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那些年在胡同里用扁担挑水喝的日子,有谁经历过?

2023-5-28 14:07|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邱崇禄|来自: 北京纪事杂志社

摘要: 原标题《水桶水缸水龙头》20世纪50年代后期,京城已看不到水井,卖水的“井窝子”也就荡然无存。更没见过老辈儿人所说的、推着水车满街售卖的“水三儿”,大街小巷里是被百姓们称为“水管子”的公用水龙头。这种水管 ...

原标题《水桶水缸水龙头》

20世纪50年代后期,京城已看不到水井,卖水的“井窝子”也就荡然无存。更没见过老辈儿人所说的、推着水车满街售卖的“水三儿”,大街小巷里是被百姓们称为“水管子”的公用水龙头。这种水管子挺粗,龙头上的阀门很大,一拧龙头出水快、水量大。那个年月,胡同里居住的百姓吃水用水全凭这种公用的水管子,而扁担、水桶、水缸也是每家每户生活的必备之物,须臾不能缺少。

公用水管子地点的设置,大部分选择在街头巷尾、胡同深处。为了汲水方便,一个公用水管子,负责方圆半公里范围内的居民生活用水。京城百姓靠公用水管子吃水的情形,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才逐渐结束。随着水管子进宅入院,胡同里的公用水管子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公用水管子设在街头巷尾的日子里,在它的周围就形成了一道亮丽的街边风景。夏日里的清晨或傍晚,胡同里的水管子前就排起了长龙。扁担撞击水桶声儿;铁钩碰铁链的哗啦声;水流注入水桶溅起的水花声;妇女们洗衣洗菜、张家长李家短的窃窃私语声;孩子们跑来跑去嬉笑打闹声;人们相互问好打招呼声;汇成了一首胡同交响曲。

早年,京城里送水的“水三儿”

冬日,寒风冷冽、夜深人静之时,忙碌了一天的公用水管子也要歇息了。此时,负责看护水管子的老人,小心翼翼地踏着地上的冰凌,在荧荧的手电光下,打开水管子旁边的水表井盖,将水管子内的余水放尽,以免水管被冻坏、冻裂,影响居民第二天的使用。这个过程叫作“回水”。

那时,为了避免水的浪费,每个居委会都在自己管辖的公用水龙头阀门处,焊制一个长方形的铁箱子,箱子的顶部对着阀门的位置开一个长约5厘米、宽约1厘米的长孔,并给每家配发一把Y形的铁钥匙。打水时将铁钥匙伸进铁箱的长孔,利用铁钥匙的两齿旋转,扭动阀门,水管中就流出了清冽甘甜的自来水,没有铁钥匙无论如何也是打不开水龙头的。水缸也是当时每个家庭生活必备的大件器物。水缸的形状是上口大下底稍小,里外挂有泛着乌光酱黑的釉面层。戳在屋角儿,墩墩实实像个裸露着厚重肚皮的将军。当时每家每户的水缸也大小不一,视人口数量所需用水的多少来决定它的高矮胖瘦。

当时我家的门后,就有一个巨大的水缸,缸内能盛数十桶水。缸沿上盖着巨大的木盖一分为二,月牙形的小盖只为平时舀水方便,而大盖只有往缸里蓄水时才全部打开,平时总是盖着,防止灰尘侵入。一段时间过后,大人们会叫我们这些孩子把缸底的余水及污垢掏净,再用清水冲刷数遍,这个过程叫“清缸”。因为缸体太大,两个孩子总要互相帮衬着才能完成。那时家里“清缸”的活儿常是我和小妹来完成,每当此时小妹总是噘着小嘴,从表情上就能看出她的心里极不情愿。水缸还常被大人们利用起到威慑作用。每当家里有小孩哭闹不止时,大人们就会吓唬说:“再哭,就把你扔到水缸里去!”再爱哭闹的小孩一看到盛满水的水缸,天大的哭声也会戛然而止。水缸还能起到天气预报的作用。每遇乌云密布的阴天,水缸外壁就会冒出许多“汗珠”,这是下雨的前兆。“汗珠”越多越密,预示着一场特大暴风雨即将来临,

磨盘已失去了昔日的功用,成了今天胡同住户的挡土墙
胡同中的人们就会做好防风防雨的准备。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老百姓的“老讲儿”,有他的道理。扁担和水桶也是胡同中每个家庭的重要生活工具,它们像一对孪生的姐妹,谁也离不开谁。扁担多是木制的,但也有的家庭使用的是竹制的。水桶有黑、白两种铁皮制作的,高50厘米、直径30厘米左右。当然,还有各家自制的,大小、形状就多种多样了。如果谁家只有一只水桶的话,在公用水管子接水之后,还要两只手来回倒换着把水往家提,实在是费力不小效果不好。显然,一副扁担两只水桶才是最佳的组合。那时的日杂商店,多有扁担、水桶、水缸出售。当时,到公用水管子挑水,成为每个家庭大一点儿孩子每天必做的“功课”。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挑水。最初挑水时,人矮桶高,大人们把扁担钩子与铁链反向缠绕两圈,使扁担钩子变短,以免水桶碰到地面。扁担上肩时,常常是中心和劲头掌握不好,不是打了“天秤”就是扁担在肩膀上左右打晃,使两只水桶左右乱摆。挑着水桶行走时脚下无跟像踩云驾雾,颤颤巍巍不堪重负,弄不好不是水洒桶翻,就是磕了脚后跟儿。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不少孩子就能熟练地用扁担两头的铁钩挂好两个水桶,半蹲躬身将扁担上肩,左右两手分别紧握挂桶的铁钩,挺直腰板大步流星。尤其是一些女孩子,富有弹性的扁担平衡在她们的肩上,上下忽忽悠悠,一闪一闪的像跳起韵律节奏明快的舞蹈。两只水桶把她们的扁担坠成弧形,溢出的水顺着桶壁流下,点点滴滴淌在回家的路上。胡同中的孩子们经过不长时间的锻炼,很快就行走如飞了。

博物馆中布置早年自来水的场景
那种生活的历练,也是少有像今天小胖墩多的原因之一吧!虽然用个水挺费劲,但小伙伴们在一起,也自得其乐。那时我家因居住的院落有水管子,从没有到街上的公用水管子挑过水。可我特别羡慕那些院子里没有水管子的小伙伴们,他们可以挑着水桶挤在公用水管子的边上,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嬉笑声伴着水流哗哗地流进桶里。看着常到公用水管子挑水的伙伴们,由不熟识到熟识,由陌生到亲热。为了那份亲近,为了那份热闹,为了那点快乐,我常心甘情愿地去帮小伙伴们挑水。

如今,人们到街头公用水管子挑水的景象再也见不到了,水管子早已进宅入户。扁担、水桶不见了踪影,水缸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可那一幕幕在公用水管子前担水回家的胡同风景,永远留在记忆的心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3 11:55 , Processed in 1.15854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