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首描写小白兔的童谣,可谓家喻户晓。长相可爱的兔子作为家庭饲养的宠物之一,深受儿童们的喜爱。为什么开头就提这首童谣?因为今年是农历癸卯年,卯即是十二生肖中的免,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有关兔的来龙去脉、趣闻琐话。 《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官方标识和吉祥物形象“兔圆圆” 小兔考古 兔子广泛生活于世界各地,根据发现的化石,可将其历史追溯到4000万至5000万年前。在我国内蒙古的二连浩特,发现了远古道森兔,距今约5300万年前,它们生存于早始新世晚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兔子化石,它的出现代替了我国河南所发现的距今已有4600万年历史的河南卢氏兔,成为了“世界第一兔”。 中国是最早最原始兔形类的原始产地,但我国并没有野生穴兔,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家兔均属于“进口产品”,世界所有驯养的家兔均来源于欧洲野生穴兔。虽然中国没有“国产”家兔,但我国是饲养兔子最早的国家之一。大约在公元600年,法国僧侣才将野兔驯化,而我国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妇好墓中,就已经出土了兔形的玉雕佩饰。但不少专家对商代就已培育出家兔的说法持怀疑态度,认为中国饲养家兔的历史,始于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欧洲的穴兔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后,作为宫廷玩物慢慢培育成为了家兔。 西汉马王堆T 形帛画局部 古兔瑞兽 欧洲穴兔进入中国的时间虽然很早,但其数量并不多,当时人们常见的还是中国野兔。中国野兔毛色多为灰褐色及沙黄色,白色的极少,生活在北京地区唯一一种野兔——草兔,其皮毛仍是黄褐色,因此在古代出现异色皮毛的兔子,即视为瑞兆。宋代成书的《瑞应图》中记载:“赤兔大瑞,白兔中瑞。”赤兔的出现,代表了王者盛德。从各种文献记载中很难看到发现过赤兔,但这不代表着世界上就没有红色的兔子,在非洲各地分布着一种红褐色皮毛的兔子,这种兔子按分类属兔科中的红兔属,尽管它们最为贴近赤兔的描写,但这种兔子从未有来过中国的记载。 历朝历代作为瑞兽进贡还是白兔。《抱朴子》:“兔寿千岁,五百岁其色白。”白兔不仅是瑞兽,还代表了长寿。像明朝嘉靖时期,地方就多次进贡白兔,嘉靖皇帝最为迷信这些祥瑞之兆,对于白兔特别重视,如果宫中畜养的兔子生子,不仅要昭告太庙,还要让文武百官上表以示庆贺,嘉靖四十三年(1564)五月十八,宫中白兔生子,内阁首辅大臣徐阶率百官上表庆祝。 清 乾隆 御制明黄色缎绣云龙十二章纹龙袍 兔子不仅是吉祥的象征,还因其可爱的外形和机敏的性格深受人们的喜爱,众多兔形出土文物都能证明这点。如,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兔形饰,此饰物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兔形饰。 1992年在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北赵村的晋侯墓中,发现了一个背部有喇叭形口的匍匐状兔尊,这件以兔为器形的尊,在青铜器中尚属首次发现,它造型独特,神态逼真,是山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观复博物馆内藏有一件魏晋时期的青铜错金兔符,兔符与虎符作用相同,是传达命令或调兵时所使用的信符。 据文献记载,兔符多出现于唐代,唐高祖李渊为了避祖父李虎之名讳,将虎符改为了鱼符或银兔符,这件造于魏晋时期的兔符极为罕见。除了这些物品外,兔子的形象还用于生活中的各种器物之上,如钮印、摆件、服饰、儿童玩具以及瓷器等。兔纹瓷器大约出现于元代,流行于晚明至清初,官窑及民窑均有生产,其中以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元代釉里红划花兔纹玉壶春瓶最为出名。釉里红发明于元代,因其制作难度大,烧制不易成品,产量极低,传世较少,珍贵无比。 古人变兔为宝 别瞧兔子个头儿虽然不大,但它全身都是宝,从内脏到皮毛,甚至粪便都可以利用。兔皮是鞣制轻型皮革的好原料。兔毛可以制作毛笔,据《博物志》记载:秦朝大将蒙恬用狐狸毛和兔毛制成了第一支毛笔,但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实物毛笔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一座战国晚期的楚墓之中,它是一枝用兔箭毛制成的毛枝。兔毛笔,采用的是山兔背项之毛制成,因其颜色成黑紫色,又称紫毫,其质地较硬,写出来的字遒劲有力,深受书法家们的喜爱,以安徽宣城的紫毫笔最为出名,但由于山兔越来越少,其价格也是不菲。白居易曾有诗写到:“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北京琉璃厂戴月轩所制的紫毫笔,受到了众多名人的喜爱,其中就有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除了皮毛外,兔子的肉、皮、肝、脑、血、粪皆可入药,其中以兔脑丸最为知名。在医学昌明的今天,妇女如遇难产,可以通过手术来解决,但在过去妇女难产的死亡率是极高的,以兔脑为原料制成的兔脑丸,是催生的“神药”。清光绪十五年(1889)《同仁堂药目》,妇科门、催生兔脑丸下明确记载了其功效:“疗妇人生理不顺,产育艰难……但临产腹大痛时再用药一丸神效。”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兔形饰 据同仁堂的工作人员回忆,制作这种兔脑丸,通常要在春秋二季,先将捕捉来的野兔放于院中奔跑,约20分钟后剁其头,目的是为了让兔头部充分地充血,这样做出的兔脑丸才有力量。经过科学的研究,兔子经过剧烈活动后,其脑垂体后叶素会大量产生两种不同的激素,一种激素可以催产,另一种可以止痛,因此兔脑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催产药,它比西医研究的催产素早了好几百年(宋代就已经有用兔脑催生的成方)。旧时,每到腊月初八,京西大红门镇都有猎兔制药的习俗。由于收集兔脑过于血腥,再加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催生止痛的方法很多,故兔脑丸现在已经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 老北京民俗中逸逝的兔子 要说起与兔儿相关的民俗,大家第一个会想到的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除了中秋节外,北京地区的三月初三上巳节和九月初九的重阳节,也都曾与兔儿相关,但这些风俗可能过于小众,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已经消逝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了。 公元938年,辽太宗将今北京西南的广安门一带,定为“南京幽都府”,北京成为了辽代的一座陪都。辽是由游牧民族契丹人所建立,虽然他们深受汉人的影响,但辽人依旧保持尚武的“天性”。三月三上巳日,春暖花开正是打猎的好时节,辽人在这一天有射兔的习俗,并定为国俗。据《燕京杂记》载:“辽俗,三月三日以木雕为兔,分两朋(棚),走马射之,先中者胜,负者下马跪进胜者酒,胜者于马上接盏饮之。” 织金妆花奔兔纱(原物与复原对比) 九月初九重阳节,汉族有登高、佩茱萸、吃花糕、敬老之习俗。除了这些,在北京地区还曾流行过重九吃兔肉的习俗,这个风俗可能和辽金等这些游牧民族有关。据《辽史》载,辽代有重九射虎的风俗,在游戏结束后,人们会饮菊花酒,吃鹿舌酱拌的生兔肝。辽人重九食兔的习俗一直保持到了明清,《日下旧闻考》中记载:“重阳前后,设宴相邀,谓之迎霜宴。席间食兔,谓之迎霜兔。” 中秋与玉兔 古人因缺乏科学知识,常对自然现象的变化,给予形象化的描绘,他们认为月中有蟾蜍和兔子,在马王堆出堆的T形帛画上就能看到这个场景,也许是因为蟾蜍的形象不太美好,到了晋代月亮里就只剩下了可爱的兔子,“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兔子成了月亮的代名词。不仅是中国人,就连印度人也认为月亮里有兔子,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七《三兽窣堵波》中记载了一则兔子投火救老人的故事,老人为天帝释所化,为感念兔子的功德,特将兔子“寄之月轮,传乎后世”。尽管后来嫦娥成为了月宫的女主人,但人们依然认为兔为月之精。因此,过中秋时,兔子便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主角儿。 北京地区过中秋节时,人们都要请“月光码儿”,这种用来祭祀月神的纸上常绘有月光菩萨或月光娘娘,但无论主神是谁都会带着一只捣药的玉兔。除了月光码儿外,人们还要购买兔儿爷。兔儿爷,又称兔王爷,北京特产,出现于晚明时期,是中秋的应节物品。每到中秋,东安市场、前门五牌楼、东四、西单等地,临街都会支起售卖“兔儿爷”的摊子,摊子摆成阶梯状,上面摆满大大小小的“兔儿爷”,人称“兔儿爷山”。兔爷是兔头人身,其衣冠和造型极为多样,有身穿甲胄背插纛旗的、身穿官服的,有坐牡丹座的、芙蓉座的,有站立手持玉杆的,还有骑虎的、骑鹿的、骑龙的,等等。兔儿爷的尺寸大小不一,高的约40厘米,小的还不足10厘米。兔儿爷虽为泥塑,但深受人们的喜爱,昔日不仅老百姓购买,就连皇家贵胄也争相购买,至今在故宫博物院内仍收藏了不少品相完好的兔儿爷。 应节的除了兔儿爷外,还有人们的服饰,据文献记载,明清皇宫每到节令,都要按节日的纹样来变换服装及首饰。如中秋节,明朝的内官们就要在帽子上插有兔样式的铎针,而嫔妃们则会穿戴有兔纹样的服装和首饰。从明定陵中就出土了20匹“织金妆花奔兔纱”,这种纱料是中秋节制作服装的面料,还出土了一件兔子与寿字几何的方领女夹衣。在孝靖皇后的棺中出土了一对“金镶宝玉兔”耳坠,在万历棺内出土了一对紫晶兔金簪。清朝亦如是,在故宫博物院内藏有一件清光绪年间的桂花白兔金皮球花纹的花神衣。这领花神衣为戏服,是八月花神所穿,为了突出中秋节令,特意以白兔和桂花纹样为主。除了八月花神衣外,清朝还有一位皇帝,他所穿的龙袍因要绣有兔子的图案,而特意定制,这位皇帝就是属兔的乾隆,他龙袍上的十二章纹样中的月亮,都以捣药的玉兔来代替。 这正是:兔儿虽小,全身是宝,伴人左右,天荒地老!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01 , Processed in 1.07451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