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清代的京师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一、 满族的兴起 在金朝女真族完颜部定鼎中都之时,该族尚有较落后的若干小部落散落在广大的东北地区。经过金、元二朝200多年的繁衍生息到明朝初年,这些部落皆具规模。明朝政府为了管辖这些少数民族,于永乐九年(1411)在东北建立了行政机构,其治所设在辽代旧城奴尔干(黑龙江下游亨滚河口对岸特林地方),最高机关是都指挥使司。当时都指挥使辖下的女真族有3大部即建州女真(生活在今吉林省南部和辽宁省北部广大地区)、黑龙江女真(乌苏里江流域及江东滨海广大地区)。海西女真(松花江流域广大地区)、海西女真和黑龙江女真分别于公元1619年和1626年为建州女真部所统一。 明嘉靖十八年(1539)女真族(属建州女真部)杰出领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他自幼聪颖,并广交汉人,结识了许多汉人知识分子,所以受汉文化的薰陶较深,平时喜爱中国古典文学,如《三国演义》、《水浒》等,胸中颇有韬略。 努尔哈赤25岁时(1583,明万历十一年),在一次战役中,其祖父和父?NFDBE?被明军误杀。次年努尔哈赤以父祖"十三副遗甲"起兵,与女真各部征战,于公元1587年攻下费阿拉城,自称王,建宫室。公元1603年,迁都到其出生地赫图阿拉(后称兴京)。公元1616年称"汗"(即皇帝)。建后金国,意在继承女真完颜氏王朝的传统,年号天命。天命十年(1625)又迁都沈阳。 公元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攻宁远时被袁崇焕所伤,在返回沈阳的途中死去。 努尔哈赤死后,由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共理国事,即"四大贝勒"执政。第二年(1627)皇太极继汗位,废除了"四大贝勒"执政的制度,并把女真族改称为满族,公元1636年,皇太极称帝。他怕汉人回顾历史有伤民族感情,于当年将后金国改为大清国。 二、八旗军与八旗子弟 (一)八旗军的创立 满族的八旗制度是其本民族的发展特征之一。这个制度与生产组织、狩猎形式、战斗编制等都有密切关系。女真族原始的集体狩猎组织称为"大箭",即初期的"牛录",是后来发展成军队的基础。 公元1596年之前,努尔哈赤的军队就已用不同颜色的军旗作标志了,但发展成军事编制则是公元1601年的事。当时以"牛录"为单位,并以黄、白、红、蓝四种颜色的旗帜为军队编制的标志。公元1615年,努尔哈赤的地域范围扩大了,同时又征服了大量东海女真的部民,于是在原有四旗的基础上再增设四旗,将原来四种颜色的旗帜上按规定镶上色条边,黄、白、蓝三色旗帜镶红边,红色旗帜镶白边。在叫法上亦有所不同,如原来的黄旗叫整黄旗,俗称正黄旗,镶上边的叫镶黄旗,俗称厢黄旗。 公元1635年(明崇祯八年,清天聪九年)又新增设蒙古八旗。公元1631年时,皇太极令满州八旗各户下的汉人,十丁抽一丁,单编一旗,以黑旗为标识,1637年汉军人数增多,于是分为二旗,1639年又增设二旗,以黄、白、红三色为边,分别镶黑旗为标识。1642年,汉军亦为八旗,取消了黑色,与满、蒙八旗的颜色相同。八旗中镶黄、整黄、整白为上三旗,由皇帝自将。其余为下五旗。 (二)八旗子弟 八旗制度是满族的一种特殊体制,首先表现在军队的编制方面。尤其是建军初期,八旗军是一支以骑兵为主,勇敢善战训练有素的军队。实际上,八旗制度不仅是军事制度,也是行政制度、政权组织、民政组织、经济制度、户口单位、家庭组织等等。这与满族历史的发展分不开。如"牛录"既是军事组织,也是户口编制单位。同时"牛录"的形式是以氏族的体系组织起来的,军事长官既是行政首领,亦是旗内族长。编入八旗的户口,即称旗人。这一共同体,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生产关系适时的变化,形成了这一独特的社会结构。 清代封建王朝的没落,也直接反映在八旗制度上。清王朝晚期,八旗军已不是建军初期那样的生力军了,尤其是地方部队,大部分士兵成为无战斗力的"双枪兵"(长枪和烟枪)。平时既不操练,也无集体活动,而每月却照领饷银。八旗子弟有专门的学堂供其学习。由于他们生活的给养来源容易,一般养尊处优,吃喝玩乐,成为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的寄生阶级。辛亥革命后,旗人按月领取钱粮的制度取消了。他们生活无着落,多数逐渐沦为城市贫民阶层。 三、清兵入关 崇祯十六年(1643)皇太极死,他6岁的儿子福临即位,由睿?NFDBE?王多尔衮辅佐,年号顺治。顺治元年(1644)四月山海关大战之后,多尔衮率清军尾追农民军,于五月初二日进占北京。六月间,多尔衮召集诸王大臣会议,决定迁都北京。十月初一,福临祭告天地,正式宣告"定鼎燕京"。 从此,北京再次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共有十个皇帝监朝,历时268年。 定都北京后清政府实行旗民分城居住的制度。"旗"指在旗的人,"民"指汉、回等族的居民。清廷下令,内城房屋一律让给旗人居住,原内城房屋居民搬到外城居住。旗民分城居住,不得擅自越制。以皇城为中心,八旗分居于内城的四隅八方。 两黄旗居北,整黄旗驻德胜门内,镶黄旗驻安定门内;两白旗居东,整白旗驻东直门内,镶白旗驻朝阳门内;两红旗居西,整红旗驻西直门内,镶红旗驻阜成门内;两蓝旗居南,整蓝旗驻崇文门内,镶蓝旗驻宣武门内,各旗之间界址分明:(见图) 镶黄旗:西至鼓楼,东至北新桥,北至城根,南至府学胡同,与整白旗交界。 整白旗:北至府学胡同,南至报房胡同东,与镶黄旗交界;西至皇城根,东至城根,与镶白旗交界。 镶白旗:北至报房胡同,南到东单牌楼与整蓝旗交界;西至皇城根,东至城根。 整蓝旗:北至东单牌楼,南至崇文门,西至金水桥,东至城根,与镶白旗交界。 镶蓝旗:北至西单牌楼,与镶红旗交界。南至宣武门,东至金水桥,西到城根。 镶红旗:北至羊肉胡同,与整红旗交界,南至西单牌楼,与镶蓝旗交界,东至皇城根,西至城根。 整红旗:自马状元胡同之东与整黄旗交界,东至皇城根,西至城根,南与镶红旗交界。 整黄旗:东至鼓楼,西至新街口大街,北至城根,南至马状元胡同西口与整红旗交界。 四、宫苑建设 顺治皇帝福临定鼎燕京之后,沿袭了明朝的京城和宫室,城区无多大变化,只对某些建筑进行维修,部分增建,在清一代主要的精力和财力都用于开发西郊,建筑皇家园林。 (一)宫殿的修缮 大内的建筑是逐渐建成的。由于建造年代不一,质地不同,使用寿命也不一样,必要的保养和修缮是不可缺少的。这类的施工为数很多,如康熙年间二次重修太和殿和乾清宫。顺治十二年(1655)重修东西六宫,康熙八年(1609)、嘉庆二年(1797)重修交泰等。除常规修缮外,还有灾后重建,如乾清宫火灾后重建、延禧宫道光三十年(1805)、咸丰五年(1855)两次火灾后重建。太和门光绪十五年(1889)灾后重建等。 (二)改建与增建 清朝的京师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为了充分体现这一点,也为用宗教来加强同少数民族的联系,紫禁城内外增建、改建了很多庙宇建筑。 清朝统治者是满族,信奉萨满教,随着定鼎燕京,把一些民风民俗也带进京来。清一入关,便在御河桥东路南建堂子,立杆祭天。紫禁城内的坤宁宫原是明代皇后住的地方,顺治十二年(1655)改建为祭祀和宗教活动的场所。 蒙古族信奉喇嘛教,雍正即位后,将其原先居住的雍?NFDBE?王府改为雍和宫,乾隆九年,(1744),乾隆又将其改为北京城内最大的喇嘛庙。 顺治九年(1652),西藏的达赖五世来到北京,顺治帝以厚礼相待,在德胜门外为接待他而建了西黄寺。乾隆四十五年(1780),班禅六世来京,并在此病逝,乾隆帝命在他住过的西黄寺建清净化城塔以示纪念。 乾隆二十二年(1757),相传为新疆维吾尔族的香妃建宝月楼(今新华门),其南设回回营,以宝月楼为望乡之阁。清廷还敕许重修或兴建回民的礼拜寺。 在紫禁城内,乾隆为自己养老、做太上皇,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新建了皇极殿一组建筑(外东路)。康熙年间为方便统治者的生活,将储秀宫前的储秀门改建成体和殿,将长春宫前的长春门改建为体元殿。在皇城内,顺治八年(1651)建北海白塔,乾隆六年至三十六年(1741~1771)在琼华岛连续施工30年,光绪十一年至十四年(1885~1888)慈禧挪用海军经费重修三海。这些都是封建统治者奢侈生活的表现。 (三)皇家园林的大规模兴建 清代兴建的皇家园林主要集中在北京的西郊。虽然北京西郊早在辽金时代就已开始开发,但是大规模地兴建园林宫苑却在清代。明代一些皇?NFDBE?国戚达官显贵,曾在西郊兴建了一些别墅,为后来清代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如李伟的清华园,米万钟的勺园等。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生产发展,国力强胜,大批财力用于西郊建设,历经130年,使北京西郊大大改观。首先在明代清华园的旧址上建了畅春园。后来在畅春园北建了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后改万春园),在瓮山明代园静寺、好山园的基础上建起清猗园,在玉泉山原芙蓉殿的旧址上,建起了静明园,在香山原大永安寺的基础上扩建成静宜园。这就是著名的"三山五园"。 在皇家园林建造的同时,还出现了大批的宗室大臣们的私家花园,如淑春园、镜春园、鸣鹤园、朗润园、承泽园等等。后人对京西郊区曾有"园林之海"的称谓。 晚清时期新建园林不多。原有的园林经过历史的变迁和列强的掠夺之后,修缮和恢复已属不易,但统治阶级还是挪用大批资金用于重建西郊园林。我们目前所见基本上是晚清时期的规模。 五、清王朝的衰落 清朝前四个皇帝统治时期,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生产得到发展,社会财富积累增多。到了清朝后期,政治腐败,外敌入侵,国势日衰。 (一)反抗者的进攻 乾隆中叶,阶级矛盾日趋尖锐,人民不断起来进行武装反抗。嘉庆八年(1803)闰二月,城市贫民陈德曾藏刀混入东华门,又绕到神武门内行刺嘉庆皇帝,虽未成功,却也刺伤了几位高级官员。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天理教徒发动了攻打紫禁城的起义。起义者攻入紫禁城。一场血战后,虽没获胜,但给清廷以极大的震惊。 (二)慈禧专权,国势日衰 咸丰皇帝妃叶赫那拉,即后来的西太后,是同治、光绪两朝的统治者。她原是被咸丰选中的秀女,因生了载淳,母以子为贵,封为贵妃。咸丰死后,公元1861年,她勾结恭?NFDBE?王奕?,发动了"辛酉政变",遂大权在握。一生两度垂帘听政,直到公元1908年死为止,统治中国长达48年。 在西太后统治时期,她只顾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不顾百姓的死活,中国每况愈下。她曾挪用海军经费,为自己修建颐和园,致使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中国惨淡经营20年之久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战后中国面临着被列强阴谋瓜分的危险。一些有识之士、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提出,中国需要变法维新。中国经历了数千年封建统治,其封建意识是极端顽固的。 保守派们认为,祖宗之法万万不可更改,甚至提出"宁可亡国,不可变法"的谬论。这一派的总代表即慈禧太后。而主张变法维新的首脑,则是年轻的光绪皇帝。从而在晚清历史上出现了所谓"帝党"和"后党"之争。 公元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下诏变法。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废除新法,以光绪的名义发了一道上谕:因自己有病,请慈禧太后再次"训政"。新法只推行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从此,光绪皇帝失去了自由,被慈禧幽禁在南海的瀛台,慈禧住颐和园时,则把他禁闭在园内的玉澜堂。变法失败后,康、梁等人逃亡日本,谭嗣同等六君子就义于菜市口。 (三)内外偷盗抢掠 在此政治腐败、积弊丛生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乘虚而入,用武力打开了清朝门户,并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北京。 咸丰十年(1860)秋,英法联军在攻占天津之后,进犯北京。于10月6日占领了圆明园,在大肆抢劫之后,又在18、19两日,丧心病狂地派马队到全园各处纵火焚毁,并延及附近各大小园囿,致使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惨遭洗劫。 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再次遭到帝国主义的入侵。八国联军在京城大肆奸淫掳掠,屠杀中国人民,抢走了大量珍贵文物,使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帝国主义在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使文化古都遭到空前的浩劫。 除帝国主义抢掠外,北京城内的国宝,尤其是紫禁城内的宝物,也被一些内部贪心的官员监守自盗,或内外勾结,转手倒卖。如同治四年(1865)8月17日,发生在军机处太平天国金印被盗案。光绪二十一年(1895)10月10日破获的崇林盗案。1924年5月31日,溥仪的岳父荣源经手盗卖金编钟,得款40万元,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六、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封建王朝的灭亡 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迅速壮大起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敲响了封建王朝的丧钟。清朝为了抵制革命运动,曾改组成立了"新内阁",北洋军的首领袁世凯为总理内阁大臣。为了自己不可告人的野心,袁世凯玩弄两面派手法,先向革命军宣扬清廷的威力,同时又对清廷说革命军厉害无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不久,袁世凯与临时政府协商提出:袁世凯赞成共和,清帝退位,则孙中山把总统一职让给袁世凯。清廷在袁世凯的劝说下,接受了民国政府的"优待条件",于2月12日宣告退位。结束了268年的清朝统治,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8 20:25 , Processed in 1.08627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