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犹忆当年战寇仇

2022-12-11 12:30|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朱小平|来自: 北京晚报

摘要: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威海卫刘公岛上海军公所的旧影  明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海军——北洋海军正式成军135周年,甲午黄海海战亦为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难忘的记忆。曾亲历黄海海战的北洋海军“镇远”舰襄办管带、美籍 ...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威海卫刘公岛上海军公所的旧影

  明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海军——北洋海军正式成军135周年,甲午黄海海战亦为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难忘的记忆。曾亲历黄海海战的北洋海军“镇远”舰襄办管带、美籍雇员马吉芬,在战后曾以惋惜之情写道:“震撼东亚之中国舰队,今也已成过去,彼等将士忠勇,遭际不遇,一误于腐败政府,再误于陆上官僚,与其所爱之舰,同散殉国之花。”时隔一百多年,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马吉芬的观点还是比较公允的。

  当时,因体制守旧,缺乏统一的军事作战指挥机构,西太后又不愿与日本开战,领导层主战、主和两派相互攻讦,就连主战的光绪帝也不能完全左右军事大局,军队派系顺势“坐山观虎斗”——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基本上见死不救;加之战争的偶然性:北洋海军的几发穿甲弹虽然击中日本主力军舰甚至旗舰的要害,但因缺乏高爆弹,无法击沉日舰,致使战争结局的改写。不能改写的,是北洋海军官兵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不过由于甲午战争的战败以及主和派与举国上下的一致抨击,后人只知邓世昌等少数殉国的将领,因奋勇杀敌而捐躯的北洋海军官兵大多默默无闻。其实不仅是“致远”舰官兵同仇敌忾、顽强杀敌,战后被正法的方伯谦统领的“济远”舰,广大官兵也是英勇无比、誓死作战的。

  历史上的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和民国临时执政段祺瑞,后世对二人均有诟病,他们出身于北洋系统,分别毕业于北洋所属的水师学堂和武备学堂。二人都是技术军官,学成毕业后黎元洪曾在北洋海军的“来远”舰服役,段祺瑞曾在北洋岸炮兵营任教官,在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中,他们奋勇抗敌,这段历史长期被湮没,几乎无人提及。

  熟悉黄海海战历史的人都知道,在海战中未发一炮而临阵脱逃的是“广甲”舰。“广甲”舰隶属于广东水师,1891年参加全国海军大校阅时,因朝鲜局势异常紧张,故朝廷谕旨“广甲”舰等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参加校阅的舰只暂不南返,与北洋海军为运送清朝陆军赴朝的运输船护航。

  当时,黎元洪就在“广甲”舰服役,他出身于军人家庭,其父为游击(清军低级武官)。光绪九年(1883),十九岁的他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该学堂为中国最早的海军士官学校,是李鸿章于光绪六年(1880)七月奏请、次年七月正式落成的,设有管轮和驾驶专业。五年的课业时光,黎元洪刻苦学习、品行兼优,受到严复、萨镇冰的赏识,在学员中也颇有威信。黎元洪入校二十天后,其父逝世,遗言嘱他求学上进,谨慎处世,学成报效国家,黎元洪为此愈加发奋。

  1888年,清廷颁布《北洋海军章程》,原北洋水师改为北洋海军正式成军,黎元洪也在这年从北洋水师学堂毕业,赏六品衔把总,先入北洋海军“来远”舰服役,两年后又调到广东水师“广甲”舰,在军中以读书为业余爱好。全国海军大校阅后,黎元洪以功绩擢千总补用,第二年升为二管轮,赏五品顶戴。在黄海海战中,“广甲”舰管带吴敬荣不思参战,畏敌如虎,竟下令“广甲”舰脱逃,是否有狭隘的门户之见,至今未见相关史料。但事实证明,广东水师、南洋水师与北洋海军分别隶属于张之洞、沈葆桢与李鸿章,他们本来就将舰队视作家底,互为分庭;威海卫之战,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均坐视不理,就是最有力的说明。

  黎元洪是技术军官,在北洋海军等级森严的制度约束下,他的发言权不如作战军官。“广甲”舰的官兵没有像“济远”舰的官兵那样主动开炮还击,它一路狂奔,至大连湾三山岛一带搁浅,后被日军发现。贪生怕死的吴敬荣竟抛弃舰只和官兵,乘小艇再度脱逃——吴敬荣绝对是贪生怕死之辈,如果黄海海战的脱逃尚有门户之见、保存实力的借口,再次脱逃实为广东水师的耻辱。黎元洪等十数名官兵在主官脱逃、无法作战的情况下,决定凿船自沉,但日舰逼近,狂妄地命令“广甲”舰的官兵投降,黎元洪等官兵遂互相激励跳海殉国。黎元洪本不会游泳,但因身穿救生衣,在海上漂了三个多小时后到达岸边。

  黄海海战后,凡临阵脱逃、作战不力的将领均被军法严厉处置,率先脱逃的方伯谦被军前正法,吴敬荣却从轻判为“革职留营”。传说方伯谦与丁汝昌有隙,吴敬荣则与丁汝昌有乡谊,所以吴敬荣的罪名只是“跟随”脱逃,侥幸不死;当然,也有可能因吴敬荣是广东水师的将领,北洋海军不便得罪,故网开一面。而决意“士有蹈海而死”殉国的黎元洪被判有违军法,监禁数月,出狱后一直没有重新起用。甲午战后,北洋海军遭千夫所指,李鸿章更成了被清流派攻击的头号替罪羊,故北洋海军除战殁者外,自提督以下三百多名各级武官被革职裁撤。黎元洪的军籍隶属于广东水师,最终也未归队,无奈之下转投张之洞的“南洋新军”,一路擢升,直到武昌起义时被推为都督。黎元洪在后来北洋政府的官宦生涯直至贵为民国大总统的年代中,尽管有令人诟非之处,但他在袁世凯称帝时拒绝“下水”接受“封号”,应该是他晚节自珍的一个表现;他在青年时代参加黄海海战“蹈海殉国”的举动,也是值得肯定的。

  与黎元洪有大致相同经历的民国临时执政段祺瑞,他的祖父是淮军记名总兵,父亲在家种田,家道中落,十七岁的他步行两千余里投靠在威海军中做管带的族叔段从德,在营中任司书。1885年,他考入天津武备学堂,两年后以“最优等”学绩毕业,被分派至旅顺口监修炮台。一年后,经严格考核,段祺瑞赴德国柏林的军校留学,学习期间还被保送至著名的克虏伯炮厂实习半年,成为清朝早期军事留学生中的佼佼者。但段祺瑞并未受到重用,1890年回国后任职于北洋军械局,后又在威海随营教习任上五年。威海卫之战中,面对日军的进攻,段祺瑞督领实习的学生军协守炮台,这段历史也不为众人所知。

  段祺瑞的一生当然值得圈点是非,尤其是“三一八”惨案,无论何种理由,身为最高执政,实在难辞其咎。但段祺瑞晚年保持了民族气节,洗刷了“亲日派”的恶名(1918年5月,他同意与日本签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协定”规定日本可在中国境内驻军)——他退隐天津后,土肥原贤二意欲拉拢他出山,在华北组织傀儡政权,被他断然拒绝。“九一八”事变后,日方请段祺瑞“调停”,亦被他予以驳斥,直呼“如今中国军队士气之高,不下于关东军”!他亲密的旧部将领王揖唐替日寇说项,遭段祺瑞疾言厉色痛告:“我是中国人,绝不做汉奸傀儡,就是你自己也要好好想想,不要对不起祖宗、父母和子孙后代!”

  1933年避居南京时,段祺瑞曾对记者发表谈话:“日本横暴行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国惟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救,语云:‘求人不如求己。’全国积极备战,合力应付,则虽有十个日本,何足畏哉!”1936年10月,他胃溃疡复发,旧部来访时谈及长城内外国土将被日寇蚕食,段祺瑞听后悲痛不已,病情加重,数日便不治而亡。日寇对段祺瑞不合作的态度甚为恼恨,在他逝世后曾于北京强买其后人房产、强购其后人任职的煤矿,以此泄愤。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15:39 , Processed in 1.08379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