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清军的洋枪:Mauser

2021-12-8 08:27|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徐家宁|来自: 旧影志

摘要: “Mauser”就是“毛瑟”,这可能是中国人除了“三八大盖”(日本三八式步枪)、“王八盒子”(日本南部十四式手枪)等最常听到的外国枪名了,也是清军最晚引进、仿制最多的步枪品牌。我小时候有一把家人从上海买给我 ...

“Mauser”就是“毛瑟”,这可能是中国人除了“三八大盖”(日本三八式步枪)、“王八盒子”(日本南部十四式手枪)等最常听到的外国枪名了,也是清军最晚引进、仿制最多的步枪品牌。我小时候有一把家人从上海买给我的驳壳枪,黑黑的,做工非常好,一扣扳机就发出“哒哒哒”的声音,那时候觉得只有很厉害的解放军才配驳壳枪,比如《小兵张嘎》里的罗金宝,驳壳枪就是毛瑟军用手枪的俗称。
德国工程师威廉·毛瑟和保罗·毛瑟根据法国夏塞波击针式后装枪设计了一种旋转式闭锁枪机,并据此制造了一种新式的后装步枪,1871年被德国军队采用,成为一种制式步枪。抗战影视剧里常见的将枪栓向上抬动九十度后拉,再前推下压九十度然后射击的动作很常见,这种枪机设计就源自毛瑟1871,毕竟民国政府1935年开始生产的制式步枪“中正式”就源自毛瑟1924式,再把时间往前推,清代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汉阳造”源自德国陆军委员会1888年开发的“委员会88式”( Gewehr 88),枪机设计一脉相承。
今天选的这张照片不是那么正面:是老莫理循的收藏,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日军占领天津的一座兵营后缴获的枪支合影,原图说是这些枪来自“Shui tze yin”,国内的出版物译作“水师营”,我觉得不太对的上,这几个字可能要看莫理循的手写图说才知道。按你胃,立在墙边的这些枪里,最长的几支是抬枪,得两个人配合使用,顾名思义,前面那个人得用肩膀“抬”着,后面的人才能射击,抗战时期中国的民兵还用过。中间这一组正常尺寸的步枪在枪身下方扳机前方有个近似三角形的凸起弹仓,并且弹仓的下部还有一个窄孔,扳机护圈与弹仓连在一起,此外枪口处中间细外边粗,这是委员会88式的典型特征:外露弹仓和双层枪管,特别是双层枪管这个特征也给这款步枪带来一个“老套筒”的绰号。初期的汉阳造是完全按照委员会88的图纸生产的,直到1904年才有所改进,外形上与委员会88式有个区别,因此这张摄于1900年的照片中不可能有改进的汉阳造,只可能是清政府的兵工厂自己生产的老型号。

莫理循收藏的照片(SLNSW_FL1150639),日军展示从天津某军营缴获的清军枪械,1900年

所展示枪械中的汉阳造,其原型是德国的委员会88式

天津的新军,从放大的局部能看出枪口处有一粗一细两层,即“老套筒”。图片源自LOC

在另一张“菏泽巡警局”的照片中,每位巡警都扛着一支毛瑟枪,这个型号没有枪身下的弹仓;枪身有两处金属箍,分隔出的两端枪身几乎一样长,这些特征都说明这是毛瑟1871式,是清政府进口的一批洋枪。

菏泽巡警局巡警使用的毛瑟1871

毛瑟1871

还有一张很常见的照片,是1911年大清海军海圻号访问纽约时的照片,水兵们扛的枪也是毛瑟,网上有些文章认为是毛瑟1897,但首先没有“1897”这个型号,其次在外观上:枪托下部平滑、只有一个金属箍且靠近枪口,我觉得更接近毛瑟1895。不管怎样,无论是1895还是1897都是十九世纪的型号,访问纽约时用的还是十几年前的枪,与世界的差距可见一斑。

我觉得1911年访问纽约的海圻号水手拿的是毛瑟1895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3 16:21 , Processed in 1.09238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