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古代城墙的防御体系基本是由护城河、城墙、角楼、城墙垛口、城墙马面组成。 1: 巩华城墙高度约为七米,城墙内填黄土,外砌城砖,墙顶部铺砖。夯土取自于挖建护城河的土。建筑城墙的次序,是边挖护城河,边筑墙,护城河挖完了,城墙也基本筑成。 2 :巩华城的护城河,建于城墙外侧20米处,河宽6米,深三米。南城护城河与南沙河相通。 巩华城东水门位置示意图 水城门形状 3:水城门,2座,分别位于扶京门两侧,各距西南角楼和东南角楼二百二十米。水门亦称水关,位于城墙下方,呈拱券形,高约一点八米,宽约一点五米,用条石砌成,中立石筚,只能流水,不能通人,它是巩华城内污水和降水的排出口,城内之水从水门流入护城河,最后注入南沙河中,扶京门东侧的东水门现在依然保存,能够看出基本面貌。 北京外城角楼形状 4:角楼,四座,分别建于巩华城墙四角的角台之上。角台是突出于城墙四角、与墙身联为一体的墩台。每个角台上建角楼一座,作战时,角楼内的士兵居高临下,视野广阔,可监控和打击来自多种角度的敌人。 马面,是突出城墙外的墩台 5:城墙马面(墩台)巩华城墙马面有38座。马面是城墙向外突出的墩台,因为它形体修长,如同马的脸面,故称。“马面”之设,既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又在城池守卫战中得以消除战场的死角,一旦敌人兵临城下,相邻的两个马面上的守兵可组织交叉射击网。 马面的分布,北城墙以展思门为中心,东、西各四座。西城墙以威漠门为中心,南、北各五座。南城墙以扶京门为中心东、西各五座。东城墙镇辽门北有三座,南有七座。 在民国二年日军绘制的北京郊区地图,地图中清晰地画出巩华城城廓,马面,瓮城,沙河行宫历历在目。 6:垛口, 巩华城墙上共有垛口3602座。在城墙外侧墙头,砖砌有垛口墙,高2米,厚0.5米,每垛长1.4米,垛口墙下,留有矩形的"火铳眼"。战时的守城士兵用垛口墙遮挡城下敌军发射的箭矢。 搜索 复制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58 , Processed in 1.086227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