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公园西门隔着天桥南大街,正对着的是南纬路。南纬路东口南侧是1959年被誉为“全国第一面商业红旗”的天桥百货商场。商场后身有条街,往南一直到永定门西街东口,这条街最初叫“先农坛根”,形成于民国年间,1965年改名为“先农坛街”,现为“永定门内大街”,全长900多米。在商场后身稍南有座六层办公楼,楼东侧墙书“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两行朱红大字。研究所大门朝东,门里的砖影壁朱地金字写的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门卫称:“门牌号是先农坛街1号”。研究所(院)大门南面一点儿,就看到现存的北京先农坛东外坛墙了。 坛墙外面有宽约五六米的绿地。走进绿地顺着坛墙根儿往南走约50米,有一座“朱扉金钉”仿古“三孔拱券坛门”,门里面是某机构新建的漂亮办公大楼,对外没有挂牌子。 这段坛墙有50多米,大体是在原有残存坛垣上,本着“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原则,2003年配合市政府“改造中轴线,亮出坛墙”工程,进行修缮复原的。最北头坛墙根下泊岸遗迹尚存,用大城样砖铺砌,有数十块之多。坛墙下部屡见原有残垣遗迹,一块块酥碱深青色大城样砖,向世人诉说着它们饱经磨难的沧桑。坛墙高约5.3米,联檐通脊,木椽子木望板,覆灰板瓦(宋·李诫《营造法式》称“瓪瓦”,亦仰瓦),砖制雕花大脊,出檐约0.7米。大城样砖尺寸为:46×23×11.5厘米,粗青麻刀灰糙砌,砌法:一顺一丁、三顺一丁等,灰口一般在2厘米。 过了这座仿古坛门,再顺着坛墙根往南,约有70米老坛墙。尤其是当中间儿的20多米,坛墙向外闪鼓,欲坍塌,因坛墙里面有未腾退的住房,脊帽未得修复,墙顶上生出好几棵大树,其中有一棵是别处很少见到的构树。坛墙包砌的城砖,“乾隆辛未年(乾隆十六年 1751)制”砖铭不仅很多,且清晰可识。一处墙顶上还有根白塑料雨漏管,坛墙砖缝里的青麻刀灰被排泄的雨水冲刷得没有了,裸露的墙砖长满了厚厚的苔藓。墙根下面被绿地覆盖,没见泊岸遗迹。这段老坛墙止于南纬路2号院东门。 说到南纬路2号院,不得不说里面的庆成宫。进院往西约80多米,就看见庆成宫东北角的内宫墙了,墙里面就是覆绿琉璃削割瓦的前殿和后殿(又称妃宫殿),两座单檐庑殿顶大殿。庆成宫始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为明英宗朱祁镇在山川坛内添建的斋宫,建制略逊于永乐十八年(1420)所建天地坛斋宫。按清初先农坛全图,庆成宫内宫墙外面四周,间隔29米,原有外宫墙一道,外宫墙里面是一面坡覆绿琉璃削割瓦的廊房。若复原其外宫墙尺度,概为:东西宽168米,南北长152米,总建筑面积约2.55万平方米。清乾隆二十年(1755)改称“庆成宫”,作为皇上中祀先农暨躬耕藉田后,举行“庆成宴”所在。经乾隆二十年(1755)改建,拆除了东、西、北三面的外宫墙及所有一面坡廊房,外宫墙仅存三孔拱券外宫门及两侧的部分南外宫墙,东西长约110米。 这座斋宫自天顺二年(1458)建成后,典籍史料中没有明清两代皇帝在此斋宿的记载。说到这儿,产生了令人深思一个的问题:景泰八年(1457)正月明英宗“夺门之变”复辟后的翌年,在山川坛内外东坛墙间,为什么他执意要添建又一座斋宫呢?这个问题至今尚属未解之谜。 顺着南纬路2号院东门外的坛根儿,再往南走,就到了隔着永定门内大街与天坛圜丘门相对的“先农门”了。这段坛墙长150多米,扎根在坛墙里面的“爬山虎”(学名“地锦”)越墙而生,铺天盖地,连成片地遮掩着沧桑的坛墙。拨开这些遮掩着的“爬山虎”,可见大部分是老坛墙。大城样砖的砌法有一丁一顺、一丁三顺,或三丁一顺,粗青麻刀灰糙砌,灰口约2厘米,裸露的麻纤维上粘满了老砖的灰屑,显得更加古朴厚重。“乾隆辛未年(乾隆十六年,1751)制”砖铭随处可见,还有不少御窑“窑号”铭文。联檐通脊,木椽子木望板饰铁红色大漆。修缮复建中尽量保存了原有残存坛垣的旧貌,让人看了非常惬意,因为坛墙上的这些老砖毕竟距今已有271年历史了。有些老砖酥碱得厉害,稍微一碰就能掉下一层砖皮儿来,但上面的砖铭还保留着呢!这段坛墙当中间儿也有一段老坛墙,因坛墙里面有未腾退的楼房,脊帽未得修复,墙顶上也长出了好多小树。坛墙根下被绿地覆盖,未见泊岸遗迹。 顺着坛墙根再往南走,就到了“先农门”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6 14:08 , Processed in 1.09351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