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地处京东国门,人文荟萃。历史上,很多赫赫有名的大咖都与顺义零距离接触。 彼时,顺义或称狐奴(县),或称安乐(县),或称归顺州(辖怀柔县)。名字多次改变,地理位置始终未变。 顺义石幢(谢军摄影) 研究顺义30年,我深有感触、痛惜,许多闪闪亮的历史人物被雪藏。反倒是周边区县,主动来抢,大做文章,打造成了区域文化的名片。 最具有代表性的有邹衍、刘禅、窦禹钧三人。 第一个:邹衍(被密云区抢走) 邹衍像(常州淹城春秋乐园) 邹衍,战国诸子百家中阴阳家的杰出人物。受燕昭王之托,在顺义东北部浅山观测天象、气候,制定历法,指导农时,促进山区的农业生产。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汉书•艺文志》 邹衍采用律管飞灰的方法,研究燕山的地理气候,古人称作“吹律致气”。 邹衍吹律致气(石家庄植物园) 邹衍吹律致气的影响深远,一方面拉开了整个燕山地区农业文明的序幕,另一方面开启了中国天文历法“以律起历”传统的先河。 燕有寒谷,不生五穀,邹衍吹律,寒谷可种。燕人种黍其中,号曰黍谷。(东汉王充《论衡·寒温篇》) 早在2007年6月,密云区就将邹衍吹律的故事成功申请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黍谷山的传说”。 因为黍谷山的山头在密云区境内。密云认为,黍谷山也叫黍山,因邹衍曾教导乡民在山上种黍、谷等农作物得名。 格局一下拉低到脚踝。 邹衍千里迢迢来到燕国,被派来黍谷,就为帮助几个村民种地? 密云编出的这个故事,是在汉字简化后,望文生意的结果。繁体字“谷”指山谷,“穀”指五谷,完全不是一回事! 编的不圆,总会露出马脚。 事实上,黍谷山因黍谷得名。 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互派使者,频繁往来。 元丰四年(1081年),庞元英(庞籍之子,欧阳修的女婿)奉命出使辽国,经过顺州(今顺义)北部,见古驿道旁牌坊上有硕大的“黍谷”二字。 于是,记录下同行数人的一段对话: 余奉使北辽,过顺州,有黍谷坊。伴副使王仲渊指以谓副使文供备云:“观此,可知其寒也。《刘向别传》曰:燕地谷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吹律,召温气至,五谷生,至今名黍谷。”北辽士子多燕人,故亦颇知学问也。(《文昌杂录》) 一千年前,人们还知道“黍谷”、“黍谷山”的本意,在谷不在山。 黍谷山之南,是邹衍吹律旧地,附近有锁风洞。 锁风洞(舞彩浅山茶棚段) 锁风洞位于顺义区境内,鞑子沟的东山坡。 无论冬夏,洞内都冷风飕飕。传说中,邹衍用音律,将二风神锁于洞内。 黍谷山有风洞,洞口风气凉冽,盛夏人不敢入,后人遂名之邹子祭风台。(顾炎武《昌平山水记》)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历史地理泰斗尹钧科认为:古代,今密云南部、顺义北部的浅山地区都叫黍谷山。 可以肯定的是,“黍谷”(或称“寒谷”、“燕谷”)就是顺义东北部与密云分界的舞彩浅山。 诗仙李白作诗《邹衍谷》: 燕谷无暖气, 穷岩闭严阴。 邹子一吹律, 能回天地心。 这是李白写到顺义的唯一一首诗篇。 点一下,更精彩: 顺义舞彩浅山,李白的偶像邹衍在此观察天象 第二个:刘禅(被朝阳区抢走) 刘禅(shàn),小名阿斗,三国时期刘备之子。皇二代。 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调集十八万军马,兵分三路,势如破竹、长驱入蜀。 十一月,成都被包围。兵临城下,后主刘禅打开城门投降。 蜀汉灭亡。 《三国演义》刘禅剧照 第二年春,刘禅全家、西蜀旧臣全部迁往洛阳。司马昭以魏元帝名义,封刘禅为安乐县公。 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策命之曰: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临轩,使太常嘉命刘禅为安乐县公。《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他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也”,最让人印象深刻。 西晋初,安乐县就设在今顺义区西部。 有人说,县城依旧选在汉代安乐城,地址未变。位于温榆河东岸,今后沙峪镇古城村北。 湿馀水又东南流,迳安乐故城西。更始使谒者韩鸿北徇,承制拜吴汉为安乐令,即此城也。《水经注·湿馀水》 湿馀水即今温榆河。 持此观点者,清初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以及《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分册》(北京市文物局主编,2008年出版)。 有人说,县城另选址,向东北迁至今马坡镇衙门村,位于潮白河西岸。 沽水又南迳安乐县故城东,<晋书·地道记>曰:晋封刘禅为公国。俗谓之西潞水也。《水经注·沽河》 沽水是白河的旧称。 《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持此观点。该书成于北魏末年(六镇起义暴发前后)。郦道元历览群书,监察百官,宣慰六镇。 山西大同郦道元像 郦道元因公因私,考察过温榆河、潮河、白河三条河的全部河段及重要支河,对沿途古迹、历史事件、人文掌故详细记述。 此时,距刘禅被封安乐县公250年左右;距刘渊起兵反晋,打响永嘉之乱第一枪不到220年。 值永嘉大乱,(刘禅)子孙绝灭。《三国志·蜀书·太子璇传》 永嘉之乱导致西晋灭亡,几个游牧民族轮番入主、糟蹋中原。刘禅的子孙也被屠杀殆尽,安乐城沦为瓦砾。 PS:匈奴贵族刘渊称帝后,宣布自己祖先和汉朝公主和亲,自己身上流着部分汉朝皇家血液,最有资格继承汉朝法统,为蜀汉平反,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十六国春秋》 郦道元距此时间较近,记载此事的文档、口耳相传的逸事都十分丰富。因此,他的观点最可信。 顺义区马坡镇衙门村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尹钧科口述:20世纪80年代初,衙门村附近还能看到西晋古城墙的遗迹。 大量史实摆在眼前,仍有朝阳群众眼睁睁枉顾历史,热衷坚称刘禅的封地安乐城朝阳区东坝(郑村坝)。 郑村坝码头(东坝公园) 理由是,清代通州举人刘锡信的一段自嗨: 今州城(通州)西北二十里有安德乡,地名坝上,通州称曰北坝,都人称日东坝,即郑村坝也。明设御马苑于此,其故城尚存。疑安德乡即安乐故县,安德为安乐之讹,以音相近而误耳。明御马苑或因安乐故城遗址增筑,今莫可若矣。《潞城考古录》 郑村坝为元代阜通河(今坝河)上七座坝闸之一,元代即得名,曾隶属于通州潞县。 明、清时,隶属于顺天府大兴县。当时,通州人称北坝,北京城里人称东坝。民国36年(1947年)属北平市郊一区,1949年6月属北京市第十三区,后相继隶属东郊区、朝阳区。 行政隶属一直在变,地名也在变。 刘锡信的原话是:“疑安德乡即安乐故县,安德为安乐之讹,以音相近而误耳。明御马苑或因安乐故城遗址增筑,今莫可若矣”。 一段似是而非、带疑问语气的话,却被朝阳群众拿来大做文章。 甚者,还引经据典,搜罗出北宋《太平御览》的一句话来自证。 PS:《太平御览》编写,始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十月。 再PS:北宋年间,今北京地区属于辽国。《太平御览》的作者对北京地区没有任何考证,全凭想象和查阅古籍。 尽管如果,朝阳区很多书籍、文章都采用了刘锡信的观点。 东坝河 研究《水经注》和元代坝河的河道图,无论是河流走向,还是古城遗址的位置,安乐城都不可能在今朝阳区东坝。 《水经注·沽河》记载沽水(白河)流经安乐县故城东,再往西南流才与湿馀水(温榆河)汇流。这与1939年以前的潮白河与温榆河走向相近。 郑村坝遗址 民国廿八年(1939年)大洪水,潮白河改道,在今顺义区李遂镇境内,向东流入箭杆河的河道,形成现代潮白河水系。 东坝在潮白河(白河)以西,中间还隔着温榆河(湿馀水、漯余水)。 如果按刘锡信的说法,刘禅的封邑安乐城不仅在沽水西侧,还在湿馀水之西。 尽管历史上潮白河、温榆河的交汇处在摆动,但古人也万万不会隔着温榆河,就称安乐故城在沽水(白河)西岸。 即使刘禅封地安乐城真的在东坝,郦道元也会记在水经注的《湿馀水》篇章,而不是在《沽河》篇章。 点一下,更精彩: 安乐古城及刘禅封邑在顺义,是不争的事实 安乐县百姓,养活刘禅(阿斗)这个亡国之君 《水经注》中的两座安乐城 第三个:窦禹钧(被天津蓟州区抢走) 《三字经》 窦燕山,本名窦禹钧,因《三字经》而扬名天下。 学而优则仕。 成语“五子登科”,讲的是窦禹钧培养五个儿子(分别是窦仪、窦俨、窦侃、窦偁、窦僖)读书成材,相继及第的故事。 民国时,罗振玉结合《史宋》及洛阳出土的《窦禹钧残墓志》考证,窦禹钧生于唐咸通十五年(874年),去世于后周显德二年(955年),享年82岁。 五子登科 窦家在幽州节度使(也称卢龙节度使、范阳节度使)的管辖范围内,世代做官。 窦禹钧的祖父窦逊,做过玉田县(今河北玉田)的县太爷;他的爸爸窦思恭,做到了妫州(今北京延庆)司马(公安局长)。 《宋史·窦仪传》记载: 窦仪,字可像,蓟州渔阳人。曾祖逊,玉田令。祖思恭,妫州司马。父禹钧,与兄禹锡皆以词学名。禹钧,唐天佑末起家幽州掾,历沂、邓、安、同、郑、华、宋、澶州支使判官。周初,为户部郎中,赐金紫。显德中,迁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致仕。 家大业大,有权有势。 初入官场,窦禹钧在卢龙节度使(也称幽州节度使)刘仁恭父子的手下做幽州掾(掾:掾吏、小公务员)。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刘仁恭之子刘守光杀兄囚父,独据幽州,自称为帝,建国号大燕,直到后梁乾化三年(913年)十二月为晋王李存勖所灭。这年窦禹钧40岁。 幽州节度使势力范围 40岁左右,窦禹钧离开幽州地区,先后在后梁、后唐、后晋的沂、邓、安、同、郑、华、宋、澶等州做过支使判官(地方长官的僚属)。后周初,升任户部郎中(从五品),赐金紫。显德中,再升迁为太常少卿(正四品)、右谏议大夫(正四品)致仕(辞去官职、退休)。 妥妥开挂的人生。 五子登科 这中间,窦禹钧的五个儿子相继长大成人,登科及弟,在朝廷做官。 《宋史·窦仪传》记载: (宰相)冯道与(窦)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缙绅多讽诵之,当时号为窦氏五龙。 唐代幽州蓟州归顺州的位置 (《河北通志稿》) 40岁前,窦禹钧生活在幽州、蓟州、归顺州这些地区。 窦家的居住地,古人记载模糊,今人解读差异大。 (1)北宋范仲淹只说,“窦禹钧,范阳人”(《后周右谏议大夫窦禹钧阴德碑》)。是范阳郡?是范阳县?还是范阳节度使的地盘? 没有答案。 唐代州改郡、郡改州,反复多次。因此,幽州等于范阳郡。《新唐书·地理志》 (2)《宋史·窦仪传》的开头称,“窦仪,字可像,蓟州渔阳人。”窦禹钧长子窦仪的祖籍蓟州渔阳。 是渔阳郡?还是渔阳县? 同样没有答案。 同样,由于州郡改称,蓟州等于渔阳郡。《新唐书·地理志》 今天津市蓟州区(起码有三处)、河北省遵化市(一处)都宣称有窦燕山的墓,实为借名人声望,包装宣传,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 1992年5月,天津市蓟县(今蓟州区)人民政府公布“窦禹钧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6月立碑。 2018年11月,蓟州区批准将“窦燕山传说故事”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1年,窦燕山传说故事正式递交了申请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仅是其中一例。 窦禹钧墓及碑(蓟州区龙前村) 事实上,这些墓压根与窦禹钧没有半毛钱关系,最多是窦姓晚辈族人为怀念他设立的衣冠冢。 窦禹钧及长子窦仪、次子窦俨的墓志相继在洛阳出土。可见,窦禹钧的墓在洛阳。 三块墓志的记载与《宋史》相应,均指向此事。 父(窦禹钧)卒,归葬洛阳。《宋史·窦仪传》 唐代至辽代,蓟州(唐代也称渔阳郡)包括渔阳县、三河县、玉田县等3个县。 其中,渔阳县包含今天津市蓟州区和北京市平谷区,三河县包括今河北省三河市、北京市顺义区东部、平谷区西部。 开元十八年置蓟州。有鲍丘水。《辽史·地理志》 鲍丘水是潮河的旧称,曾从顺义区东部流过。 历史上,潮河多次迁徙,向西改道汇入白河。潮白汇合处也不断北移。 顺义境内的鲍丘河遗迹 今顺义区东南(杨镇、北务镇、大孙各庄镇)及三河市内,仍有鲍丘河,起排水泄洪作用,为古潮河的河道遗迹。 今顺义区蔡家河、汉石桥湿地(杨镇、李遂镇),也是潮河古河道。 汉石桥湿地 汉石桥湿地 可见,今顺义东部曾属蓟州三河县管辖。 (3)幽州节度使地盘内还有个归顺州(今顺义),为安置内迁的契丹人设置的羁縻州(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州、自治县),紧邻幽州、蓟州、檀州(今密云)。 康熙《顺义县志》、民国《顺义县志》记载,窦禹钧居住地在顺义县东南,今汉石桥湿地(县志称“南海子”)附近。 归顺州归化郡本弹汗州,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以内属契丹别帅析纥便部置。开元四年(716年)更名。县一:怀柔。《新唐书·地理志》 唐末,归顺州简称顺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顺州为顺义县。 康熙《顺义县志》、民国《顺义县志》都记载,窦禹钧曾居住在今顺义区李遂镇的窦各庄。 窦燕山故里:在(顺义县)治东(南)二十里南海子。康熙《顺义县志》 南海子就是汉石桥湿地的旧称。 古代的水资源丰沛。湿地濒临箭杆河,又是潮河的故道,地势低洼,雨水、泉水都往此处汇聚。 因此,湿地面积远比现在大了很多。 海子:一在田家营西,容蔡家河水,面积广大,多植苇。民国《顺义县志》 窦各庄,在箭杆河西岸,去清水沿相近。《黄志》载,窦燕山故里,其诗云“南河自昔出名宦”,谓窦为南河县人(按,燕山以地名人,考阴山山脉东迤者,分燕山、松关诸山,横亘河北省北部。府志载窦为蓟县,系根据窦为渔阳人,实则渔阳古郡在密云南境、或通县北,均与顺义相近。今考窦各庄东北为南海子,附近有古城遗迹,黄成章曾亲访其地,考为南河故城)。民国《顺义县志》 窦各庄今写作豆各庄 康熙年间,顺义县令黄成章按迹循踪,考察这段由来以久的传闻,在村中找到窦家故居遗址的痕迹和若干线索。 顺义历史上曾多次为窦燕山立碑。今只剩下一块,在顺义区文物研究所院内。碑文为“窦燕山先生故里”。 窦各庄,今写作豆各庄,成为李遂村下辖的自然村。 豆各庄的街道 豆各庄公交车站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2:09 , Processed in 1.08362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