威胁,战事频发。八达岭关沟古道,又成了将士们出征阻止北方民族骚扰的重要军事通道。在前几个朝代修筑的土长城基础上,明政府重新修建了砖石长城,并在八达岭的一个山口修筑坚固的关城与长城相连接。八达岭关城位于关沟北口山脊,坐落在长城与关沟要道的交叉点上。关城初建于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万历十年(1582年)再次修建。关城墩台高大厚实,下部用十余层花岗岩条石垒砌,上部砌大城砖,宽20多米,厚17米,高7.8米,是万里长城中最壮观的墩台之一。八达岭关城有两门,东城门曰“居庸外镇”,西城门曰“北门锁钥”。这也是来往京城和张家口的唯一一个山口。 作为少数民族政权,清代与明代的边疆政策大为不同。清政府推行怀柔政策,号称“满蒙一体”。这样一来,长城的军事防御功能也就大为削弱了。从此,关沟古道成为南北商贩的必经之路。古道上,骆驼队、毛驴队、木轮车、轿子、行人、商贾、文人墨客来往不断。清乾隆皇帝曾经两次来到关沟,留下“居庸叠翠”的题字,从此,这里也就成为燕京八景之一了。 上世纪20年代,八达岭关沟一片繁荣,行人络绎不绝。来往于南口居庸关和延庆怀来的商旅,都从八达岭关城的东城门(古称“居庸外镇”)经过。照片右边跪着的是乞丐。 居庸关关城门洞。 这两组骆驼队,是在八达岭关沟内,从居庸关方向往八达岭方向行进。此地是八达岭关沟中著名的地段“五贵头”,庙宇是五贵头山上魁星阁,始建于我国元代。明信片图是1898年随德国海军司令海因里希王子游览长城的随行人员科鲁宾拍摄照片,回到德国后印制成人工色的明信片。 青龙桥村位于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人”字铁路出口,向北京方向不远处的一个山弯内。当年修建京张铁路时,这里被拆迁移走了(已不复存在)。当年青龙桥村就在八达岭关沟古道的旁边,这里居住的人们日夜都能听到古道上奔忙的驼铃声和马蹄声。明信片1903年英国人印制。 1905年,詹天佑主持修建沟通北京和张家口的京张铁路。为了穿过崇山峻岭,工程人员在关沟内开凿了四座山洞,并在青龙桥巧妙地设计了“人”字形道岔。京张铁路建成通车,给张家口带来前所未有的商机,张家口很快成为除天津外的北方第二大商埠。 京张铁路从八达岭关沟通过,由于关沟山险路窄,为了节省资金,往往铁路从很窄小的山涧通过,这段铁路是关沟段中从水关山洞到“五贵头”山洞之间的一段弯路,当年这里还有行人通过。日本摄影师山本赞七郎于1909年拍摄,然后印制成明信片。 一群骆驼由张家口方向而来,经过八达岭西3里路的岔道城附近,正在向八达岭的西城门“北门锁钥”行进,然后再进入八达岭关沟去往京城。1907年日本摄影师山本赞七郎拍摄照片后印制成明信片。 这群骆驼是从张家口方向去往北京的,正在经过八达岭关城东城门“居庸外镇”,向八达岭关沟方向行进,骆驼队是关沟古道的主要运输工具,骆驼不仅是沙漠之舟在陆地上,也是运输工具的最佳选择,它们吃苦耐劳,承载力大。1903年英国人拍摄照片印制成的明信片。 古代骡驮轿是富人们才能享用的运输工具。骡驮轿是两个骡子共驼一顶轿。走山路有耐力,是比较理想的远途运输工具。骡驮轿也是八达岭关沟古道上的常见运输工具之一,这两顶骡驮轿正在通过关沟古道中居庸关云台的六角券洞门下。1903年外国人拍照片印制的明信片。 骆驼队从张家口方向来经过了八达岭关城居庸关城以后行进到接近南口的地方,这是去往京城的骆驼队。1903英国人拍摄照片印制成明信片。 青龙桥火车站是1905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这座车站虽然很小,但是由于这里的“人”字铁路,使它在京张铁路沿线乃至世界上都很有名气。为了纪念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功绩,1922年人们在这里矗立起一尊青铜质的詹天佑像。1923年上海商务印书局印制的明信片。 1905年刚刚贯通的八达岭关沟“五桂头”京张铁路山洞,这里的地方叫“五桂头”、“弹琴峡”。明信片是190 5年日本摄影师山本赞七郎印制。 1907年,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举办。作为当时世界上距离最长(1.7万多公里)的汽车拉力赛,举办者们把关沟古道作为比赛线路。在1907年出版的《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一书中,随行记者巴兹尼特别描述了汽车拉力赛经过八达岭关沟时的情景。由于山势陡峭,又没有公路,参赛者们只能雇佣民夫把汽车抬过关沟。 1907年,由巴黎一家报社举办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在经过八达岭关沟时,在南口首先遇到大雨,泥泞的道路汽车无法行进,只好雇佣当地的老百姓用绳子木杠往出拖拉。好不容易走到关沟中,关沟中的乱石使汽车行进艰难,同样需要老百姓的帮助。当汽车行进到关沟的北口----八达岭时,又遇大雨,积水很深,只好求助老百姓把汽车拖出水潭。这是汽车在关沟段行至弹琴峡和水关长城的南段时,汽车遇到了关沟古道上的乱石堆,汽车在乱世中艰难行进,只好找到当地的老百姓用绳索托,木杠推的办法才使汽车艰难的前行。1907年法国报社记者巴兹尼拍摄印制明信片。 1937年,日军占领下的青龙桥车站。 南口车站,抗战后期的八路军游击队 如今,从北京北站到张家口南站的城际高铁,将于2019年前通车。这条城际高速铁路也将通过从南口到八达岭的40里关沟。那时,当您乘坐高铁穿过关沟古道时,将再一次领略到这条古道的险峻与魅力。 孟宪利/文 图片由孟宪利、陶然野佬提供 本文首发于《北京日报》2016.3.1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30 , Processed in 1.10349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