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大光楼前验漕粮

2023-5-12 09:01|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王烨|来自: 北京市方志馆

摘要: “崇栏杰阁悬巍昂,向背两水流洋洋。”这是清代诗人陈豫朋《名坝大光楼行》中的诗句,形象描述了通州大光楼的巍峨壮丽,以及河道交汇、水面广阔的景象。京杭大运河岸边有许多楼阁,诸如聊城的光岳楼、淮安的镇淮楼、 ...
“崇栏杰阁悬巍昂,向背两水流洋洋。”这是清代诗人陈豫朋《名坝大光楼行》中的诗句,形象描述了通州大光楼的巍峨壮丽,以及河道交汇、水面广阔的景象。京杭大运河岸边有许多楼阁,诸如聊城的光岳楼、淮安的镇淮楼、嘉兴的烟雨楼等,但大光楼因毗邻京师,又被人们誉为“大运河边第一楼”。

大运河畔建坝楼

大光楼原址位于通州旧城北门外的石坝码头旁,又称“坝楼”。明清时期,这里既是漕船北上的终点站,又是扬帆南下的始发地。北运的漕粮在此验收交付,故此楼也被称作“验粮楼”。

大光楼始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清同治年间重修,扩建了南北平台。之所以取名大光楼,源自《周易》“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之意。告诫在此验收漕粮的官员,要谨记:权贵应当节省,并施恩于百姓,民众就会无限欣喜,从上施利于下,其道义就能大放光芒。

清乾隆皇帝一次在从东陵回京途中,登上大光楼,观望运河景象,情不自禁吟咏道:“郡城埤(pì)堄(nì)枕河涯,烟树参差万户披。试上高楼眄(miàn)空阔,也应并入谢家诗。”在他眼中,通州的山水风景俨然已成为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诗文中的诗情画意,而大光楼则是通州最佳的赏景之地。

然而,就是这样一处胜景,也难逃战乱之祸。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义和团配合清军英勇抗击八国联军。当年秋季,凶残暴虐的八国联军攻陷通州,疯狂烧杀抢掠,将通州城乡凡是有义和团活动过的庙宇楼阁全部点燃烧毁,大光楼也被付之一炬。

今日所见的大光楼,是2008年在原址不远处,依照留存资料,原样复建的。楼体坐西朝东,面向运河,共有两层,上层为单檐歇山脊筒瓦顶,面阔进深均三间,四周带廊有护栏,下层为高阔的券洞。如今成为通州漕运文化的重要地标。

军粮经纪生槽弊

明嘉靖七年(1528),从南方运来的漕粮要在大光楼下交接驳运,这里是军粮经纪最为繁忙的地方。

经纪一词最早见《管子·版法》,后来衍生出交易双方中间人的意思。运河上的军粮经纪起于元代,盛于明清,但并非官吏,是受户部通州坐粮厅委托负责代验、代运、代交漕粮的职业,转运漕粮的其他车户、船户,也附属于经纪。

明代,军粮经纪被分为关运经纪和置袋经纪等。明万历《通粮厅志》记载,关运经纪负责对号运粮,有330名;置袋经纪负责转运粮食,也是330名。清雍正年间整顿漕运,军粮经纪这支庞大的队伍被精减为100名。

军粮经纪由坐粮厅挑选聘用,规定三年一轮换。但是,大多数的军粮经纪为世袭,多是暗箱操作买来的。这么一个看似辛苦的差事,为什么让人如此苦心钻营?因为军粮经纪是个大大的肥差。

当时,民间流传着“当官不如为娼(仓),为娼不如从良(粮)”的俗语。以清雍正年间为例,雍正十二年(1734)覆准:“运进本裕仓,由石坝里河(通惠河)五闸,驳运至大通桥,转交车户起车陆运,每石给经纪石坝外河(北运河)负米落厓脚价一厘,里河负米上船脚价一厘……”,通过全部的五闸二坝“每石共给银一钱三分五厘”。也就是说,将一百石粮食从石坝驳运至大通桥,军粮经纪大概可以赚到一两四钱银子。每名经纪年收入约一千两,“全粮到坝”(全年收纳四百万石)年份可达二千两上下。这在当时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何况这仅是军粮经纪的合法收入。

暗地里,军粮经纪验粮收粮时还有名目繁多的“潜规则”。

漕船一路北上,漕粮难免有损失。一是浸水潮湿霉变,二是沿途应付名目繁多的盘剥,银两不够只好偷卖漕粮。漕粮少了便要掺假充数,造假的手段也层出不穷。掺杂沙土、糠秕、木屑等,或者用五虎等中草药使其发胀增色。这些造假的漕粮,难以逃过军粮经纪的火眼金睛,唯有用银子贿赂蒙混过关。银子用足了,不仅能验收合格,还能在“起米过斛”时做手脚,一船漕粮能多出百余石。银子使不到位,不仅质量无法过关,恶劣的军粮经纪还要用“踢斛”“淋尖”等手段,使一船漕粮的数量少算很多。

“踢斛”就是经纪用斛过粮时,待漕粮装满后,再踢上几脚,故意将超出斛壁的粮食震落下来。这部分被震落的粮食被算作运输和保管过程中的损耗被收走,实际上却装进了私人的腰包。踢几脚,踢多重,全凭经纪心思。要是交粮人不打点,一船漕粮便会被踢掉很多“损耗”,需要额外多交以补齐份额。

“淋尖”则是将粮米淋倒,高出斛面而不抹平,这样一斛便能多收。明清两朝虽然明令收粮要斛平斗满,刮板要绝对平直,但军粮经纪手里的刮板却多是月牙形,刮斛的时候,月牙朝上斛面是凹的,月牙朝下斛面是凸的。这一凹一凸能产生巨大的粮差,让经纪有了令人垂涎的权力。

为了治理这种漕弊现象,万历《通粮厅志》记载:“经纪把持关坝索钱者,厅巡仓御史、通州坐粮厅郎中拿问治罪。”

军粮经纪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至少要有两大能力:学识和运作。先说学识,要通文字善计算,牢记验粮标准,熟悉漕运规矩,有炉火纯青的验粮技能,把手往漕粮里一伸,凭感觉就知道漕粮的干湿优劣。再说运作能力,军粮经纪上有仓场总督、仓场监督等三班六役八科六十四巡社;直接打交道的是领运官、押运官、青帮老大、水手运丁;下有花户、车户、斛头、扛夫,以及像蝗虫一样吃漕运的三教九流。军粮经纪们能在其间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体现了非同寻常的运作智慧。

追责既往靠密符

清廷非常重视通州漕运,经常派人明察暗访,采取各种手段防止在漕粮验收转运期间作弊。户部特意制作了军粮经纪密符扇,将100位军粮经纪设计出相对应的密符,在扇面两面排列,组成一幅密码簿。每个密符下面,逐一对应着军粮经纪的称号。

称号不是真实姓名,而是化名,诸如小楼、王麻、罗锅、黄猫、笊篱、黑子等。据说,“小楼”与“王麻”挺有来头的。“小楼”指创自清雍正年间的老字号小楼饭馆,店里以烧鲇鱼出名,故符形似鲇鱼;“王麻”指的是王麻子剪刀,符形为两条交叉的斜线象征剪子。

军粮经纪密符扇(袁琳 摄)

密符扇的主要作用是便于追查劣质漕粮的验收人。漕粮自大运河运到通州石、土二坝码头,本是散装,经过军粮经纪验收并经验粮官准验后,装入布袋转运入仓,由验粮的军粮经纪用“福炭”在口袋外面画上自家专用的密符,表示已由这家军粮经纪验讫,由其对漕粮质量负责。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便于抽到不合格漕粮时的追查问责。若某袋漕粮在入仓之前,被坐粮厅官员或巡仓御史抽查出存在问题,则对照密符扇核查出该符号的名称,再按符号名称对照登记簿查出对应的军粮经纪,然后便可追责惩处。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随着漕运废止,大运河扛夫的号子声、军粮经纪的吆喝声戛然而止。今天的大运河已经不复往日万舟骈集的漕运景象,但通州的大光楼依然能够唤醒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记忆。

文章引自:《北京大运河故事》,北京出版社2022年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2:21 , Processed in 1.09239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