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靖康二年(1127),金灭北宋。同年四月,金人掳掠徽、钦二帝及皇族嫔妃等北去。一个月后,从金人手中侥幸逃脱的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群臣的拥戴下,于南京(今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 在之后的数十年里,虽有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名将在前线浴血奋战,但宋高宗、秦桧等人苟安屈膝,一心只想与金人议和。最后致使岳飞被害,韩世忠被贬。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南宋与金签订了“绍兴和议”,议定将淮河至大散关一线以北大片土地拱手让与金人。在议和盟誓里,宋高宗更是用“臣(赵)构言”,称臣纳贡,卑微至极。 宋高宗 赵构 时间来到南宋乾道六年(1170),汴京(今开封)南门外汴水的天汉桥头,秋意渐浓。一位身着宋朝官服的中年人,身归故都,却五味杂陈,遂赋诗一首:“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这位中年人就是出使金中都(今北京)的南宋使臣范成大。此时,他想起临行前皇帝的嘱托,默默起誓:这次北上就是拼了性命,也要争回我朝的尊严。 范成大 遭屈辱欲改受书礼 北宋靖康元年(1126),范成大出生在吴县(今苏州)。父亲早逝,他早早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所幸天资聪颖,十几岁就遍读诗书、满腹经纶,后进士及第,入朝为官。北宋灭亡后,南宋更是每况愈下、劣势尽显。 金朝的统治者根本不满足于南宋每年纳贡的那点儿“碎银子”。金朝皇帝完颜亮迁都燕京前曾与臣下言说:“朕举兵灭宋,远不过二三年,然后讨平高丽、夏国。一统之后,论功迁秩,分赏将士。”“自古帝王混一天下,然后可以为正统。”他仿照汴京兴建燕京,并下令迁都于此兼领南北,改燕京为中都,成为金朝的政治中心。后完颜亮兴兵大侵南宋,曹国公完颜雍乘机在东京(今辽阳)称帝,是为金世宗,改元大定。因不得人心,军中兵变,完颜亮被部下所杀。金世宗将完颜亮降封为海陵郡王,后又降其为海陵庶人,史称海陵王。 金中都营城建都雕塑(刘宁 摄) 一心想施展“收拾旧山河”抱负的范成大,出仕后也算赶上了个好皇帝。宋孝宗赵昚(shèn)在南宋诸帝中,算是比较有作为的了。他继位后,为岳飞平反昭雪,励精图治,积极主张抗金。他不满南宋的屈辱地位,更不满太上皇宋高宗赵构的软弱退让,一直有心抗金。根据“绍兴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对金的国书改称奉“表”,金对南宋的国书则成了下“诏书”。所有这些就像一块块大石,压在了“后来者”宋孝宗的心头。 即位当年,宋孝宗便派遣刘琪按照平等交往的礼仪出使金朝报告新帝即位。金世宗一看礼仪不对,坚决不允“责旧礼,不纳而还”,连新皇帝的地位都不认。 宋孝宗受此大辱,心中愤愤不平,遂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举兵北伐。但他没料到,金对此早有防备,再加上南宋前线将领争功失和,互不援护,最终导致“符离之溃”,让双方再次回到了谈判桌上。隆兴二年(1164),宋金签订了“隆兴和议”。亟待稳定政局的金世宗认可南宋皇帝之号,南宋皇帝对金朝皇帝不再称臣,改为叔侄相称;改岁贡为岁币;南宋交还海、泗、唐、邓、商、秦各州;外交文书由“表”恢复为“国书”。虽然南宋在宋金关系中的地位较“绍兴和议”有所提高,但不平等的关系仍然没有改变,宋弱金强的格局依然如故。正如《钱塘遗事》中载:“高宗之朝有恢复之臣而无恢复之君,孝宗之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 宋孝宗 赵昚 “隆兴和议”明确了双方外交上为平等的相互呈递“国书”的关系,但对接受国书的礼仪却只字未提。因此,宋孝宗立刻就把目光聚焦到了“受书礼”的争夺上。 那什么是“受书礼”呢?其实就是宋金双方相互接受“国书”的礼节程序。千万别小觑这看似简单的交接国书。国家毕竟不同于个人,一国使者携“国书”而来,谁来迎接,从哪里迎接,下榻哪里,上朝见面是站着聊还是坐着谈,这些都有严格的规范,代表着各自身后的国家尊严。 勇担当临危奉皇命 宋孝宗为了改变屈辱的受书礼仪,准备遣使金朝,但又不敢将更定受书礼的要求写进国书。满朝文武纷纷推托,毕竟国书上都不曾写明的事情,让谁去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甚至等同送死。左相陈俊卿力主暂缓遣使,吏部侍郎陈良祐上奏不应遣使,礼部侍郎李焘惧而不敢行……孝宗大发雷霆,将这几个人罢官的罢官,贬斥的贬斥。 就在群臣畏缩不前时,范成大站了出来。在他看来,毕生所学不就应该用在这里吗?!范成大的主动请命对宋孝宗来说,无异久旱逢甘霖,与借口诸多的一干人等相较简直判若云泥。“这难题终于有人敢接了,我朝有望了。”南宋乾道六年(1170)闰五月,孝宗遂任命范成大为起居郎、代理资政殿大学士、左太中大夫、醴泉观使兼侍读、丹阳郡开国公,充任祈请国信使,以向金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为名,再“请更定受书礼”。 范成大领命后,见国书上只写了讨要陵寝之事,并未提及更定受书礼。于是,他赶紧上书,希望宋孝宗能把受书一事一并写入国书,宋孝宗不允。临行前,他对范成大说:“朕不败盟发兵,何至害卿!啮雪餐毡,理或有之。”大意是说,这次的会谈确实有相当风险,战场上失败了,不得不谈这种屈辱的和议,要不也不会派你去做这么危险的事。苏武当年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才回到汉朝。匈奴单于为了压服他,把他关起来,苏武就吞食雪团和地毡来续命,你敢不敢学苏武?虽然有风险,但朕相信你。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范成大只好领命。 苏武牧羊 赴燕京幸不负重托 乾道六年(1170)六月,范成大出发,八月渡淮,在途经北宋故都汴京时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当时南宋与金以淮河为界,范成大正式进入金朝境内,一路上目睹沦陷土地上百姓的疾苦,痛心疾首。他秘密将修改礼仪的要求单独写了一份文书,藏于怀中。 步入中都城门,范成大大为暗叹,中都果如周麟之《海陵集》所述:“燕京城内地大半入宫禁,百姓绝少,宫阙壮丽,延亘阡陌,上切霄汉。”在司礼官员的引导下,范成大手捧国书面见金世宗。在陈述完索要陵寝之地等内容后,他突然话锋一转:“两朝现在已从君臣变为叔侄关系了,但是受书礼却未曾更定,我还有一份文书呈上。”这让金世宗大吃一惊,心想:“按规矩,你个使臣只能呈国书啊,还有其他文书呈上,这是全不顾之前的礼制了,藐视我大金?!”于是,他当即斥责道:“在御前如此不敬,你是不要命了吧!”范成大却面无惧色道:“我受我皇重托,来此交涉,只想完成使命,望陛下御览,下旨更定受书礼。” 金世宗 完颜雍 朝堂上下一片哗然,太子完颜允恭恨不得立刻处死范成大。但范成大毫不畏惧,坚持捍卫主张。不知是有感于范成大的浩然正气,还是听从了越王完颜斜鲁的好言相劝,金世宗虽未全允其请,但也没有杀害他。范成大“竟得全节而归”。 回到馆驿,范成大慨然留诗一首表达自己视死如归的决心: “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一沤浮。提携汉节同生死,休问羝羊解乳不?” 范成大归宋后,金朝回书,同意了南宋索要陵寝的请求。尽管范成大这次出使未能更定受书礼仪,但也不辱使命。后来他将这次出使见闻汇集成《揽辔录》一书。书中如“入宣阳门,楼下分三门,中门为御路,常阖,皆画龙。两旁门通行,皆画凤”“由露台北行入(仁政)殿,金主幞头,红袍玉带,坐七宝榻”等记述,成为后人了解当时历史和金中都风貌的重要史料。 《揽辔录》 宋金并立长达百年,和平时,双方友好往来、互通有无;战争时,双方如同水火、势不两立。但无论存在怎样的矛盾和斗争,双方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从未停止,使这段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经贸文化交流最为兴盛的时期之一。 文章略有删改,引自:《北京老城故事》,北京出版社2022年版。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0 , Processed in 1.08234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