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科举制度一般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为当权的统治者延揽一些人材,另一方面,又成为笼络士子的重要手段,起稳定统治的作用。对于广大士子来说,这是取得社会地位和跻进仕宦之道的重要途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之故,自唐朝以科目取士以来,科举制度便得以确立于中国社会并渐趋完备周密,发展成为存在过1000余年的具有中国特点的考试结合用人的制度。 明代科举制度是在沿袭唐宋的基础上酌加增删调整而建立的,清代对此几乎全部袭用。 科举制度对于一个新兴的政权也具有重要意义,它既可安定人心,又可将流散在社会的人才收为已用,以适应本政权发展的需要。朱元璋刚即吴王位,吴元年(公元1364年),即下诏开科取士,制定了科举条格,分文武二科,并颁布了考试场数、考试内容、日期等。满族统治集团在入主中原前十多年,即在皇太极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即考试满、蒙、汉人生员,评定等级,八年又考试举人,对录取者多奖予缎布衣服,免本户摇役丁差,并酌委官职。由此可见,及时开办科举,乃是新兴王朝具有统治策略性的重要决定,它与即将建立的全国性统治和政权建设是密不可分的。 明清的科举考试都分为二级:全国各府、州、县的士子,在未经初级考试录取以前,均称为童生,在本地考试(通称县试)取中的,便可称为生员,俗称秀才。只有已取得生员资格的才能参加每三年举行一次的省级考试(通称乡试)。乡试逢子、午、卯、西年举行,名为大比之年。乡试多于八月初举行(八月初九),而于八月底(八月二十九)放榜,所以通称为“秋阉”。 乡试被录取的便获得了举人的身份,可以参加翌年在首都举行的会试。会试逢辰、戌、丑、未年份举行,多在二三月间,故通称为“春闱”。会试被录取的还要参加殿试,亦名运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彼取中的人名义上叫做“天子门生”,无非是为了加强笼络。殿试中试的被称为进士,进士又分三甲,每甲各分名次先后,一甲三人,一甲第一名通称状元,第二名通称榜眼,第三名通称探花,叫做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叫做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做赐同进士出身。所有进士,均按成绩先后被授子一定的官职,确实是学而优则仕。举人中亦多有被授予较低级官职的。 考试的内容以儒学为主,兼及其识见才能。乡试和会试都各考三场:第一场考四书五经等儒学基本著作的义理,第二场考论说、判语、草拟诏诰章表等;第三场考经史及诗赋等。自明中叶以后,发展了一种略仿效宋朝经义,以古人语气撰文,有严格排偶分股的应考文体,叫做八股文。这种八股应制文逐渐成为三场考试的主科,既禁锢思想,又不能真正发现人材。 对于科举制度,应承认它是中国地主阶级在其长期封建统治中行之有效的、对其统治有利的一种考试和用人制度。科举制度确实为地主阶级提供过相当一部分的官僚和知识分子,有些家世贫寒的知识分子确是攀援着科举的道路而上升入统治阶层,甚至成为地主阶级中的著名政治代表人物的。但也应看到,由科举制度形成的当时对人才的培养方法及科举制度对人才的了解,确实是很表面很不健全的。这种不切实用的矛盾很早就被发现了,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下诏举办科举时,曾宣布“非由科举者,毋得为官”。但科举刚开办。他在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就曾下诏一度停止科举,说“朕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今所司多取文词,及试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甚众。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甚非所以称朕意也,其暂罢天下科举”。但是,地主阶级并无能力找出另外一套较之科举制度更为有效合用的考取人才的制度,明朝两代的言论,包括一部分原从科举出身的人士的言论,对于科举制度的明显积弊多有论述,但利害相衡,对本身的统治来说它终究是利多于弊,因此这套制度在封建社会晚期仍基本上维持下来了。连朱元璋也不得不在诏停科举九年之后又宣布重开科举。只是到清末,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已经有一定的变化,新的科学技术已进入中国的学术和经济领域作为封建社会上层建筑之一的教育和考试制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废除科举才真正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05 , Processed in 1.08035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