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万亩水田稻花香,北京也曾有这样的江南美景!

2020-4-8 08:33|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陈飞

摘要: 玉泉山一带是著名的京西稻产区,康乾年间京西御稻田达1万余亩。图中右侧田间小道上的两座石牌坊,即留有乾隆御书的湖山罨画坊。西德尼·甘博摄 1920年代,在玉泉山一带,种植水稻的农民在插秧。 西德尼·甘博摄春耕 ...

玉泉山一带是著名的京西稻产区,康乾年间京西御稻田达1万余亩。图中右侧田间小道上的两座石牌坊,即留有乾隆御书的湖山罨画坊。西德尼·甘博摄


1920年代,在玉泉山一带,种植水稻的农民在插秧。 西德尼·甘博摄

春耕时节农事忙。眼下,北京郊区的田间、大棚、果园里正一派繁忙。少为人知的是,除了小麦、玉米、蔬菜瓜果,北京也曾广种水稻,城内外稻花飘香的美景并不罕见。

北京地区种植水稻的历史堪称久远。据《后汉书·张堪传》记载,东汉初年,张堪出任北京的地方官员——渔阳太守时,“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狐奴就是现在北京顺义地区的古称。说明至少在公元一世纪,北京已经开始大规模人工种植水稻了。

种植水稻离不开水源,所以到了三国时期,魏国征北将军刘靖为在北京屯田种稻,在今永定河上修建了水利工程——戾陵堰,并开凿了永定河与高梁河之间的车箱渠,北京的稻田灌溉因之大为改善。另据《册府元龟》,唐代永徽年间(公元650年-655年),幽州(即北京)“引卢沟水(即永定河),广开稻田数千顷,百姓赖以丰给。”


从玉泉山向东远眺颐和园,可以看到山下的大片水田。 西德尼·甘博摄

到了清代,北京的水稻种植又有了重要发展,康熙皇帝亲自培育了著名的京西御稻。康熙皇帝“自幼喜欢稼穑,所得各方五谷菜蔬之种,必种之,以观其收获。”据《清圣祖实录》《御制耕织图序》等史料记载,康熙先是把南巡时从南方带回的优良稻种,在北京玉泉山一带试种,利用玉泉山水进行灌溉,逐渐改进种植方法,提高产量。后来,他在皇宫的西苑(今中南海丰泽园)开辟稻田,进行选种、育种。《几暇格物编》一书详细记载了康熙发现、培育京西御稻的过程,有一年六月下旬,水稻开始吐穗,康熙下田巡视,“忽见一科高出众稻之上,实已坚好”,他马上“收藏其种,待来年验其成熟之早否。”第二年六月,“此种果先熟”。“从此生生不已,岁取千百,四十余年以来,内膳所进,皆此米也。其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以其生自苑田,故名御稻米。”京西御稻由此诞生。

育种成功后,康熙不仅在玉泉山等北京西山一带御苑中广泛种植,还在北京以北的承德避暑山庄种植成功,令水稻越过长城一线,在纬度更高的地方生长。这一科学培育的著名案例还远播域外,被著名英国生物学家、《物种起源》的作者达尔文收录进《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此后,康熙甚至将京西御稻介绍到了江南地区。有资料显示,京西御稻在江南的种植,对江南地区双季稻的发展和稻米产量的提高曾起了重要作用。


小莫镜头中的风吹稻浪。海达·莫里循摄


水稻脱粒也是人工劳作。西德尼·甘博摄

雍正、乾隆两朝也对京西御稻情有独钟,不断在北京西山地区兴修水利工程,改善灌溉,扩大京西御稻的种植面积,当时稻田总数多达一万多亩。乾隆曾写诗描绘西郊的稻田风光,“十里稻畦秋早熟,分明画里小江南。”“新辟水田千顷绿,喜看惠泽利三农。”

京西御稻也成为专供宫廷的贡米,乾隆说自己“无一日不食,无一日非稻。”一直到清末的慈禧太后还在食用这种米。

 南苑郊外的稻田里,劳动者正在弯腰拔除水稻间的杂草。

除了海淀一带的京西御稻,北京其它地区也有稻米出产。据高世良所著《南苑春秋》,清乾隆三十八年疏浚凉水河八千余丈,并修建桥闸9座,在原有灌溉稻田面积数十顷的基础上,又新辟稻田面积9顷多。这就是北京的南苑稻。北京种植水稻最早的顺义地区有一种清水稻,据《北京风俗志》记载,其特点是米粒透明如石英。用这种稻米做饭,甘醇清香,煮七遍不碎烂,一家煮饭十家香。

不仅是郊外,北京城里也曾有过金黄稻田。现在著名的风景区什刹海自明代就开始种植水稻,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什刹海后海南岸还有一小片稻田,现在很多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对此还有记忆。

随着大运河终点东移,积水潭(也叫什刹海西海)码头被废弃后,湖泊逐渐淤积缩小。这些淤积起来的土地,正好是种植水稻的良田。从明代开始,积水潭附近出现了大量的稻田。图为1940年代正在收割装运的积水潭稻田。


将脱粒后的稻谷高高扬起,利用风把夹杂在稻谷中的小土粒、小石子、灰尘以及瘪秕等与饱满干净的稻谷分离开。


北京虽种植有水稻,但远不能满足需求,人们吃的稻米大部分还是通过漕运而来的南方米。图为清代停满了运粮船的大通桥漕运码头。托马斯·查尔德摄


文|陈飞(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副会长) 
杜克大学图书馆、徐家宁、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等供图


写下你的留言
精选留言
 4
决明子
 
 十里稻畦秋早熟,分明画里小江南。
 2
白发苍髯
 
 困难时期末尾,正上大学,学校组织种水稻,就是这个品种;地点不在玉泉山附近,在小营环岛东北方向。
 1
林葆中
 
 据传说:京西稻,六郎庄地区最为有名。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农家户就卖人民币:叁元多一斤,那味道就是一个字;”香”。
 1
天伦之乐
 
 六几年到七几年北京郊区到处都种大面积的水稻,那个年代的学生基本都插过秧。
 
神瑛玉侍
 
 南苑稻很有名,7.8时年代,南苑种的品种,白金,成熟期120天。到80年种稻麦两季,90天成熟。当时口号,不种7月秧!
 
莱夫(朋友)
 
 这样说来,北京地名中的海淀,积水潭等等,就有了深厚的历史积淀。水稻种植离不开水。中国古代发达的农耕模式,延续到了明末已经达到高峰。至于清代,农业也没有大的突破与作为,反倒物极必反,受其拖累,中国错失工业革命时代,国家积贫积弱,处处挨打。今观杜克大学及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馆藏图片,不禁惊叹北京郊外广种水稻之情景,令人大有恍若隔世之感。
 
王惠文
 
 八十年代随海淀区农机局多次到玉泉山检查水稻。八九年海淀区全面实行机械化插秧。
 
金霖
 
 关于京西水稻,海淀区水务局退休干部杜振东作为老海淀人有更多的详实资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5 13:59 , Processed in 1.11884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