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安乐古城在顺义还是朝阳?争论的结果是这个通州人“躺枪”

2022-9-7 10:34|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左岸|来自: 古稀老人赵

摘要: 好大的帽子好大的脾气呀!安乐城到底在哪里?本来是朝阳区和顺义区的事情,没想到让咱们这个已经作古近三百年的“北方第一学者”通州人刘锡信“躺枪”了。那么刘锡信是谁?刘锡信是这个栏目所说的那样的人吗?刘锡信 ...
好大的帽子好大的脾气呀!安乐城到底在哪里?本来是朝阳区和顺义区的事情,没想到让咱们这个已经作古近三百年的“北方第一学者”通州人刘锡信“躺枪”了。

那么刘锡信是谁?刘锡信是这个栏目所说的那样的人吗?

刘锡信,初名锡侯,字桐村,清代著名学者。他出生于通州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慧过人,喜好读书。乾隆三十年(1765年)考中举人,曾任户部湖广司员外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曾参与《日下旧闻考》编纂,后受邀参与编撰《通州志》。刘锡信从政之暇,笔耕不輟,其著作《潞城考古录》,针对以前之文献缺漏或错误之处得到补足和改正。

著名北京史志专家王灿炽对刘锡信和他的《潞城考古录》评价极高。他说:《潞城考古录》是刘锡信的心血所凝成,从书中可见其学识之渊博,治学之严谨。这本书是清代学者撰写的第一部有关通州史志的学术著作,它“订异参同,足备文献之缺,旧志多所采择”。据说,当此书刊行时,著名学者朱筠称赞刘锡信为“北方第一学者”,予以很高的评价。当时名流程鱼门、叶辛麓、周山茨等人,也“咸相推重”。可见《潞城考古录》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

《潞城考古录》共分两卷,共收录考据文章35篇。其中有关路县故城的考据文章10篇,其考证的许多事实,已经在当代得到印证。

刘锡信的《潞城考古录》正文

《潞城考古录》合集

他在《潞城考古录》中写到:“通州潞河东八里有古城,周围四里许,遗址约高五尺。东西北三面俱存,惟南面近官道,已成陆地。西北隅废堞独高丈余,疑当日角楼瞭望台之类。考之州志,曰相传为前朝驻兵处,或云古潞县,疑不能明也。”又言:“后读《水经注》云:鲍丘水(今潮河),南经潞县故城西,王莽之通潞亭也。”

《潞城考古录》是通州人在清代对古城村最早的考证,目的是考证此古城村是否是当年东汉的路县古城遗址。依据他的记载,近当代许多文史专家对路县故城遗址进行了诸多的论证、考察和研究。

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深入,2016年7月至9月,北京市文物部门对路县故城进行了总范围约50多万平方米的考古勘查,共试掘探沟11条,并选择重点部位抽样进行考古勘探。经过初步考古勘查,结合古城址的具体情况可将古城遗址分为城墙基址、城内遗存、护城河和城外遗存四部分。其中,城墙基址保存较好,北墙基址长约606米,东墙基址长约589米,南墙基址长约575米,西墙基址长约555米,四面城墙基址基本可以闭合,城址平面近似方形,城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城内发现了一条南北向的明清时期的路面遗存和一条南北向的辽金时期的路面遗存;南城墙墙基外侧约11米至13米处发现有护城河道遗存,河道走向与城墙基址走向基本平行,宽度约30米至50米。

以上的考古发掘事实,几乎和《潞城考古录》的记载一致,被评选为“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金”名片。

《潞城考古录》澄清古籍中对于通州历史建置的一些误解。在《通潞亭考》一章中,刘锡信认为,通潞亭既不是亭馆之名,也不是汉制十里一亭,以及后汉时期封爵亭侯之亭,而是潞县故城之名,《水经注》已经明言。他还指出,王莽统治时期,曾改“县”为“亭”,“以应符命”。王莽曾建亭于潞,故名“通潞亭”。而《通州志》及《方舆纪要》等书将“通潞亭”列入“古迹门”,误矣。

王灿炽曾经在《刘锡信及其<潞城考古录>的述略》一文中这样评价他。一是内容丰富,旁征博引。内容包括故城遗址、县治、那治、四境、水道、文物、地名、职官、人物、封爵等等。所引正史、野史、方志、笔记、诗文等几十种。卷下有关通州事迹、设官、灾异、漕运、税课、遗事、水道等史料无不丰富。二是注意访求出土金石遗文。刘锡信十分重视出土文物,在《潞县故城考》、《石罗汉年代考》、《金石遗文》等文章中都记述了他访求出土文物的情况。三是注重调查考察,并将调查结果与历史文献记载相印证。为确定路县古城遗址,他亲自寻访其地,并登上古城废墟瞭望,观察潞河流向,证实潞河至此折东流,正好经过古城之南,与《水经注》所记完全一致。如此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考据方法,比那些满世界打嘴炮的所谓“文艺青年”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咱们回过头来再说说“安乐城”在哪里?

安乐县,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是西汉渔阳郡的十二县之一。晋灭蜀后为刘禅封地。曾一度划归潞县。《安乐故城考》是《潞城考古录》中的一章,刘锡信据调查踏勘,推定安乐故城遗址在安德乡。他说:“今州城西北二十里有安德乡,地名壩上,通州称曰北壩,都人称日东壩,即郑村壩也。明设御马苑于此,其故城尚存。疑安德乡即安乐故县,安德为安乐之讹,以音相近而误耳。明御马苑或因安乐故城遗址增筑,今莫可若矣”。

在此文中,刘锡信提出了“郑村坝是安乐古城”的观点。持此观点的还有我国近代史学家、教育家缪荃孙,他主持编纂的光绪《顺天府志》地理屯镇篇有过相关论述,安德乡即安乐故城。

郑村坝码头遗址 摄影 左岸

据东坝地区办事处编写的《京东重镇东坝风情录》记载:东坝原为东汉安乐故城遗址。据《太平寰宇记》载安乐故城汉县废城,今潞县西北。《方舆记要》载,通州西北安乐城,汉渔阳郡,元代为阜通河(今坝河)上的七座坝闸之一,元延佑三年(1316年)名郑村坝隶属潞县。

郑村坝位于如今的朝阳区东坝地区。在通州城西北20里,通州人管它叫北坝,而此地距离朝阳门东北20里,所以北京城里的人叫它东坝。晋代至宋朝,此地叫安德乡,元延祐三年(1316年)修建郑村坝后便以坝闸之名取而代之。名郑村坝,为阜通河(即今坝河)上七座坝闸之一。此地曾经先后隶属于古通州、大兴境域。此地为京东重镇和漕运的码头,军事地位自然突出,而古代作战离不开战马。元朝时京师北郊、东郊就有多个皇家养马场和草料场。到明代,“御马苑”便设在东坝,专门饲养战马。东坝还有一座马神庙,为明成祖敕建,“御马苑”很可能就建在安乐古城的遗址上。

温榆河顺义段 摄影 左岸

不过,根据顺义一些地方志和史料记载,安乐古城在顺义。顺义县史志办编《顺义古今》中说:西汉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刘邦封子刘旦为燕王,期间在顺义境置狐奴县、安乐县,属渔阳郡。景初二年(238年)省狐奴县,复置安乐县。晋灭蜀后为刘禅封地。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废安乐县入潞县。《潮白河畔的美丽传说 顺义三千年故事》《顺义访古| 安乐县百姓,养活刘禅(阿斗)这个亡国之君 》等支持这个观点。该栏目组的微信文章,大抵就是找的这类资料予以编辑得来。

安乐古城到底在哪里?迄今为止没有文物考古学上的直接证据。

20世纪80年代,朝阳区东坝镇东南的三岔河村北侧发掘出土十余件汉代陶器皿,其中有弦纹灰陶壶、灰陶仓、灰陶博山炉、灰陶鼎、灰陶豆等完整器物及大量灰陶片。据考古人员勘查证实,在当地数百亩范围的台地上存有汉墓群,现为朝阳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在顺义区后沙峪镇古城村北,同样也发掘出零星的秦汉时期砖瓦和陶器碎片,还曾出土过战国时期的刀币、半两钱、五铢钱等古钱币。

但是这些只能证明有人类的存在和聚居,并不能证明安乐城在此。唯有希望相关文物部门进行专业的发掘考古,才有可能找出真相。该栏目组作者信口雌黄,直至人身攻击谩骂,其行为确实不齿。所谓的“插科打诨”,恐怕只能留给他们自己的拙劣表演。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5 18:20 , Processed in 1.10265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