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健步如飞走桥来——兔年走桥儿去百病

2023-2-5 13:03|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王锐英|来自: 北京桥梁

摘要: 隔岸梅花雁翅开,暗香浮堍上桥来。馨芳难掩金钟罩,好景当凭绿窗台。疫去逐波凌汛水,春回傲雪拱云排。河无病涉山无恙,信步如桥馥骋怀。(王锐英作)俗语健步如飞,说明走路与健康关系重大。如果把“道路”想象成一 ...
隔岸梅花雁翅开,暗香浮堍上桥来。馨芳难掩金钟罩,好景当凭绿窗台。
疫去逐波凌汛水,春回傲雪拱云排。河无病涉山无恙,信步如桥馥骋怀。
(王锐英作)

俗语健步如飞,说明走路与健康关系重大。

如果把“道路”想象成一个人,它也在走,但只有它在跨越河流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健步如飞。所以,道路是否健康、是否畅通安全,桥梁就是最好的证明。

老祖宗早就知道桥梁与健康的重要关系了,这就是“走桥”。老北京称为“走桥儿”,类似天桥儿的发音。

《通州志》卷之九《风土》:“风俗,正月自十三至十六,各庙鼓楼悬灯放花炮,其演戏者曰灯戏。男女各游街市观灯,……曰走百病,又曰走桥儿。”
走桥儿,可以去百病,以前好像觉得是迷信,现今看来完全就是科学呀。每天你要不走个几千一万步的,就好像特别落伍的哈。你看,微信群里就成为许多人炫耀的一件事儿,当然是好事。
 
在这一点上,古人真不落后。

明代《帝京景物略》卷二,(正月)八日至十八日集,东华门外曰灯市。贵贱相沓,贫富相易贸,人物齐矣。妇女着白绫衫,队而宵行,谓无腰腿诸疾,曰走桥。至城各门,手暗触钉,谓男子祥,曰摸钉儿。

明代《宛署杂记》、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之《正月》篇:“走桥摸钉,元夕妇女群游,祈免灾咎。前一人持香辟人,曰走百病。凡有桥处,三五相率以过,谓之度厄,俗传曰走桥。又竟往正阳门中洞摸铜钉,谶宜男也。”

走桥儿,一般在正月,有在元旦,多在元宵节“十五”前后,尤其正月十六,才是个正日子。元宵节正名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夜。因赏月在晚上,借此形成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走桥儿,男女皆行。如河北《永平府志》:“至次日(十六)为残灯……儿女交错度桥,谓度百厄。”但全国很多地方特别形成了女子走桥儿的传统习俗。这可能是因为月亮和月里嫦娥的缘故吧,也有女人平时很难出门的原因,借助夜晚灯节,方有机会出门耍一回的难得机会。借此机会,北京城里的妇女还要“摸钉儿”,即“摸男丁”以求子,而且据说正阳门的门钉最有应验。按地理看,估计正阳桥应该是走桥儿的最热闹的一座桥梁了。
诗人多有竹枝词形容走桥事,如明代周用《走百病行》诗:

都城灯市春头盛,大家小家同节令。姨姨老老领小姑,撺掇梳妆走百病。
俗言此夜鬼穴空,百病尽归尘土中。不然今年且多病,臂枯眼暗兼头风。
踏穿街头双绣履,胜饮医方二钟水。谁家老妇不出门,折足蹒跚曲房里。
今年走健如去年,更期明年天有缘。

《帝京景物略》卷二,华亭汪历贤《灯市竹枝辞》:
长安灯市昼连宵,游女争呈马上腰。蹋蹋灯光莫归去,前门钉子玉河桥。

《京师竹枝词》有《镫市竹枝辞》:
鸦髻盘云插翠翘,葱绫浅斗月华娇。夜深结伴前门过,消病春风去走桥。

作者在词后特别备注:“正月十六日夜,京师妇女,行游街市,名曰走桥消百病。”

《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四十七《风俗》:“正月十六日夜,妇女俱出门走桥,不过桥者,云不得长寿。(《北京岁华记》)”走桥可去百病,故称“走百病”,又称“溜百病”“散百病”,不仅与健康有关,还提升到了长寿的高度,桥梁对于人生是多么的重要哇!

走桥习俗由来久远,应该源自走百病,具有度厄、逐疫、祛病、求子等多种内涵。如光绪《东光县志》卷二指出:“正月十六日,古谓之‘耗磨日’。……此乃走百病之缘起。”唐代张说《耗磨日饮》云:“耗磨传兹日,纵横道未宜。但令不忘醉,翻是乐无为。”“上月今朝减,流传耗磨辰。还将不事事,同醉俗中人。”同时代赵冬曦《和张燕公耗磨日饮》曰:“春来半月度,俗忌一朝闲。不酌他乡酒,无堪对楚山。”说明“耗磨日”在唐代已经流行。有学者考证,正月十六日这一天,“因为虚耗鬼要偷盗财物和欢乐,所以唐人都不磨麦,甚至什么事也不干,只是饮酒取乐。”传播到宋代,如袁文《瓮牖闲评》云:“正月十六日大耗,京师局务如都商税务亦休务一日,其令如此。”到了清代,乾隆《上元后一日小宴廷臣用重华宫赐宴韵》:“岂是耗磨沿俗例,要因昭鬯遇昌年”。可以说正月十六日,甚至春节从年前的小年直到正月十六,人们不用上班下地劳作,这既是冬闲的遗留,也是“耗磨日”的遗存,还是走桥去百病习俗的来源。

走桥时间不见得非得正月,还有在五月端午节的,特别是七月七夕情人节的,这七夕走桥倒是与鹊桥有关了。唐代陈嘉言《上元夜效小庚体同用春字》诗:“今夜可怜春,河桥多丽人。”唐长孙正隐《上元夜小庚体同用春字》序:“美人竞出,锦障如霞;公子交驰,雕鞍似月。同游洛浦,疑寻税马之津;争渡河桥,似向牵牛之诸。”

如果没有桥呢?据河南《郊县志》等地方志记载:“元宵庆灯节,老幼有病者各诣石龟灸之。若本地有河桥,则相与过桥。无则共攒木板搭数丈高,名曰天桥,男女咸集过之,谓之走百病。”没有桥,那就自己搭个天桥,有的地方称为星桥、彩桥、百子桥。

还有的地方流行的走桥叫“量桥”“行桥”,当然是步量之意。值此不由得联系老北京城的“东步量桥”和“西步量桥”(现称:东不压桥、西压桥)是否与走桥儿有关呢?这是两座桥,而外地还有“走三桥”,“走七桥”,如宁波必须“走过七桥,可得福寿”。 

外地如南方苏杭地区,因为水网桥梁密集,就有“走三桥”的,以及平时婚庆也有走三桥的习俗。走三桥,妇女于元宵或正月十六夜相率出游,历三桥而止,以祛疾病,谓之走三桥。

明人陆伸《走三桥词》云:
细娘分付后庭鸡,不到天明莫浪啼。走遍三桥灯已落,却嫌罗袜污春泥。

清顾禄《清嘉录·走三桥》:“元夕,妇女相率宵行,以却疾病,必历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当地流传民谣:“走过太平桥,一年四季身体好。走过吉利桥,生意兴隆步步高。走过长庆桥,青春长驻永不老。”还有现代民谣:“元宵夜走三桥,上桥走走,万病无有;小孩走三桥,聪明伶俐读书好;小伙走三桥,事业兴旺步步高;姑娘走三桥,青春亮丽更苗条;老人走三桥,鹤发童颜永不老。”

值新冠疫情似乎远去,但愿不会卷土重来。今日逢2023年兔年立春,明日正月十五,后日正月十六,大家走桥儿去吧!走一走,去百病,同时提高抵御新冠病毒侵害的能力。

特赋诗一首,陪您走桥:

隔岸梅花雁翅开,暗香浮堍上桥来。馨芳难掩金钟罩,好景当凭绿窗台。

疫去逐波凌汛水,春回傲雪拱云排。河无病涉山无恙,信步如桥馥骋怀。

注:堍,音兔,桥堍,桥头引道。金钟罩,隔离措施,口罩。绿窗,风景之窗,包括绿码弹窗。

2023年2月4日星期六立春,正月十五前一日
王锐英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29 , Processed in 1.08236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