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郭黛姮:圆明园桥梁复建漫录

2022-12-5 13:27|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三山五园研究中心|来自: 清城睿现THID

摘要: 三山五园研究中心特设“大家观察”专栏,将陆续奉上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郭黛姮、邵华玉、罗菊春、付清远、邱跃、何瑜、岳升阳、侯兆年等诸位先生们关于“三山五园”的最新观点和看法,欢迎持续关注,共享新知。本篇邀 ...
三山五园研究中心特设“大家观察”专栏,将陆续奉上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郭黛姮、邵华玉、罗菊春、付清远、邱跃、何瑜、岳升阳、侯兆年等诸位先生们关于“三山五园”的最新观点和看法,欢迎持续关注,共享新知。本篇邀请到的是三山五园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郭黛姮教授。

郭黛姮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三山五园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郭黛姮教授为中国建筑史学大师梁思成先生助手与关门弟子,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史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领域,学术视野开阔,成就卓著: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建设部建筑创作大奖、中国民族建筑事业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等。郭黛姮教授率领团队在三山五园领域进行了数十年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历史图档和调研数据,“数字圆明园”被科技部列入《科技的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科技档案》,誉为“为解决我国多达33万处的古遗址、古墓葬类遗产的展示和利用,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01丨圆明园历史上的桥

圆明园历史上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构成,是一座河湖支汊众多的历史园林。当初雍正皇帝建造圆明园时,仿邹衍所谓中国内有九州,其外环以灜海之说的寓意,在圆明园的核心位置环绕着一个小湖构筑九岛,小湖名后湖,其外并有支汊纵横的河道。在“九洲”区的九岛之中,将最大一岛命名为九洲清晏,用以祈盼自己统治的国家一片河清海晏,欣欣向荣。同时在九洲区之前,设有朝政区建筑“正大光明”,两者之间小湖名为前湖。另外在圆明园东半部还开挖了一个更大的湖——福海。前湖、后湖、福海以及若干河道构成了全园的水系。后来乾隆帝践祚,在圆明园东部新建了长春园,全园更是具有多个大小不同岛屿,处于河湖之间。嘉庆帝登基以后,收回圆明园周围皇亲国戚的小园所形成的绮春园,各小园之间也是或河或湖彼此相隔。因此圆明三园当中的桥梁多达141座,且形式各异、长短不一,如石梁桥、石拱桥、木梁桥、木亭桥、木曲桥、可开合式的木板桥等等。

从乾隆九年(1744年)绘成的《圆明园四十景》图上可以看到圆明三园中仅仅圆明园一座园林的木桥、石桥有69座之多,如果加上长春园、绮春园,总数可达上百座。在《圆明园四十景》图中的石梁桥仅有1处,即“夹镜鸣琴”景区建有夹镜鸣琴亭的桥。

夹镜鸣琴石梁桥

石拱桥数量较多,有单孔、三孔、九孔多种,单孔石拱桥也有带桥亭的,如“长春仙馆”景区的鸣玉溪桥。最长的九孔桥在“曲院风荷”景区,作为连接“天然图画”与福海景区的主要交通桥。木桥最多的是3跨的木梁桥,每跨之间有木柱支撑木梁,木梁之间安放木桥板。在需要船只通行的河道上,3跨梁桥的当中一跨需要架得很高,这样两侧的两跨就需要安排若干台阶,过桥时则要爬台阶。在四十景图中绘有一种桥,在中间一跨并不过多抬高,其特点是木桥面之上不设栏杆,为了可以把中间一跨的桥板翻起,供船只通过,同时也免去爬高台阶之苦。

九洲清晏木板桥

这些桥不仅在圆明园陆路交通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而且构成了一道丰富多彩的风景线,无论是走在路上,还是乘船在水上都可观赏到它们的优美景象。

曲院风荷九孔石拱桥

上下天光曲桥

慈云普护三跨木梁桥

方壶胜境石拱桥

02丨圆明园现存的桥

圆明园是一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园中建筑被毁后,山水环境虽然也遭破坏,其中的若干桥梁也难幸免于难,后来又遭到军阀、地痞流氓的盗劫石料,石桥也被拆毁。绮春园鉴碧亭北边的一座石拱残桥成为园中石拱桥遗物的孤例。

绮春园鉴碧亭北侧残桥

圆明园的山形水系大体还可寻觅,20世纪八十年代进行了一些整修,便将部分区域作为百姓休闲场所开放,为了游人在园内的通行,架起了若干临时性的梁,有木质的也有钢质的还有石砌的,但由于资金短缺,未能按照历史园林的面貌进行修复。随着对圆明园保护工作的深化,必将以科学的手段重新修复它们。

03丨按照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复建的桥梁

2002年圆明园九洲区进行了初步的考古发掘,找到了较为完整的山石驳岸和后湖九岛之间若干桥梁遗迹,这时对于保存遗迹较少的桥,仍然修了钢结构的便桥,然而对于遗迹保存较多的几座桥梁到底如何对待?出现了疑问。是否只要保存遗址就行了?由于遗址往往仅留有部分石桥礅或半截残破的木桥柱。有位主管部门的工程师介入,面对发掘出的几座石桥遗迹,直接指导施工队进行施工,并采取了一种特殊的做法:在修复桥梁的桥墩时,采用与现场所存的石构件无关的材料——“灰砖”,去代替缺失的石构件。

用灰砖修复一半的如意桥

其工程进行了一半,圆明园管理处的负责人感到其中存在问题,桥礅的修复无视河道水位高低,一律用灰砖填补缺失的石构件,这种对遗址所施加的改动算是保护遗产吗?并感到具有安全隐患,特别是在水位以下的部分,灰砖承载力与石材不匹配。更何况这种保护手段呈现出与这座皇家园林原有面貌不符的形态,传达了错误的历史信息。为了纠正不规范的“保护”做法,责令停工。

2004年圆明园管理处邀请清华大学圆明园课题组对九洲区的6座桥梁重新做了保护方案。

九洲区复建桥梁位置图

接到任务后,项目组首先进行了科学研究;一是该不该复建这几座桥?二是应当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复建?按照我国的《中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准则》以及国际相关文物保护的宪章精神,对于具有使用功能要求的文化遗产,有充分的依据应当是允许按原貌复建的,在复建中必须最大限度的保留其遗迹,对于新补配的部分应当给予标示,使其具有历史的可读性。

于是首先对这些桥梁所存遗址进行调查,分辨遗存构件的位置,从而明确缺失石构件的位置。同时查找相关历史文献,对这几座桥梁当年的状况进行了研究。查找乾隆年间所编写的《圆明园内工则例》以及样式房图样、清代内务府奏销档、活计档等文献,以及传世的圆明园绘画,得到了一些文字史料和圆明园桥、船相关图形档案。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复建方案,得到上级文物部门的批准,在2007年进行了如意桥、南大桥、棕亭桥等3座桥梁的施工,2014年又开始进行另外3座桥梁的施工。现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做一介绍:

如意桥

如意桥位于九洲清晏岛东南角,是从勤政亲贤景区到达九洲清晏景区的主要桥梁,地位十分重要。当年住在九洲清晏寝宫的皇帝到勤政亲贤处理政务必经此桥。

历史上这座桥曾经有过变化,在乾隆九年(1744年)彩绘绢本《圆明园四十景》图“九洲清晏”册页中为三跨木柱木板桥。到了乾隆十年绘制的木刻版《御制圆明园图咏》“九洲清晏”、“勤政亲贤”等册页中变成了单孔石桥礅的木板桥。桥礅上部做成带有弧形轮廓的样子,桥栏杆也随着这样的轮廓安设,全桥满施木质透空栏杆。

《御制圆明园图咏》中的如意桥

另外在清中期以后的样式房的一些平面图的档案中,对该桥的石桥礅,绘有示意的小图,在桥礅两侧画着如意纹,桥面正中画着一条条木桥板。

圆明园后期图档所绘如意桥

对于绘画中的不同状况,经研究发现是由于绘画的时间不同,绢本出版年代为乾隆九年,然而早在乾隆三年(1738年)已经开始作画,乾隆五年(1740年)已经绘出若干张,因此如意桥的建设时间可能在乾隆五年以后至九年间,所以在绢本中未画。从而可知如意桥变迁的脉络,最初为三跨木板平桥,至乾隆十年以前变成带如意纹的石桥礅的木梁桥,清后期的样式房图说明这座桥一直是单孔石平桥,施木桥板,桥身上有如意纹的形式,与考古发掘出遗迹相同。

同时在乾隆年间所编《内庭圆明园内工诸作现行则例》记载了这座桥的栏杆尺寸:“九洲清晏东南角如意桥二面透雕番草抱叶栏杆,三堂六扇各长五尺四寸,高一尺九寸五分。二堂四扇各长四尺三寸寸,高一尺九寸五分,一堂四扇各长二尺八寸,高一尺九寸五分,一堂四扇各长二尺四寸,高二尺九寸。”使桥栏杆的型制有了更明确的依据。

考古遗址发掘后的现场可见的构件如下:
1、 桥两端石桥礅,下部仅存1-2层花岗石,低于驳岸较多。桥墩上部带卯眼石梁2根。

2、 双糙面石柱3根、石柱础2个,石柱帽2个。石柱两端的柱础、柱帽皆做了管脚榫,以便与上下石构件相连。

3、 桥墩上的弧形压面石上带有卯眼,并可见木栏杆、地栿置放的凹槽轮廓线,卯眼洞内残留碎木块若干,卯眼有单眼和双眼两种。

4、 隐刻出如意纹的石块若干,拼接后呈现一完整的大型如意纹式样。

5、 还有散乱的青石条石若干块。

根据现场遗址可知,这座桥的结构特点:桥礅表面用石材包砌,内部用砖填心,桥墩跨间用厚木板作为称重构件,代替了桥洞处的木梁。

如意桥遗址显示出桥礅宽、桥洞宽和桥长;唯一不确定的是桥墩的高度,设计根据遗址处河床底部(取柏木地丁上缘标高平均值)和山石驳岸的高差关系,以及现存桥礅下部花岗石块的高低、遗留残存石柱的长度,确定了桥礅总高度,确定桥洞上皮与设计水位高差为2.66米,这样的高度足以通过当时园内使用的船、舫(船、舫高度依据样式房图档所标尺寸确定)。木桥板搭在石桥礅肩部的“L”形石梁之上。为了满足今天游人众多的状况,在木桥板之下暗藏了钢梁以保证安全。

设计要求施工中剔除桥礅表面夹杂的灰砖块,重新使用的原有构件,进行复位归安,纠正错误归安的部分,增补缺失构件。

在归安之前,对于处在桥墩承载部位的旧构件进行荷载试验,经过抗压试验,未发现石材表面产生变化者,可以再利用。对于桥墩和踏跺缺失的构件寻找原来开采的矿脉,选购新材料进行了增补。

复建的如意桥

棕亭桥

棕亭桥位于九洲清晏岛西北角,是从九洲清晏岛到茹古涵今岛之间的桥梁,位于主要交通路线上。

在2002年对圆明园后湖进行考古发掘时,棕亭桥的位置发掘出了木桥桩,查看绢本《圆明园四十景》图之《九洲清晏》册页,曾绘有一座三跨木板桥。

《圆明园四十景》所绘棕亭桥前身的木板桥

中间一跨设有木柱插入水中,两端搭在驳岸上。在木刻版《御制圆明园图咏》之《九洲清晏》册页所绘为三跨木板桥上带有歇山顶桥亭一座。

《御制圆明园图咏》中的棕亭桥

另据清代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奏销档:“九洲岛清晏西北角三孔棕亭桥一座,挑换柏木桩二根、承重五根,楞木二根,满换铺板、挂檐板四十一块,包镶水柱板十六块、 木踏跺二座,地伏十四块,挑换柱子十二根、栏杆十四扇,桥上棕亭拆安大木,挑换柱子四根、太平梁一根、井口枋二根,挑换椽子,满换连檐,头停拆苫棕片、调博脊、角脊、安宝顶,并油饰见新等项,用过工料银一百二十九两七钱六分八厘。”得知此桥的一些结构和外观状况。

从上述史料分析九洲清晏岛的西北角在乾隆十年(1745年)以后确实存在着一座棕亭桥,到了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进行了修缮。以后又维持了一些年,在道光十七年(1837年)样式房图样中已经拆掉了棕亭,后来的档案中一直都是标注为“木板桥”了。

在复建棕亭桥时,根据柏木桩遗址确定该桥的位置,桥亭部分采用木结构,桥面以下采用现代结构和材料,在原址跨木桩遗址营建。在原柏木桩外侧立钢筋混凝土桥柱,同时在桥柱间架设钢梁,以达到保存遗迹并力求具有稳固性、安全性的效果,用以承担今天较多游客使用的交通功能。桥亭本身的油饰彩画参照乾隆时期的实例,采用了宋锦夔龙边包袱彩画,包袱两侧配以五彩云纹、墨叶花卉。屋顶在木望板上铺棕片,歇山顶正中安装宝顶,两侧调博脊,四角调角脊。宝顶、屋脊均采用陶制构件,型制皆按清中期式样恢复,外表按照历史文献记载的做法复原。

复建的棕亭桥

碧澜桥

碧澜桥是圆明园坦坦荡荡景区北部的一座石拱桥。桥的栏板上有乾隆御笔题字“碧澜桥”三字,可知为乾隆年间所造。

碧澜桥乾隆题字

这座桥是圆明园中最精致的一座石拱桥,追求小巧玲珑,桥的每块栏板上下皆为不同的弧线轮廓,安插在曲面的仰天地栿石上,桥栏杆的每根望柱柱头上有双鹤在云间翱翔的雕饰,有的展翅高起,有的一往直前,具有不同姿态,其雕刻之精细,在宫廷建筑的同类题材的纹样中可谓首屈一指。

碧澜桥望柱头云鹤纹石雕

此桥在圆明园罹劫后坍塌,遗址被填埋,其构件于2002年挖掘出土。遗址现场经过清理之后,保存的桥礅比较整齐,但上部构件残缺不全。考古发掘出的构件形制多样,但破坏严重。

碧澜桥石栏板

栏板和仰天地栿石大多断裂而且散乱,并有许多构件缺失。该桥在2002年考古发掘之后也曾遭受到野蛮复建的命运,当时有一施工队进场施工,对于这座石桥的特点了解甚少,笔者看到他们在桥洞处支起半圆形木胎,便在上部铺桥面石材、仰天地栿石等构件,结果与石栏杆无法吻合,只好拆了从来,就这样重复了两次,还是不行。对于断裂的石栏板随意用环氧树脂粘接,致使石材表面污染严重,且强度很差,圆明园管理处不得不让他们停工。

进行修复设计时,该桥文献和史料几乎没有,只能根据所存构件的详细尺寸进行复原。纠正上一个施工队的错误,从最早的桥洞木胎开始,桥洞轮廓本是一个双心圆,正好有一块残存的券脸顶部石材,是带有尖角的,可以为证。以此为基础才能准确复原碧澜桥桥身起拱的弧度,随之,可还原出桥面仰天地栿石所在位置的精致曲线,从而使残留构件能够复原归安。2004年设计时我们开始在没有仪器的状况下,用手工进行仔细测量,绘出相应的设计方案图纸。

碧澜桥复原方案

后来这座桥的修复工程暂停,到了2007年打算再施工,这时我们借用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新购置的仪器,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AutoCAD环境下的虚拟重建,得以进一步准确地确定桥面的弧线轮廓、每一残损特殊构件的形制和所在位置,得出构件间彼此更加吻合的图纸。同时根据真实性、完整性的保护理念,修复中尽量使用现存石构件,对残缺部分通过扫描现有构件,得到添加部分的初步轮廓。

碧澜桥残缺栏板虚拟拼合图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座桥上,看似相同的构件,实际并不相同,例如桥栏杆所用的石栏板,除了正中的为两扇之外,其它的栏板都应为对称放置的四扇,也即每块栏板应当有4快相同形状的构件,当年由于手工雕凿石材,本应相同的栏板也都有所差别。致使补配构件只能根据现场放样来确定,为此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根据设计图纸和遗存构件进行重新放样。

真正的修复工程延迟到2015年才正式开始。本次工程要求对于残破的石构件,尽量让其应用在原有部位,对于破损的石块使用环氧树脂粘接时,环氧树脂品种的选择需与石材匹配,并进行抗拉强度试验。处在承重部位的石构件经过检验,具有明显裂隙影响承载能力的,更换新材料。并寻找相近的矿脉之石材,进行补配。在这座桥上、新老构件配合在一起共同工作,虽然新旧构件有所差别,但具有历史的可读性。这些要求得到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例如为了做好补配的望柱头云鹤雕饰,施工中根据设计图纸和照片,采用3D打印制作模型,使复杂的纹饰尽量做到接近原作。一座严格按照国际文物保护标准复建的石桥出现在圆明园九洲景区。

复建的碧澜桥

目前,在圆明园九洲景区,按照文物建筑标准修复的桥梁还有南大桥、鸣玉溪桥、慈云普护一孔桥等,它们虽同为桥梁,但形态各异,处处匠心独运,仅此足见当年圆明园园林景物之风采。

04丨几点启示

圆明园的这几处桥梁工程,算不上什么大工程,但由于它是文化遗产,设计和施工均要求严格,一丝不苟。要达到按照文化遗产的修复的国际标准要求,必须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学研究。对于设计单位来讲,把科学研究放在首位,以高标准作为终极目标。设计图纸上对于新老构件要分别加以标明,激光扫描的构件图样需留存档案。

在重建桥梁时,必须满足众多游客过桥的荷载需求,对于承载部分——桥面,历史上采用木板搭在桥礅上,由于当时只有数量不多的人使用,荷载较轻。今天完全不同了,采取现代技术手段增设承重构件,以确保安全,是完全必要的。对于复建的桥栏杆,防止直接碰创历史遗存,应进行必要的防护,加装防栏杆。

对施工单位来说,他们在施工中投入的人力物力与一般建筑工程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施工管理部门却要求使用统一定额标准,这样造成难以保证质量,于是出现了偷工减料之状况;例如需要用整块高质量的厚木板进行透雕的木栏板,改成了在薄木板上另贴花饰的贴雕的状况。确实需要出台一个适合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定额标准。

圆明园的桥梁是全园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而其具有交通功能的特殊性,今天不得不重新搭建起来,以便人们在园中通行。能够依据历史面貌进行复建最为上乘,它成为向人们传达皇家园林造园艺术信息的重要角色,展示造园艺术的窗口。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圆明园刚刚开放时,园中所建的钢板桥不符合历史面貌,希望在今后进行考古发掘,查找历史档案,对这类桥梁应尽量依据档案进行科学的重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6 09:12 , Processed in 1.11075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