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古装美男黑长直起源小考

2021-12-7 09:05|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bz|来自: 旧影志

摘要: “平平无奇”前几天看了一部武侠剧,里面的造型很符合我的审美,跟朋友聊起的时候,就说到这个剧里男性角色的发型,又恢复到了八九十年代武侠剧黄金时期的那种风格,很有复古的亲切感。当然每个时代的观众都可以有自 ...

“平平无奇”

前几天看了一部武侠剧,里面的造型很符合我的审美,跟朋友聊起的时候,就说到这个剧里男性角色的发型,又恢复到了八九十年代武侠剧黄金时期的那种风格,很有复古的亲切感。当然每个时代的观众都可以有自己的标准,每个人的审美点也不样,但是在古装造型这一点上,就是有一些绝对不接受反对意见的例子,比如题图这位。

公认的古天乐神颜代表作是95年的《神雕侠侣》和97年的《圆月弯刀》,古天乐在这两部剧里的发型基本一样,都是上半截束发下半截披发的发型,我不知道这款发型有没有专门的名字,可能叫公子头?我管它叫古装黑长直,特指这种没有小辫子和乱七八糟装饰的基本款。此发型在那时的古装剧中很常见,如果演员本来就好看,能增几分俊秀,演员长相普通的话,起码也看着清爽干净。可惜后来好长时间造型师都不爱用了,有一段时间虽然不看武侠剧,古装造型谁更雷的比赛还是会点开看看的。

当然也不是说大小侠士就一定要梳这个头,只是我们也亲历了刘海、挑染、爆炸头甚至泡面卷的时代,最终才使得这款黑长直成为我们八九十年代成长起来的那一批观众心中的经典的一部分。它也是造型师不断尝试和创造的产物,下面就开始正式的考古。

首先,跳过历史常识搬运,就当是众所周知:这款黑长直虽然被看作古装发型,但并不是现实宇宙里中国古代的发型。在影视作品经常会借用的时代和地域范围内,古代男子如果生在汉文化地区,最常见的发型应该是丸子头,一般有正式或通用名称某某髻。不管外面是戴帽子、包头巾还是戴什么装饰,基础的发型始终是长发绕成的发髻。另外汉代有一种后脑勺鼓包的发型,清代就不用说了。

电影开始兴盛的年代,中国的男子刚好都剪短发了,要扮古装,就只能戴假发套。所以古装影视作品里男性角色用什么发型其实是制作方愿意能够提供什么假发套的问题。三四十年代也有一些古装和武侠电影,审美上对后来影响不大,真正决定了我们那一代人古装审美的是五十年代兴起的邵氏。

而邵氏的服装和发型设计主要从传统戏剧承袭而来,并且邵氏也从来不会去掩饰它那些戏曲片和武侠片的舞台剧成份。他们为演员设计的服装都是戏服,发型妆容首先为“戏”服务,因而在此也特别说明:本文接下来讨论的东西相当于超人的披风,披风有它自己合理存在的宇宙。

在邵氏早期的古装片里,男性角色都梳发髻。五十年代几部黄梅调电影,如《貂蝉》、《江山美人》,发髻整洁,后脑勺下面没有披发。

《江山美人》1959

六十年代的武侠片,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故事背景,通常最晚就指向明代,男性角色也还是标准的发髻造型。可以想象当时邵氏有一个专门做假发套的部门,随时备有几十上百个这种基本款。

《边城三侠》1966

《独臂刀》1967

这种挂靠真实历史的基本款逐渐发生变化,做视觉艺术的人肯定忍不住要去搞创新。差不多到1970年,头顶的发髻松开了。《游侠儿》里面姜大卫的发髻没有绑好,发尾垂在外面;71年的《新独臂刀》,狄龙和姜大卫扎起了同款马尾。

《游侠儿》1970

《新独臂刀》1971

在七十年代前期,头顶马尾的造型不多,基本上就是狄姜二人的专属。我感觉是这几部电影的导演张彻对这个发型有偏爱,可能受六十年代日本剑戟片的影响。《水浒传》里狄龙换成武松常见的不梳头发型后,还有燕青(姜大卫)、石秀和落草后的卢俊义负责在打戏中甩马尾。

《双侠》1971

《水浒传》1972

这段时间邵氏的其他男主角,如岳华,还是梳发髻。普通男性角色也都是发髻(库房里的基本款)。

《影子神鞭》1971

75年后,马尾已经很常见,长度、发量、蓬松度都增加了。


《流星·蝴蝶·剑》1976

《天涯·明月·刀》1976

也是这段时间,后脑勺下面开始留头发了,最初只有一两寸,可能是演员的真发,慢慢地长度及肩。

《天涯·明月·刀》1976

到1977年的电影版《楚留香》第一部的时候,狄龙的长发已经过肩;同年晚些上映的《多情剑客无情剑》里,感觉发型部门更加富裕了,能拿得出七八个长款发套。而且相比狄龙当年的小马尾,造型师给尔冬升定制的这个头套前所末有的丰盈。


《多情剑客无情剑》1977

然而脑后的披发还是只到肩部。所以如果真有这么一款发型,头顶的马尾放开后,会是一个很有趣的层次感。

尔冬升戴着这个头套也演了好几部电影。

《三少爷的剑》1977

都是大咖,一碗水要端平,所以《白玉老虎》里面狄龙的假发也升级了。

《白玉老虎》1977

这段时间他们还设计了一个更为丰盈的发型,把它给了傅声。

《射雕英雄传》1977、1978、1981

《生死门》1979

《绝代双娇》1979

至此,可以说,古装男主披头散发的时代正式开启了。

但是这几款发量喜人的造型都显得有些草莽,它们主要在马尾上做文章,而马尾本是发髻“不经意间”散开而来,加长加多之后,最终成了一种不修边幅的效果,这与后来经常出现的“美貌侠义可能还多金”的武林爱豆的形象不符。世家公子、风流富豪该怎么梳妆呢?造型组开始挠头。

这时对门可能正好在给《金玉良缘红楼梦》做造型。

要说这个杨康跟相差三个月上映的《金玉良缘红楼梦》没有关系,我是不信的。

《射雕英雄传》1977
76年佳视版杨康并不是这种画风

楚留香这边还算比较稳,头发是封俊杰的两倍长,气质上还是狄龙,只是稍微多了两个小辫。


《楚留香》1977

到82年,穿金戴银的楚留香甩开了麻花辫。

《楚留香之幽灵山庄》1982

这一时期的宝玉风在《浣花洗剑》中达到了极致,连抹额也照搬。

《浣花洗剑》1982

不过渐渐的大家都明白了还是应该做减法。同一时期的剧版《楚留香》,郑少秋的发型清爽很多,马尾绾起,披发更长更顺直,已经接近后来电视剧黄金时期的基本款。

《楚留香》1979

这个剧里配角男的披发,也已经及腰了。

掐指一算,距离姜大卫在《游侠儿》里放出半截发尾不到十年,武侠男主的头发就已经跟女性角色一样长了。

而且观众的接受度非常好,在那之后武侠剧里男性角色留长披发十分普遍,没有人觉得不对。头顶可以是发髻也可以是马尾,如果长得好看留几缕头发飘着也行,反正你帅你说了算——这审美怎么这么快就被带过去了?我花了二十几年也没能接受蓬松斜刘海啊。

那只能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样挺好看。这种审美是有群众基础的。年轻英俊的公子梳一个上束下披的长款发型,有时候拉出两缕搭在前面,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很正常的造型。尽管它跟真正的古代发型差别巨大,但是起码在一些特定类型的古装场景里完全不违和。

比如,没有人会觉得这位公子的披肩长发有任何不对。


《金玉良缘红楼梦》1977

即便过去四十多年,也没有人敢说这位公子不好看。

《金玉良缘红楼梦》1977

所以就算经常抄得不好,这位公子也像一座灯塔,指引着当时资源有限的邵氏造型师们。

而这个披发造型真真是贾宝玉的专属造型,他用了一百多年了,造型师可以直接从一百年前开始抄。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 绘制于同治、光绪年间

大约绘制于同时期的《大观园图》里,贾宝玉也已经是这个发型。流传甚广的改绮绘《红楼梦图咏》作于1810至1820年代,光绪五年(1879)刊印,其中宝玉的单幅没有披发,但幻境中甄贾宝玉相见时,互为镜像的两人都是上束下披的发型。此外贾兰也是同款发型和头饰,算是有一定地位的少年公子专用。

《红楼梦图咏》,改绮绘

另有道光十二年(1832)《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贾宝玉也是这个形象。

《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道光十二年刻本

而乾隆五十六年(1791)《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和嘉庆十六年(1811)《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里面,贾宝玉都没有披发。

《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乾隆五十六年刻本

可见至晚在道光时期,民间对贾宝玉的形象就已经有共识了。更早的贾宝玉没有披发,可以认为是画师将他画成了前朝人标准的模样,后来的画师加以发挥,脑后垂发和小刘海也是有例可循的。

明代版画

不过绘画和戏曲造型如何相互影响还需要再研究研究。改绮的《红楼梦图咏》作于嘉庆末至道光初年,约1820年代,而《红楼梦》的戏曲改编从1790年代就开始了。根据目前看到的图像资料,推测戏曲受绘画影响多一点,在1920年左右的一组梅兰芳戏装照里,姜妙香扮演的宝玉与后来标准的怡红公子形象还有一些距离。1915年梅兰芳与齐如山合作开始排演新剧目,如《黛玉葬花》、《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皆以“古装”扮相为宣传点,这里的“古装”是相对于一般通用的戏装和当时的“时装”而言。这种参考古代绘画、雕塑中的仕女装扮设计的戏衣是梅兰芳的创新,而“古装”男子的装扮在1920年左右显然还没有定型下来。


《千金一笑》戏装照,梅兰芳饰晴雯,姜妙香饰宝玉

二十年代以后越剧开始流行并逐渐成熟,服饰造型上博采众家之长并有创新。1944年雪声剧团创作演出了《林黛玉》,另有一部《红楼梦》创作于三十年代,1945年芳华剧团改编上演。应该就是在这段时间里贾宝玉的造型进一步向画中靠拢。有空看能不能找点影像资料出来。

从1944年开始,几版电影《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造型都很标准。但是直到《金玉良缘红楼梦》拍摄前后,并没有哪位公子学这个造型,《西厢记》、《梁祝》里面的公子,都是普通人家的公子,穿的都是普通戏服。


《红楼梦》1944

越剧版《红楼梦》1962

邵氏《红楼梦》1962

这个造型一路传下来,到87年内地剧版、89电影版《红楼梦》时,贾宝玉也还是他的经典扮相。不论戏剧、电影、电视剧、二次元,没有人敢动贾宝玉的发型。

回到七十年代末。有钱有红颜的楚留香当然可以借用贾宝玉的富贵公子造型,但江湖中还有更多人是普通收入的学生和上班族,必须在细节和质感上有所区别。这就又要绕回狄龙的高马尾了。前面说了,早期的短款高马尾可能是受六十年代日本剑戟片的影响,另一方面,头顶扎马尾在中国本土文化里也是有来源的,那就是传统戏曲里的武生,林冲、武松都有过这个意思的造型。在七十年代后期,邵氏发型组能做出更多长款发型的时候,出身草根的武林人士头顶马尾,而有功名的小李探花李寻欢,虽然也是狄龙出演,却梳起了发髻。这种以马尾指武、发髻指文的符号运用,在当时的邵氏电影和后来的武侠剧中基本上是一种规制,稍作引申,行走江湖的时候放马尾,置身厅堂之上则绾发髻。

综合来看,如果人设偏贾宝玉,则披发加发髻。比如几版段誉都梳发髻。

花无缺也梳发髻。


糙一点的就主打马尾。

令狐冲跟华山派一起行动的时候会把马尾绾起来。

日常头顶梳马尾的人大多下面也有披发,可长可短,视气质而定,但到后来普遍都比较长,可能是因为假发的制作成本下降了。马尾+披发可以叠加出一个侠士+公子的复合形象,可以说是武侠故事中的完美人设了。

如果男性角色人到中年,继续用公子形象就不太合适了,所以后来也有一些调整,95版《神雕侠侣》的郭靖就把头发全部束起,而一些老年角色还是披发,可能取其另一重意象“仙”。不过据我目前搜索到的资料,大概也是到近代以后,才有人给一些常见的神仙,比如八仙中的几位加上了披发,直到清晚期,民间书籍、绘画和器物上的仙人们都还是全部梳起的束发造型。

00年代内地开始拍武侠剧之后,造型上有自己的思路。比如郭靖杨康是南宋人,那么就应该梳一个光光的丸子头,但是欧阳克也差不多同龄人啊,却是披发。总之那几部内地金庸剧都比较别扭,本人就告辞了。

现在似乎是经常有优秀的例子了,看来被辣了一段时间眼睛之后,大家都很努力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5 17:40 , Processed in 1.09946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