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高标矗劲节

2022-6-4 13:02|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朱小平|来自: 北京晚报

摘要:   专治律宗的南社诗僧弘一大师李叔同,年少时也是个翩翩才子。他生在天津,其父李筱楼乃名士,故李叔同幼年即喜读史,并从赵幼梅学填词,从唐敬严学篆书及治印,尤好伶艺。他经常到北京与歌郎金娃娃、坤伶杨翠喜及 ...
  专治律宗的南社诗僧弘一大师李叔同,年少时也是个翩翩才子。他生在天津,其父李筱楼乃名士,故李叔同幼年即喜读史,并从赵幼梅学填词,从唐敬严学篆书及治印,尤好伶艺。他经常到北京与歌郎金娃娃、坤伶杨翠喜及名妓谢秋云等人以艺事往还,这对他后来从事演剧事业有颇多助益;他不仅与这些女艺人切磋歌技,还酬唱诗词,从中亦可窥见他与这些女艺人的深厚友谊。如他有《金缕曲》赠金娃娃:“秋老江南矣。忒匆匆、春余梦影,樽前眉底。陶写中年丝竹耳,走马胭脂队里,怎到眼、都成余子?片玉昆山神朗朗,紫樱桃、慢把红情系。愁万斛,来收起。泥他粉墨登场地。领略他、英雄气宇,秋娘情味。雏凤声清清几许,销尽填胸荡气。笑我亦、布衣而已。奔走天涯无一事,问何如、声色将情寄?休怒骂,且游戏。”又有《菩萨蛮》赠杨翠喜:“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额发翠云铺,眉弯淡欲无。夕阳微雨后,叶底秋痕瘦。生小怕言愁,言愁不耐羞。”所作婉约浅唱,绝无轻薄。

  维新运动兴起后,李叔同开始关心国家命运,并与维新人士交往。他同情维新变法,极仰慕维新领袖康有为,曾自镌一枚图章曰:“南海康君是吾师。”可维新之风如昙花一现,他也被人指为“康党”,为了避祸,不得不南迁至上海。国事蜩螗,心情低落,他全身心投入金石之学,十九岁那年即以书画金石冠绝一时,二十一岁便刊行《李庐印谱》《李庐诗录》。这期间,他的词风大变,写下不少爱国诗词,以抒发其苦闷的心绪。如他在光绪三十一年(1904)东渡日本留学前曾写《金缕曲》赠别诸同学,道尽留恋祖国的赤子情怀,音调凄怆,几令人凄绝泪下:“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李叔同是中国近代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他没有像柳亚子、章太炎那样成为革命斗士,而取遁入空门之路,这不能不说是那个黑暗时代的产物。但他毕竟不能忘怀时事,爱国之心也从未泯灭,他参加以反清为宗旨的南社便是一个明证。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五十七岁的李叔同正在山东青岛的湛山寺,闻此消息,即写横幅“殉教”悬于僧舍,并题记云:“曩居南闽净峰,不避乡匪之难;今居东齐湛山,复值倭寇之警。为护佛门而舍身命,大义所在,何可辞耶?”他不仅表明以身殉教,更深怀国家有难不惜殉命之心。遁入空门十余载,“是祖国,忍孤负”,他一刻也未忘怀。他曾赠柳亚子“亭亭菊一枝,高标矗劲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用以表达猛进无畏的高标精神。

  在此之前,厦门拟举办全市运动会,在激励百姓抗日热忱的同时募集善款救济难民,李叔同欣然受邀编撰运动会会歌,以尽绵薄之力。李叔同的书法极佳,但平日里除了弘法,并不流布世俗;抗战军兴,他曾书写“学佛不忘爱国”广为散发,警醒民众,以表明救亡抗倭之志。

  1938年5月,厦门沦陷。某日,寺中忽窜进一众日寇,为首者为日海军舰队司令,他在侵华战争前便仰慕李叔同,为此专程拜访。日酋深知李叔同的日语甚佳,想与李叔同用日语交流,李叔同以“在华言华”断然拒绝。日酋无奈,只得借助翻译交谈。告辞前,日酋向李叔同发出邀请:“上师在日本大享盛誉,若可东渡讲经,当执国师之礼。”李叔同双手合十,淡然答道:“出家人宠辱俱忘,敝国虽穷,爱之弥笃。尤不愿在板荡之时离去,纵以身殉,在所不惜!”对方一时惊愕,只得怅然躬身退去。李叔同的殷殷爱国之情,令人仰止,他的遗偈“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深切言明他在圆寂前的祝福和祈祷。

  近些年来,李叔同大受追捧,但很少有人阅读他的爱国诗词。李叔同不仅是大德高僧,还是镂心刻骨的爱国者,这是后人不应淡忘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56 , Processed in 1.096968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