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城市是与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北京的五四运动、郑州的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遵义会议等。这些历史事件有的构成了影响深远的文化启蒙,有的确立了工人阶级在革命斗争中的领导地位,有的形成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城市承载着历史,历史提示着城市,历史和城市相辅相成,历史几乎成了某些城市的标志。 南昌之所以被誉为英雄的城市,是因为在1927年8月1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军旗升起的地方”。 一说到南昌,我们会立即想起八一南昌起义,每年庆祝八一建军节的时候,南昌更是全国人民所敬仰和向往的地方。我最早是在初中语文课本里读到南昌的,知道南昌建有八一起义纪念馆,还有一座以八一命名的南昌赣江大桥。少年时代的脑子犹如一张白纸,在“白纸”上写字很容易留下来。上初中时的语文学习,使我对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和八一大桥留下了白纸黑字似的难忘印象。那时,我还不敢想以后要到南昌看一看,觉得南昌遥不可及,去南昌恐怕比去南天门还难。不承想,后来的岁月,我先是去了北京,接着去了韶山,第三个目标就奔南昌的八一起义纪念馆去了。去北京,是为了接受毛主席的检阅。去韶山,是为了参观毛主席故居。去南昌呢,当然主要是为了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进一步了解起义的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我记得很清楚,在1967年的1月4日,作为一个刚满15周岁的少年,我是在湖南的株洲火车站扒火车去的南昌。我从韶山赶到株洲火车站时,见有一辆开往南昌的客车正在车站里停着。据说因要去南昌的人太多,影响了列车的正常运行,这趟列车已经在株洲站停了五六个小时。看来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都想去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我只身一人,身上斜挎着一只瘪瘪的黄军挎,行动比较方便。瞅见一个车窗开着,在身后人们的帮助下,我就奋勇爬了进去,从先上车的人头上身上往车里爬。车外的人使劲把我往里塞,车里的人使劲把我往外推,我不知自己挨了多少骂,身上也不知道挨了多少乱拳,总算搭上了这趟车。让人失望的是,我那次到南昌没能参观成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因当时的形势比较乱,纪念馆大门紧锁,暂时停止开放。没办法,我只好一路打听着走到八一大桥,在大桥上看滚滚东去的江水,看垂钓者站在桥墩上钓鱼,来来回回在桥上走了半天。 转眼55年过去了,我从一个少年变成了年逾古稀的人。只要愿望不灭,实现愿望的机会还是有的。2022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我终于如愿以偿,赴南昌参观了向往已久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机会难得应珍惜,我听讲解员讲解听得格外认真,看实物展览看得格外仔细。通过参观学习,我对八一南昌起义的动因、过程和结果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八一起义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历史事件,我不可能,也没能力复述整个事件的过程,只能选择我在纪念馆里所看到的朱德使用过的那把手枪(展品为复制品)为切入点,谈一谈朱德在起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朱德的枪(王海欣/摄) 那是一把德国造的毛瑟手枪,也叫驳壳枪,放置在一个玻璃展柜的最高处,在灯光的照耀下,可见枪的一侧刻有“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十个字。这十个字是朱德自己刻上去的。在1927年8月1日凌晨,朱德高举手中的这把弹匣可装十发子弹的驳壳枪,让子弹划破南昌深沉的夜空,率领军官教育团向敌军发起冲锋。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起义领导者的指挥下,全体起义将士经过几小时的激烈奋战,歼敌3000余人,红旗飘扬在南昌城头,起义取得了胜利。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相继在全国范围内疯狂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使中国共产党所开创的革命事业处在危急关头。共产党人意识到,要反抗国民党的压迫和屠杀,必须要拿起枪杆子,建立自己的军队。正是在这种严酷的白色恐怖背景下,党组织决定发动武装起义。起义之所以选择在南昌举行,原因有多种。其中原因之一,是朱德曾在南昌公安局担任过局长和警备司令,对南昌的驻军部署比较熟悉,还有一些老部下可以用。事实证明,在整个起义过程中,朱德的确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27年7月27日,起义的前几天,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刚秘密抵达朱德在南昌的住所,朱德就把事先了解到的南昌的驻军情况一一向周恩来作了汇报,还拿出了一张他亲自绘制的南昌驻军布防图交给周恩来,受到周恩来的高度评价。在革命暴动一触即发的前夜,朱德按照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的安排,以滇军老朋友的名义,请敌军部队的两位团长到市长家里喝酒,打牌,伺机把两位团长灌醉,以麻痹他们的警惕性和斗志。不料起义军内部有人叛变告密,把原定8月1日凌晨4点起义的时间泄露出去。朱德和两位团长喝酒打牌还不到夜里10点,其中一位团长的副官匆匆赶到现场,把起义军的起义时间报告给了那位团长。朱德百般挽留不住,只能眼看着两位团长匆忙离去。情况突变,事不容迟,在两位团长走后,朱德马上赶到起义指挥部,把刚刚得到的消息报告给前敌委员会。前敌委员会经过紧急研究,决定把起义时间由8月1日凌晨4点改为8月1日凌晨2点,提前两个小时发动起义。这两个小时不是普通的两个小时,是事关起义部队生死存亡的两小时,正是因为朱德在敌军团长那里得到了准确情报,才使主动权继续掌握在起义部队手中,确保了起义的成功。设想一下,如果朱德没得到情报,我军仍按原定时间起义,敌军就得到了准备应战的时间,起义虽说也有可能取得成功,付出的代价恐怕要大得多。朱德无疑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 朱德参与缔造人民军队所建立的历史性功勋还在后头。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城,南下奔广东潮汕时,一路受到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有的牺牲了,有的当了逃兵,有的背叛了初衷,损失惨重,处境十分艰难。到了1927年10月下旬,起义队伍由两万多人减少到只剩1000余人。10月21日,朱德和陈毅率领1000余人北上到江西安远县天心圩的荒山老林里宿营时,官兵们仍穿着单衣,有的甚至穿着短裤,光着脚,连草鞋都没有。无处筹措粮食,官兵经常饿肚子。由于饥寒交迫,再加上疾病流行,大家的情绪很不稳定。到了第二天清晨,整个部队只剩下800多人。前途无望,这时有人提出了散伙。如果这时候部队解散,南昌起义留下的这点革命火种就有可能熄灭。在这个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挽救革命火种的是朱德。朱德在天心圩召开了全体官兵大会,他在会上坚定地说:我们还是要继续革命,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他还说:十月革命前夕也有过黑暗,但最终闪耀欧洲。中国革命也是如此,必将胜利。部队被改编为一个纵队,朱德任司令员,陈毅任政治指导员。 队伍到达闽赣边界的石经岭附近的隘口,受到敌人的阻击。朱德亲率几个警卫员,从长满灌木的悬崖陡壁攀登而上,出其不意地从敌人侧后发动攻击,夺回了隘口。粟裕后来回忆说:朱德威武地站在一块断壁上,手里提着那只驳壳枪,指挥后续部队通过了隘口。 1927年底,朱德率领“革命火种”,历尽千难万险,进入有党组织活动和革命群众基础较好的湘南。在湘南转战期间,朱德紧紧依靠当地的党组织和革命群众,充分发挥他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接连打了好几个胜仗,使革命队伍迅速扩充到8000多人。1928年4月,朱德领导的部队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实现了历史性的胜利会师,红旗插上井冈山,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2021年5月下旬,中国共产党庆祝建党100周年前夕,我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参观,看到了写有“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字样的朱德的扁担,这次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我又看到了朱德的枪。起义之后,驳壳枪作为战斗的武器,一直伴随着朱德。不管是在井冈山五次反围剿,还是四渡赤水;不管是爬雪山,过草地,还是转战陕北,这支枪从没有离开过朱德。枪和扁担之间是有联系的,二者都见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朱德的革命生涯和崇高的革命精神。直到195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筹建陈列室时,朱德才把枪贡献出来。这支枪被军史研究者誉为“中国革命第一枪”。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5:25 , Processed in 1.11207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