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中心,有一组金碧辉煌的建筑群,殿宇重重、楼阁层层、千门万户、巍峨庄严,这就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宫殿 ——紫禁城,又名大内,现称故宫。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故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先后有2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其名得于紫微星恒。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它星座, 三垣为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中央,因此是代表天帝的星座。 天帝到高无上,而人间的皇帝也是至尊的,所谓“太平天子当中坐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于是,我国古代建筑大师们以其非凡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设计建造了这座人间最富丽堂皇的宫殿,紫禁城也就成为世界建筑史上最著名的绝作。 明代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朱棣下令修建北京皇宫,主要设计人有扬青、蒯福、蒯祥、蔡信、蒯义、蒯纲等;全国著名工匠10多万 名;民工100多万名。 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宫殿基本建成。 紫禁城以南京宫殿为蓝本,在元朝大内的旧址上进行建造,所需材料来自全国各地。 木料:明朝使用取自云、广、川、贵等地的标楠木,清朝使用取自取自东北长白山的松木; 砖料:城砖为山东临清等地料来自北京房山 县、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盘山、花岗石来自曲阳县; 琉璃瓦件:由和 平门外海王村(今琉璃厂)的“西窑”承烧;宫殿墙壁所用颜色:红色颜料产于山东鲁山(加工在博山)、杏黄色颜料产于河北宣化的烟筒山…… 紫禁城里三大殿建成,朱棣迁都北京,可御殿不到百日,三大殿即被 焚毁。朱棣害怕“违背天意”,不敢再建,权以奉天门为听政之所,这就是明、清两代皇帝“御门听政”的起因。 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 英宗朱祁镇下诏重建紫禁城,此后多次被焚,又多次重建,其中以清代乾隆时修建最多、耗资最大,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辛亥革命以前,故宫戒备森严,绝不允许庶民进入,名为紫禁城就有这个原因。 1914年,故宫对外开放,但范围极小,票价极贵,游人寥寥。 1925年10月10日,入宫博物院举行开幕典礼,正式对外开放。 作为帝王宫室,故宫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宝库,收藏有大量珍贵文物。 辛亥革命以后,故宫文物大量散失,尤其是1931年“九·一八”后, 宫内2972箱文物被运往南方,后运往台湾。 解放后,人民政府除多次对故宫进行修缮外,还清理出藏品100多万件,其中国宝级的有商代青 铜器“三羊尊”、唐代画家卢楞伽“六尊者像”、宋徽宗“听琴图”、元 代“釉里红瓶”、明永乐“白釉僧帽壶”、清代金印和珠宝等等500多 件。 此外还在社会上征集到文物21万多件,其中珍品有西周时的“虢季 子白盘”、春秋时的“立鹤壶”、晋陆机“平复帖”、隋代展子虔的“游 春图”、唐代诗人杜牧的“张好好诗卷”、五代时董源的“潇湘图”、顾 宏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黄荃的“珍禽图”等等,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28 , Processed in 1.09099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