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在北京尽人皆知家喻户晓。也许有人会问,这个话题你也敢写?且慢,或许您在看完这篇名为《钟鼓报时》的小短文后,在获得新认知的同时,还会知道,这牛皮真不是吹的。文章作者为谭伊孝、王东坡。 “在北京城中轴线北端地安门外大街,有一座古代报时台,于元代至元九年 (1272 年)建成,原名齐政楼,就是现在的鼓楼,其后为钟楼。 鼓楼上原有宋代的刻铜漏《计时用的器具),做工精巧,后来不知流落何处。到清代改用时辰香定更次,由钦天监大监掌管焚香,銮仪卫派旗鼓手专门负责司鼓。 据说楼内原有24 面大鼓,代表24 个节气。鼓面直径为1.40 米。有木制鼓座,红油漆上雕有云纹。鼓面为整张牛皮蒙制,由于面积大,对使用的牛皮要求极高,既要牛皮张大还需从未生过疮疖,未受过外伤才行。1987 年复制的两面更鼓,是北京乐器厂从市屠宰场500多张牛皮中挑选出来的。 据记载,清代钟鼓楼报时划一夜为五节,晚八时(戌)曰定更(又称起更或初更);十时(亥)曰二更;十二时(子)曰三更;二时(丑)曰四更;四时(寅)曰五更。五时(寅末卯初)曰亮更,即天明之意。定更和亮更皆鼓楼先击鼓,钟楼后撞钟。而二更至五更则只撞钟不击鼓。鼓的击法是先快击十八响,再慢击十八响,俗说:“紧十八、慢十八”,快慢相间六次,共108 响。钟的击法与鼓同。”(笔者注:乾隆后改为只在夜间定更和亮更,击鼓鸣钟报两次更。即所谓“晨钟暮鼓”。)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1:58 , Processed in 1.10671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