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人民公社”在北京城中的印记

2023-7-6 15:49|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金石|来自: 金石笔记

摘要: 上世纪50年代末,全国掀起了一股“大跃进”、“人民公社”、“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热潮。北京城建自然也不甘居后,当时庆祝建国十周年建设“十大建筑”剩下了一些建筑材料,正好用来兴建“共产主义”示范性质的新型 ...
上世纪50年代末,全国掀起了一股“大跃进”、“人民公社”、“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热潮。

北京城建自然也不甘居后,当时庆祝建国十周年建设“十大建筑”剩下了一些建筑材料,正好用来兴建“共产主义”示范性质的新型居民大楼。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安化楼

1958年8月,毛泽东在河北徐水称赞“人民公社好”之后,几个月的时间,人民公社的浪潮先是席卷了全国农村,继而又涌向城市。在北京的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安化大楼、福绥境大楼和北官厅大楼。“人民公社大楼”名噪一时,民间称为“共产主义大厦”。

广渠门西南原有一座明代古庙安化寺。《宸垣识略》记载:“安化寺在崇南坊兴隆街。”安化寺正殿六间,房一百余间,菜地45亩,民国后渐废。安化楼就是在安化寺的废墟上建成的。

“安化楼”如今的年轻人知之者甚少,但时光退回到60多年前,安化楼却是当时名声响亮的地标性大厦。这座建于60年代初的“公社大楼”,承载着那个时代人们对共产主义的梦想。

安化楼的户型结构充分体现了“公社化”原则:房间一律不设厨房,一层大开间,设有公共食堂、公共水房等。每层有活动室和小卖部,主楼顶层为供集体活动的大厅。每层走廊都悬吊5盏明亮气派的吊灯。在20世纪60年代,安化楼家家户户都有浴缸、上下楼乘电梯、就餐在公共大食堂、房间服务送饭送水到家;此外层层都有生活小店、健身房,户户不缺阳台,周末还能到9楼大厅开舞会。

如此风光的安化大楼,在当时是不可思议,令人神往的,可以说是人们心目中的共产主义乌托邦。

安化大楼

安化楼竣工图上的名称为广渠门大楼,大楼的竣工曾轰动一时。楼主体九层,附属楼八层,建筑面积两万平方米。就高度而言,在当时,除了天坛的祈年殿和离安化楼不远的龙潭湖跳伞塔,它是崇文区最高的建筑,大楼顶上安装着大型防空警报器。“安化”两字是因大楼建在原安化寺旧址。

但好景不长,随着“大跃进”的偃旗息鼓,给已入住的人们留下了越来越多的烦恼。电力缺乏,电梯形同虚设;没有厨房,楼道里支起了千奇百怪的灶台,一天到晚烟熏火燎。

后来的安化楼有300多户居民,楼体早已失去了昔日的风采,楼道很宽但很昏暗,堆满杂物,搬点东西一路磕磕绊绊,墙壁上满是油污。

1998年,安化楼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光楼道里的废弃杂物和垃圾就拉了100多车。

处境尴尬的福绥境大楼

福绥境北起西直门南小街,南至安平巷,是一条南北向胡同。胡同里原有两口水井,因含有硫酸钠等矿物质而水质苦涩,因而这条胡同被称为苦水井。清末民初,按谐音雅化为福绥境,取福禄绥元之意。

在福绥境南口有一栋颇有名气的居民楼福绥境大楼,许多人知道福绥境也是因为这栋大楼。这栋大楼虽称不上古建筑,但也有了60多年的历史。这就是西城区的“人民公社大楼”,又叫“共产主义大厦”。

福绥境大楼呈Z字形,主楼8层,还有两栋副楼,当时矗立在一片低矮的平房中更显得鹤立鸡群。那时,能搬进这栋大楼,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仿佛进入了共产主义,让人羡慕不已。

按照城市人民公社运动的构想,大楼的住户家里没有厨房,楼里设有能容纳500人就餐的大食堂。一到饭点儿,全楼的居民都到食堂吃饭,吃完了抹嘴就走,连碗碟都不用刷。

在规划的草图中,这座公社大楼还设有托儿所、理发室、小卖部、保健室、开水间、公共厨房和厕所,以及男女更衣间和洗浴间等。大楼内无处不在的公共设施,给最初住在这里的居民绘制了一幅颇具理想主义的集体生活画卷。

除了集体主义的生活方式,福绥境大楼的各项硬件设施在当时也是最先进的。这里是北京最早有电梯的居民楼,居民上下楼不必腿儿着;每家每户还配置了带浴盆的洗漱间,福绥境大楼的设施水平堪称“豪华”。

实地探寻这座大楼的现状,还未走进大楼,就能够感受到它的不同寻常。除了古朴的外观,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栋大楼的“大”。

走进大厅,居民的自行车杂乱地停放在楼梯口处,不过抬头看,楼层空间的高度明显比如今的楼房高出不少,楼梯与楼道也很宽阔,如今即使楼道地面被灰泥覆盖,依然能让人感觉到这座楼当年的宏伟。

不过,现在楼内的住户大多已经搬走,房屋大门和窗子也被砌上的砖头封死,越往里走,就越感昏暗,反倒给人以压抑的感觉。

由于管理欠佳,原本楼中的三部电梯,仅有一部可以运作。楼内的墙壁斑斑驳驳,白墙发灰残破剥落,隐隐显露出富有历史感的口号;一些城市探险者来到这里,又给这里增加了新的涂鸦。

从楼梯间尚未封死的窗子向外望去,周边的胡同街巷一览无余。北边一排排拔地而起的高层住宅楼,仿佛是一面面墙,遮挡了城市的天际线。虽然楼内的居住环境并不理想,但这里仍然是不少人难以割舍的家。二楼的住户敞着家门,屋里的电视播放着新闻节目;四楼楼梯口是一位老奶奶的房子,刚刚洗好的衣服就晾在楼道里;六楼的一位大嫂撞好了门,牵着孩子去送他上学;住在七楼的一位住户,自家门前摆放着两个碗,一个盛着水,另一个装满了猫粮……。

到了下午三、四点钟,送奶工穿过黑漆漆的楼道,悄默声地把鲜牛奶瓶放进奶箱中;邮递员带着报纸走进大楼,塞在订户的门缝里。而在大楼外一处不大的花园里,一位大爷正在树荫下看着报纸,不一会儿又昏昏睡去。

随着时间的流逝,脱离实际的“理想国”被现实慢慢褪去了色彩。大食堂散伙了,居民们不得不在楼道里搭建起了形形色色的小厨房;楼道的管理渐渐松懈,液化气罐、煤火炉子、各种杂物堆满了公共空间。

1993年大楼被列为重大火灾隐患建筑,后虽经一系列整改,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05年,福绥境大楼正式启动搬迁工程。原先居住在这儿的300多户居民逐渐搬迁而去,如今大楼里只剩下最后的二十几户人家。

大楼里时常会有年轻人探寻这段历史

现在,北官厅大楼已经拆除,安化大楼还继续有人居住着,福绥境大楼是拆还是留引起很大争议。主张拆的理由似乎简单而又充分:大楼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塔寺很近,它的体积和高度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况且建筑本身已存在隐患。

主张保留的意见也值得深思:各个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文物遗存本身就是历史文化的载体。福绥境大楼是当时人们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生活的缩影,是那个年代的标志性建筑,保留它对延续城市历史进程,保持城市发展肌理的完整都很有意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6 , Processed in 1.07731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