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四转角楼旧貌 对于老北京城的繁华商业区,曾有“前门、西四、鼓楼前”之说。前门的繁华始于清代,而西四和鼓楼则早在元明两代已为繁华街市。 西四一带的街道格局在元大都时期已经形成,且具备完善的道路排水设施。1970年在西四十字路口北侧地下发现元大都下水道遗存,该下水道为南北走向的排水渠,宽约1米,深约1.65米,由青石条砌筑,渠内石壁上刻“致和元年五月石匠刘三”等字迹,“致和”为元泰定帝的年号,致和元年即1328年,这段元代下水道至今已有近700年历史,是西四路口最早的古迹。元代杂剧《张生煮海》中的戏词:“你去兀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也是西四悠久历史的佐证,“羊市角头”即今西四路口一带。 西四转角楼区位图 旧时西四十字路口的四个方向各有一座牌楼,围合成一个“口字形”。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四座牌楼两两相对,南北两座牌楼均题额“大市街”,东西两座牌楼分别题额“行义、“履仁”,又因西四路口地处皇城以西,因而得名“西四牌楼”,简称“西四”。1954年扩宽道路时将四座牌楼拆除,空余“西四”之名。 《乾隆京城全图》中的西四牌楼 民国早期《新测北京内外城全图》中的西四牌楼 在西四十字路口的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座中国传统风格的二层转角楼,称作“西四转角楼”,又称“西四街楼”。两座转角楼原为砖木结构,平面呈曲尺形,每座楼两翼面阔各五间,屋顶为灰瓦起脊,檐柱和门窗为朱红油饰。 俯瞰西四路口及转角楼(1961年、2014年) 西四转角楼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是为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岁寿辰而兴建的庆寿工程。慈禧晚年的行事作派处处刻意模仿乾隆,参照乾隆寿辰去圆明园庆贺并在沿途大摆排场的做法,慈禧也打算在甲午年十月初十(1894年11月7日)其六十大寿当天前往颐和园风光一番,其具体计划是:寿辰当天早上先在皇宫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贺,然后大排銮驾,浩浩荡荡出皇宫西华门,走北长街,折向西安门大街,经西四路口,往北沿西四北大街,经新街口,出西直门,直奔颐和园东宫门;然后在颐和园内听大戏,摆寿宴。 早在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光绪帝拟提前两年为西太后的六十寿辰作准备,特颁下谕旨:“甲午年,欣逢花甲昌期,寿宇宏开,朕当率天下臣民胪欢祝嘏。所有应备仪文典礼,必应专派大臣敬谨办理,以昭慎重。著派礼亲王世铎、庆亲王奕劻,大学士额勒和布、张之万、福锟,户部尚书熙敬、翁同龢,礼部尚书昆冈、李鸿藻,兵部尚书许庚身,工部尚书松溎、孙家鼐,总办万寿庆典。该王大臣等其会同户部、礼部、工部、内务府,恪恭将事,博稽旧典,详议隆议,随时请旨遵行。” 光绪皇帝画像 由军机大臣礼亲王世铎担任首席庆典总办,清廷为此计划拨出三千万两银子的专款,除在皇宫及颐和园之内妥为筹办外,还要在西华门至颐和园的数十里御道沿途点缀景观,搭建六十多处彩棚、经坛、戏台、牌楼,组织僧道念经、戏班演戏、百姓夹道欢迎,供慈禧途中观览,这就是庆寿“点景”工程,相当于今天常说的“面子工程”。 西四牌楼是皇宫到颐和园的必经之路,西四路口的两座转角楼就是在此次“点景”工程中所建。 清末军机大臣礼亲王爱新觉罗·世铎 西四转角楼的建造既为增添喜庆气氛,也可遮掩后面的简陋民居以美化市容,同时还有在楼上制高点设置哨所的作用。时逢全国各地灾情严重,大批灾民涌进京城,从京西古道进阜成门的灾民及商客集聚在西四牌楼周围的商业繁华地段,在西四十字路口的东北及西北角修建两座转角楼,能形成控制整个区域的制高点,在楼内驻兵瞭望,以保证慈禧的出行安全。 1917年张勋复辟期间损毁的西四牌楼,远景可见西四转角楼 自南向北看西四牌楼,远景左右两侧可见西四转角楼(1930年代) 正当庆典筹备紧锣密鼓进行之中,1894年7月中日甲午海战爆发,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战争搅乱了慈禧的庆寿计划,面对全国舆论的压力,没有心情和颜面再大事铺张的慈禧迫不得已在 9 月 25 日下旨取消在颐和园的“万寿庆典”,从西华门至颐和园的沿途临时性“点景”均被撤销,唯有西四的这两座转角楼作为永久建筑被保存下来。而慈禧六十寿辰那天也只得在紫禁城的宁寿宫度过。 1949年2月解放军入城部队宣传车经过西四牌楼,右侧远景为西北角的转角楼 1950至1952年间的西四牌楼,左侧可见已挂上新华书店牌子的转角楼 为慈禧庆寿而建的两座转角楼历经上百年风雨沧桑,却有着不同宿命。 西四路口西北角的转角楼在民国时期曾为同安县土产杂货食品店,建国后其首层为1950年5月开张的新华书店西四店,是北京最早的新华书店之一,二层为西四区交通公安管理所,1958年成立西城区后交通管理部门从转角楼二层迁走,整座转角楼全部归新华书店使用至今,现门牌号为阜成门内大街1号。 新华书店转角楼(1970年) 不同时期的新华书店转角楼 在咨讯尚不发达年代,多少读书爱好者流连于此,尽管西四新华书店规模不大,却远近闻名。2005年地铁4号线施工时,新华书店转角楼出现墙体开裂、地基沉降现象,后来经过落架大修,建筑外观基本维持原貌。在转角楼翻修期间停业两年多的新华书店重新开张,面临网络读物、电商及新潮书店的多重冲击,作为老牌传统书店的新华书店将何去何从似乎也走到了十字路口。 面对崭新的新华书店转角楼,仅从建筑内部的柱础石及柱间条石依然能看出旧时痕迹,不少人质疑这座近乎于原址复建的转角楼是否还能称之为文物建筑。建筑东南角墙基南面及东面嵌入的“西四街楼”及“元大都下水道遗存”两块文物保护说明牌告诉过往行人,西四路口西北角的这座转角楼于2007年7月被西城区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位于其附近地下的元大都下水道遗存早在1989年8月即被西城区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与新华书店转角楼比较而言,西四路口东北角的转角楼则更为不幸。此楼民国时期曾作为私人银号,建国后被中国人民银行接收,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北京西四支行。令人遗憾的是原建筑已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拆除,今日所见工商银行转角楼为重新翻建,已由原先的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主体与内部格局也大为改观,仅沿街立面与原貌近似,因此只能称之为仿古建筑。 或许是为了改变西四转角楼脱离于周边城市环境而孤立存在的窘境,在西四北大街路西紧邻新华书店转角楼建起一排沿街横向铺陈的二层仿古建筑,在工商银行北侧也建起一座大体量的二层仿古建筑,这种做法反而使真正的历史建筑隐没于仿古建筑组成的布景式街景中,削弱了转角楼的建筑特色和存在感。 2015年在西四路口迆北路东紧邻地铁西四站出口异地复建“行义”牌楼,脱离西四路口环境而孤立存在,失去牌楼原先的意境与神韵,失去牌楼制造场所感和空间张力的作用,而仅仅作为乏力的街道装饰及摆设,匆匆过客甚至不会从这座已成为地铁站口框景的崭新牌楼联想到作为西四牌楼之一的“行义”牌楼。 在缺失了西四牌楼的西四十字路口,偏安一隅的西四转角楼依然焕发出其卓尔不群的文化魅力,是今日车水马龙的西四路口仅存的历史地标!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7:57 , Processed in 1.094569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