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康乾盛世--中国封建社会最好的历史时期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清朝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进关,定鼎北京,历经18年,削平群雄,除台湾、全国归于一统。以摄政王多尔衮、世祖福临为首的统治集团所作的一切努力,为清朝全面实现大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玄烨即位,是为圣祖。经20年的时间,近一步治乱,特别是从康熙二十年(公元1671年)以平定吴三桂的八年之乱为契机,乘胜收降郑氏台湾回归祖国。康熙二十三年,圣祖首次南巡,亲临治黄工地,阅视河工,标志着国家全面转入经济建设,大治天下,从而拉开了盛世的序幕。 康熙朝开创了全新的盛世局面,雍正朝承前启后,继续开拓进取,不但巩固了前辈创造的治国基业,而且又有所发展。乾隆朝继前三代人之大成,始成“全盛”之势,将清朝政治、经济、文化推到了顶峰。清朝的盛世持续达百余年,为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盛世。 封建社会中盛世的形成,皆非偶然,造成盛世的直接原因有种种,但根本原因要看他们所施行的政策和具体做法是否得民心,顺民意。从严整吏治这方面来看,明末吏治腐败,是其亡国的主因之一。清朝入关后,时时以明亡为戒,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扫除明末以来的贪风和颓气。摄政王多尔衮下令:“贪官必诛,何必论赃多少!”世祖也说:“安民之本,首在严惩贪官。”实行这一政策,政治形势好转,使清朝在中原得以立足。 康雍乾三朝仍把吏治摆在了治国的首位,圣祖“惟以察吏安民为要务”,严惩贪吏,奖励廉吏清官。如于成龙、鄂尔泰,都是当时著名的清官。世宗即位,向全国臣民宣布:“朕惟国家首重吏治。”他针对圣祖晚年吏治有所松弛,又加大了打击贪官的力度,大声疾呼:“吏治不清,民何由安!”要求各级官员必“以实心行实政。”乾隆朝已进入鼎盛,仍不放松吏治,以“整肃官方”,达到“惠民斯民之至意”。三朝澄清吏治,一脉相承,不计地位与权势,如总督、巡抚一级的封疆大吏,朝中高官,连同皇亲国戚,只要犯赃,必予严惩。高宗以贪污罪处决了其内弟、原任两淮盐政、后任内务府总管高恒,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经数十年不断整顿,吏治改观,用“源清流洁”、政通人和来概括,还是恰如其分的。 康雍乾三朝在从严整吏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应该得到今人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他们吸取明朝灭亡的教训,以农业“为国之本”,大力发展经济,实施“裕民”之策,达到家给人足。这也是康雍乾盛世形成的原因。清朝统治者起源于渔猎民族,其重视农业的程度,一点也不逊色于汉族王朝,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在《清实录》中留下了大量有关发展农业的记载。他们以农为本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圣祖说过的一句话:“农事实为过之本,俭用乃居家之道。是以朕听政时,必以两者为先务。”他强调:“从来致治之道,裕民为先,惟以海内富庶为先”。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清朝开始实施大规模发展农业的计划,主要有:全面推行垦荒政策,自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起,要求五年内将全国的荒地全部垦为农田,凡垦荒成绩突出的省份和官员受奖,反之则受罚。资助农民垦荒,起科年限一再放宽,用以鼓励垦荒的积极性。至雍、乾时,垦荒向边疆地区发展。与此同时,指令各地特别是驻边疆地区的军队实行“军屯”。土地广为开垦,耕地逐步增长。据清朝官方统计: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底,全国土地已达7。3亿亩;雍正时增长到8。9亿亩,乾隆末已超过10亿亩。故史称:“盖自雍、乾以来,各省军屯民垦称极盛焉。”此外,又投巨资治理黄淮水患,整治运河。自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实施治黄,历三十年,肆虐半个多世纪的黄淮水患得以根治,黄河“安澜顺轨百有余年”,农业连年丰收。乾隆时继续大规模兴修水利,实行高投入,又胜过前朝。总计“河工、海塘,以亿万计”。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康雍乾三帝深知此中的道理,不断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其生活状况,保持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诸如反加派、克扣、勒索等,力保农民的合法利益,为农民减租减赋,实行减免、赈济等政策,使百姓得到实惠。其他如建各类仓储为百姓储粮,以备荒年。以上几个方面使农民及其他劳动者的生活获得安定,亦使社会得以安定。 康雍乾三朝坚持国家“大一统”并制定若干正确的民族政策,使边疆安宁,长治久安。早在入关前,清朝已建立了满蒙汉的政治联盟,实行“满汉一体”、满蒙联姻的亲谊政策,将东北及北部今内外蒙广大地区纳入到清朝统治之下。入关后,清朝统治者的国家疆域与民族观念为之一巨变: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圣祖提出了废长城,“中外一视”的重要思想,突破了2000年来因长城而形成的内外之分、华夷之别的传统观念,把“大一统”的政治理想发展到了极限。然而,西北地区的准噶尔部抵制“大一统”,屡次兴兵作乱。康熙二十九年首战噶尔丹、再战策妄阿拉布坦;世宗时三战噶尔丹策零,高宗时先战达瓦齐,再战阿睦尔撒纳,三战新疆回部霍集占,皆以胜利告终。截止到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西北包括青海、新疆等地及西藏问题宣告解决。三代人共花去70余年,以重大代价赢得了最后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西南地区,雍正朝实施体制改革,废土司,设流官,即“改土归流”,于乾隆初年全部完成。 在思想和文化方面,康雍乾三朝确立儒家思想为其统治思想,大力推进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不仅为盛世增添了新的内容,还直接加速盛世的到来。自康熙二十年后,内乱已除,国家安定,思想文化教育进入大发展时期。三朝实行“以教化为先”的政策,首重教育,灌输儒家思想,“兴学育才”。从中央太学到地方官学、民间私塾;从宗室到各旗,从城镇到乡村,开办各类学校,教育空前发展。康雍乾三帝倡导读书,引导读书,营造社会重学的氛围。他们皆从自身做起,拜师求学,认真读书,举凡儒家经典“六经”无不精通,并用以知道他们的政治实践。他们亲自倡导并主持编篡各类图书,设置名目繁多的书局、书馆,吸纳大批学者参加,鼓励他们从事文化创作活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科举制度,扩大取士范围,广增名额,招收贤才;特设博学鸿儒科,将硕儒名士吸收到中央政权。史称“康熙年间,人文最盛”,恰“如宝山初开,琳琅尽献”。而至乾隆时,已出现“文治之极盛”的鼎盛局面。 总之,康雍乾三朝治国方略及政策保持了连续性,互为继承,各有发展。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统治集团长期保持稳定,政局安定。这并非说明统治集团内部没有矛盾和斗争,恰恰相反,从雍正时的党争、集权与分权之争、乾隆时高层官员的贪污腐败等等,频频发生。幸运的是,所有这些矛盾和斗争很快被化解,因而没有扩散,于大局没有影响。历史证明,维持统治集团内部的一致与稳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康乾盛世形成的主观原因。 康乾盛世是清朝近300年历史中最兴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它以一系列的成就显示了自己的辉煌。以往论者对盛世的成就有所忽视或评价不足,有人否认这种事实,甚至认为清军入关使中国落后西方世界一百年,这种观点未免有些偏颇。历史会给后人留下硕果或苦果,但从未结出“如果”。研究历史重在事实,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要实事求是,首先看经济指数,康雍乾三朝的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从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人口与人均占有量等方面作进一步考察,据《清实录》载,已知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全国耕地达7。8亿亩,至乾隆朝已突破十亿亩。而人口增长尤为迅速即康熙六十一年突破一亿人口大关后,仅过半个世纪,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又突破三亿,以此计算,人均耕地仅3亩多一点。一年的粮食产量能养活3亿人,可见其农业已发展到了很高水平。再看财政,顺治时,入不敷出;康熙末年,国库存银不足1000万两;雍正五年已达到5000万两;乾隆朝最盛时,国库存银高达8000万两。国家财政充足,惠于民施,大规模减免钱粮,仅据《清圣祖实录》统计,自康熙元年至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累计免去全国地亩人丁银共1。17亿两。又自康熙五十年起,3年内总减免全国新征、旧欠,共银3206万余两。同时宣布“自是后年所生人丁永不加赋”。这两项决策,实属空前之举!乾隆时,先后四次减免全国钱粮,总额达1。2亿两。此举堪称中国历史之最,突出的显示了盛世的经济繁荣,已是不争的事实。 康雍乾三朝开疆阔土,中国疆域再次扩大,远迈汉唐。清代中国版图,从西部喀尔巴什湖到东部海疆,乃至南沙群岛都达到了极限,行程了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为现在中国奠定了基础。盛世的文化全面发展,在教育、文学艺术、史学、哲学、地理、数学、天文、医学、军事等各个领域,人才辈出,异彩纷呈,各领风骚。盛世修文,大规模整理典籍,编篡图书,其中以康熙朝所修《古今图书集成》于乾隆朝所修《四库全书》为代表,被称为“文治之极隆而儒生之殊荣”。著名的考据学派,独树一帜,即行程于盛世时期。康乾世盛实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并将其推上了顶峰。 康乾世盛以恢宏的气势,一系列重大成就,显示出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的辉煌.与同时代的周边国家相比,清代中国实居东方文明之颠,也是18世纪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这是不容否定的历史事实。当然,作为封建王朝就有他的局限性,不可能有永远的盛世。与西方社会相比,一些方面的差距就相当大了。如没有出现具有世界影响的新发明;西方已进入近代社会,而中国尚处在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顶峰;拒绝对方开放,封闭国门,甚至将西方科技也拒之门外;严厉的思想专制统治,使正在萌芽中的新鲜思想受到压制与打击等等。当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86岁高龄的乾隆皇帝把皇位禅让给仁宗时,白莲教起义的爆发,敲响了盛世的丧钟,百年盛世就此完结,清朝的统治无可挽回的走向了衰亡,“天道轮回,盛者必衰,”这也是历史的必然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9:24 , Processed in 1.08530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