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宫太和殿前,西南角有一个石亭,亭子里放着一个量器,是清代乾隆年间制造的,叫做嘉量。 因为嘉量的体量较小,为了和另一端的日晷和谐对称,所以将嘉量置于石亭之中,石亭又放在一个汉白玉须弥座上。 ▲太和殿前的日晷与嘉量 ▲太和殿嘉量 这个嘉量由五个容量单位组成,从大到小依次为:斛(hú)、斗、升、合(gě)、龠(yuè)。量器的主体部分,中间被隔开,上部为斛,下部为斗;量器的左边为升;量器右边的部分,中间也被隔开,上部为合,下部为龠。 ▲嘉量结构图 图:网络 这件量器是根据“二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的古制设计的。 在乾清宫前,也有一个嘉量,不过是圆形的,也是由五个容量单位组成,和太和殿前的一样,只不过一个是方的,一个是圆的。 这两个嘉量,都是参考王莽时期的“新莽嘉量”制作的。 ▲乾清宫嘉量 新莽嘉量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后,改国号为“新”,为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显示自己的皇权,就命人依照当时的学者刘歆的考订,铸造了一件标准量器,以它作为全国称量五谷容器的标准。 这件量器以青铜铸造,以示传之久远,永垂典范,并定名为“嘉量”,史称“新莽嘉量”。 且不论历史上王莽的是非功过,他下令制作的这件标准嘉量,设计巧妙,数据精准,铸艺精良,被后世视为度量衡的楷模,历代都奉之为国之重器。 ▲新莽嘉量 新莽嘉量由五个量体组成,主体是一个大圆柱桶,桶的下部有一隔层,隔层上方是斛量,下方是斗量;左侧的小圆柱桶是升量,底在下端;右侧是一个中有隔层的小圆柱桶,隔层上方为合量,下方为龠量。斛、升、合三量开口向上,斗、龠二量开口向下。 它们的进位关系是:1斛=10斗,1斗=10升,1升=10合,1合=2龠。 在新莽嘉量上面,铸有二百一十六字的铭文,详细记述了铸造这件量器的缘由,以及各单件量器的容量及尺寸等。 ▲新莽嘉量铭文 图:网络 嘉量的每一个单件量器上,都刻有分铭,详细记载了该量的形制、规格、容积及与他量的换算关系,例如斛量上刻的分铭是: 律嘉量斛,方尺而圜其外,庣旁九厘五毫,冥百六十二寸,深尺,积千六百二十寸,容十斗。 铭文中所指的“律”,指黄钟律。黄钟律是古代十二音律中的一种,古人对之极为重视,认为它是万事万物之本,制作如此重要的量器,当然也要以之为本。因此,所谓“律嘉量斛”,就是说,该斛是依照黄钟律制定出来的。 能发出黄钟音调的律管,恰好能容1200粒黍,而一龠也正好容1200粒黍,所以,律管的容积,就是龠的标准。嘉量由此与与黄钟律建立起联系。而且,在敲击嘉量时,还能发出符合黄钟律音高的声音来。 正因为新莽嘉量设计如此巧妙,合五量为一器,所以历代都对之极为珍重,被奉为法家重器,珍重收藏。 紫禁城的嘉量 据《清史稿》记载,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京城外有百姓在耕地时,挖出来一件青铜器,当地官员得知后,就将该青铜器买下来,献给乾隆皇帝。 原来,这件青铜器竟然是新莽时期的量具——嘉量。新莽嘉量重现世间,乾隆皇帝欣喜异常,认为这是天意,应该在宫中设置嘉量。 于是,乾隆皇帝以“新莽嘉量”为依据,并参考唐太宗时期的方形“嘉量”,制造出两个方形和两个圆形“嘉量”。 乾隆皇帝把其中两圆一方三个“嘉量”,分别置放在紫禁城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将另一只方形“嘉量”,送到盛京,放置在沈阳故宫崇政殿前。 乾隆之所以对新莽嘉量如此重视,是因为当时的度量衡比较混乱,获得了圆形的新莽嘉量后,乾隆又考校了唐太宗时的方形嘉量图式,从而制出了圆、方两种嘉量。乾隆皇帝还写了一篇御制铭,用满、汉两种文字刻在嘉量的器身上,要将嘉量“列于大庭”,让子孙后代“永保用享”。 ▲太和殿嘉量 图:故宫博物院 “嘉量”虽不是名贵的宝器,却是国家重器,所谓国家标准。所以,在皇宫重要的大殿前,设置嘉量,代表皇帝有受量的权利,和日晷一样,是皇权的象征。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0 , Processed in 1.07935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