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我们在阜成门内大街东部一路向南,在西四以南地区穿大街走小巷,探访了不少胡同和其中的古迹遗存。本篇将介绍这一地区街巷深处的兵马司胡同,以及位于该胡同内的古迹中国地质调查所。 熟悉本系列文章的朋友可能还记得,在第41集微博正文中讲述过曾被称为“巡捕所胡同”的民康胡同,下面要述说的胡同与它还有些关联,故事不少。古迹中国地质调查所虽建于民国初期,但它的历史可圈可点,见证了中国早期科学发展的艰辛和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地质科学发展的辉煌一页。 由于本集内容较多,为便于上传,分为上下两篇,本篇主要讲述兵马司胡同。 ◼ 兵马司的历史沿革 本篇和第41、46篇微博正文所论及的相关内容其实都指向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代城市的公共安全问题,或设立专用设施或成立专门机构来保证城市的公共安全。这些设施和机构的设立与城市的规模和复杂性有关,只有当城市发展到足够大结构非常复杂时,伴随着社会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才会采取相应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作为元、明、清都城的北京,其城市规模已经很庞大。 当我们初次看到“兵马司”一词,很可能会认为这是个古代位高权重的行政机构,其实则不然,兵马司是负责城市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也有人分析兵马司是类似现在派出所的行政部门,可是在明代掌管兵马司的官员是正五品,级别并不算低。 “兵马司”制起源于元初,忽必烈在大都城内设南、北两个兵马司,最初的职能比较单一,“掌捕盗贼羁押案犯事宜”,是负责城市治安管理的。到了明初,随着都城规模的不断扩大,功能的日趋复杂,永乐年间在京城改设东、西、南、北、中五城兵马司,各设指挥和副指挥若干人。这时其职能也扩大了不少,“职专防察奸宄,禁捕贼盗,疏通沟渠,巡视风火,其责颇重”,由原来单纯的治安管理扩大到消防和城市防洪市政管理。 清代沿袭了明代的兵马司制度。在明代兵马司隶属于兵部,清代的兵马司则隶属于都察院。到了清末兵马司制度日久生弊,光绪末年对其进行了改革,1901年撤销五城兵马司,成立工巡局。1905九月又撤销工巡局,成立巡警部,在北京设置警察总厅和内外城警察厅,这标志着北京建立了现代警察制度,与清朝最早建立此制度的天津相比仅晚了三年。据资料显示到宣统年间,北京内外城已有警察局的派出所数百个。 ◼ 北京以兵马司命名的胡同 北京现存因兵马司得名的胡同还有三处,兵马司胡同、北兵马司胡同和前、中、后兵马街。北兵马司胡同(图1)位于南锣鼓巷附近,因此最有名气,这里原来是北城兵马司的所在地。前、中、后兵马街位于菜市口以南(图2、3),原名前、中、后兵马司街(图4)。中兵马街这个名称已经消失,前、后也仅剩地图上的名字,老街区已不复存在。 ◼ 兵马司胡同 原兵马司胡同是昔日西城兵马司的所在地,位于阜成门内大街以南,丰盛胡同以北,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图5)。如今兵马司胡同的西半部分已经拆迁(图6、7),相信很快就会建成新区,东半部分也有很多区域已经改造,图8-10是现状街景。这是条很古老的胡同,原有不少古迹,现存比较重要的当属下篇要介绍的中国地质调查所。(图11) 图4为肚里有个杂货铺网友提供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2:36 , Processed in 1.07968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