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旧都回眸弁言

2022-9-6 10:21|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陶然野佬|来自: 陶然野佬旧都回眸

摘要:   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于明初改建而成,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始,清朝定鼎北京后格局被延用,一直持续到民国和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到北京城被基本全部拆除,共历五百五十年(1420~1970 ...
  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于明初改建而成,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始,清朝定鼎北京后格局被延用,一直持续到民国和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到北京城被基本全部拆除,共历五百五十年(1420~1970年)。在这期间,一直到1900年庚子之变前的四百八十年间,北京城都是完好无损的。作为京师的防御设施,一有破损,都及时获得修葺完缮,皇命在焉。

  北京昔日的内外城都有护城河。内城护城河的水源主要来自西北白浮泉、玉泉等水系汇流于瓮山泊(昆明湖),经长河抵西直门外高梁桥(长河即高梁河,本永定河故道,后汇聚山泉而东流),然后分为两路。一路向东,经德胜门水关再分为两支,南支注入城中积水潭、三海,进入宫城护城河(筒子河),然后流经御河,在正阳门东水关注入内城南护城河;东支即北护城河继续东行,在东北角楼处南转成为东护城河,在东便门西水关外再分两支,主流东拐,过大通桥,为外城东段北护城河,至此已即通惠河了。进入西水关的支流同内城南护城河合流向东,经东便门东水关流出外城东段北垣,注入外城东段北护城河(通惠河)。第二路从高梁河向南成为内城西护城河,在西便门水关分为两支,一支穿过水关南行后转向东,成为内城南护城河;另一支向西、向南,成为外城护城河(外城护城河水源还有永定河引水渠经玉渊潭东南支流,在外城西北角楼外注入外城护城河),外城护城河在东垣外北行过外城东北角后,注入通惠河(参考《北平之水道》,华南圭/文,载《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8年第七、八期)。

  元代时郭守敬另开辟有金水河,引高梁河在和义门南设水关入大都城,东行至太平坊南折至阜财坊再东行注入太液池。入明以后此水道逐渐废弃,成为了内城的排水道,称为河槽(后盖板成为暗沟,上面就辟为了街道:北沟沿儿——赵登禹路、太平桥大街),经象房西(南沟沿儿——佟麟阁路),在宣武门西水关注入内城南护城河。三海之水由积水潭注入,明代外金水河出于南海东行,过承天门金水桥,经御沟(菖蒲河)汇入御河(玉河),由正阳门东水关注入内城南护城河。

  在北京城墙上设有水关,为城市进水、排水通道。内城有七座水关:德胜门西(内城进水口,3孔)、东直门南(排水口,1孔)、朝阳门南(排水口,1孔)、崇文门东(排水口,1孔)、正阳门东(排水口,1孔)、正阳门西(排水口,3孔)、宣武门西(排水口,1孔)。外城设三座水关:西便门东(外城进水口,3孔)、东便门西(外城进水口,1孔)和东便门东(内城、外城总排水口,3孔)。水关基础为三合土夯筑,上覆石板、石块,再覆城砖,顶部砌成券顶式或过梁式。每座水关均设二至三层铁栅栏,并派士兵看守。

  庚子之变的1900年,义和团众焚烧大栅栏老德记西药铺,没成想火烧连营,点着了半条前门大街,殃及正阳门箭楼一并烧毁。紧接着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接连炮轰,英法军轰塌了崇文门箭楼、外城东北角楼,日军轰塌了朝阳门箭楼,俄军轰塌了内城西北角楼,内外城多处城墙、城门、角楼受损。英军占据正阳门城楼,由英属印度兵驻扎,一日生火造饭,不慎点着了城门楼,大前门楼子就这么在庚子之变中没了。现在的正阳门城楼和箭楼都是在庚子之变后,于1903年由袁世凯主持重建的,已不是以前的原汁原味了。得到修复的还有朝阳门箭楼(1903年)和内城东南角楼(1935年,留存至今),其它损毁的城楼、角楼,一直没能得到修复,并相继被拆除。

  据《明史》地理志[1]载:“顺天府,元大都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八月改为北平府。十月属山东行省。二年三月改属北平。三年四月建燕王府。永乐元年正月升为北京,改府为顺天府。永乐四年闰七月诏建北京宫殿,修城垣。十九年正月告成。宫城周六里一十六步,亦曰紫禁城。门八:正南第一重曰承天,第二重曰端门,第三重曰午门,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北曰玄武。宫城之外为皇城,周一十八里有奇。门六:正南曰大明,东曰东安,西曰西安,北曰北安,大明门东转曰长安左,西转曰长安右。皇城之外曰京城,周四十五里。门九:正南曰丽正,正统初改曰正阳;南之左曰文明,后曰崇文;南之右曰顺城(按:《元史》作“顺承”),后曰宣武;东之南曰齐化,后曰朝阳;东之北曰东直;西之南曰平则,后曰阜成;西之北曰彰仪(按:疑此处“彰仪”误,应为“和义”),后曰西直;北之东曰安定;北之西曰德胜。嘉靖三十二年筑重城,包京城之南,转抱东西角楼,长二十八里。门七:正南曰永定,南之左为左安,南之右为右安,东曰广渠,东之北曰东便,西曰广宁,西之北曰西便。领州五,县二十二”。

  上述《明史》所载,其中有两处似有误,一是京城西之北门,元朝和明初时为和义门,后改名为西直门,彰义门之称乃金中都西之北门,金中都元初废之,时称为“旧城”或“南城”,彰义门不在元大都范围之内,窃以为应为“和义门”;二是宫城“门八”应是算上午门五凤楼下的阙左门和阙右门。

金元明清都城变迁图


  老北京城的“内九外七皇城四”是俗指北京的内城、外城和皇城的城门数量,其实皇城应为六门。即:

内城九门:

  安定门——北之东门,元大都安贞门南移;

  德胜门——北之西门,元大都健德门南移;

  东直门——东之北门,元大都崇仁门;

  西直门——西之北门,元大都和义门;

  朝阳门——东之南门,元大都齐化门;

  阜成门——西之南门,元大都平则门;

  崇文门——南之东门,元大都文明门南移,俗称哈德(达)门、海岱门;

  宣武门——南之西门,元大都顺承门南移;

  正阳门——南之中门,内城正南门。元大都丽正门南移,俗称前门,北京城中轴线上。

外城七门:

  东便门——北之东门;

  西便门——北之西门;

  广渠门——东门,俗称沙窝门;

  广安门——西门,明为广宁门;

   明嘉靖年间建成时称广宁门,清道光年间避上讳“旻宁”之“宁”,改称广安门。此门俗称彰义门,由南城当地百姓口口相传了七、八百年。金代时(1153~1215年)中都城西之北门名彰义门,此方位东西向通衢即彰义门街,街名、城门名一直被老百姓叫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现在的广内、广外大街就是彰义门街,广安门(广宁门)虽是建在了金中都彰义门迤东,不在原位置,但还在这条街上,所以百姓仍沿称其为彰义门。

  左安门——南之东门,俗称江擦门;

  右安门——南之西门,俗称南西门;

  永定门——南之中门,外城正南门,北京城中轴线最南端。

皇城六门:

  地安门——北门,元大都大内萧墙厚载红门的位置,明朝时称北安门,俗称后门,北京城中轴线上;

  东安门——东门;

  西安门——西门;

  长安左门——皇城外郛千步廊左端,面东;

  长安右门——皇城外郛千步廊右端,面西;

  中华门——皇城外郛千步廊南端,面南。明朝时称大明门,清朝时改为大清门。民国后改名中华门,中华门之名一直延续到1959年被拆除。

  “皇城四”之说,应该是清朝以后民间形成的意识,算是民俗吧。依《明史》所载,承天门(天安门)、端门应属宫城范畴,而大明门(大清门、中华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则是皇城范畴。这样,皇城就应该是六门。宫城也是六门:玄武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午门、端门、承天门(天安门)。“宫城八门”之说,应是算上了阙左门和阙右门。

  有赞曰:

  幽燕茫茫,襟海拥行,肇生边邑,繁都兴邦。

  五族逐强,华狄交染,凝炼四野,辐辏八方。

  辽金始都,元明一统,建州囊夏,共和归心。

  城池壮伟,坊巷井然,山水相宜,鱼跃鸢飞。

  生民蕴养,千年锤炼,家国情怀,融骨彻髓。

  文渊武昌,珍馐精馔,艺馨巧工,万民乐陶。

  礼乐繁盛,百业勃兴,雍容旷涵,风骨昭彰。

  百年倥偬,偃旗息烽,意气风发,力争上游。

  老北京城的城门除去紫禁城和那一对半的门楼,其它的城门就留下了城门名,成为了看不见实物的抽象的地名,真真儿的都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得侯仁之老曾讲述其年青时求学初到旧都一刻的感触:“……作为一个青年学生,对当时被称作文化古城的北平,心怀向往,终于在一个初秋的傍晚,乘火车到达了前门车站。当我在暮色苍茫中随着拥挤的人群走出车站时,巍峨的正阳门城楼和浑厚的城墙蓦然出现在我眼前。一瞬之间,我好像忽然感到一种历史的真实。从这时起,一粒饱含生机的种子,就埋在了我的心田之中……” (《北京的城墙和城门》喜仁龙英文版中译本序,北京燕山出版社1985年出版)。从此,侯仁之老对北京这座古城的城墙和城门,始终怀有一种亲近之感。如今大师和古城池已逝,只留下了后人无限的追思。特录《登幽州台歌》诗句于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感谢这些影像的拍摄者和传播者,使我们现代人得以领略在这片土地上逝去的文明——老北京的城池建筑和风貌。自2014年始,已陆续将所拟章节发布到作者的博客上,期间获得了网友读者的好评和认可,在此深表感谢。

  旧都回眸谨以历史影像作为时间轴线,加以叙述北京城池的变迁。城门小传和图片注释为作者翻阅大量北京史料、民俗典故,以及考证判定后所拟。由于水平见识所限,难免有错讹和点注不当之处。还请了解背景、考证确切的专家学者及网友们批评指正。冀希望于展示出一个确凿的老北京城概貌,也能够成为一函老北京城池的历史案卷。

(陶然野佬作于2014年,2019年修订)有要转载的朋友,还请注明出处。谢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58 , Processed in 1.08329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