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山河联防之范例:北京明代关堡——沿河城关堡

2023-11-12 13:27|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袁琳溪 魏侨|来自: 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

摘要: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选取90处长城城堡以及与长城文化关联的村落作为传统利用区,提出“统筹百个长城文化村镇的百年传承建设指引”。长城沿线的村镇,因为有人,就有了烟火、有了故事、有了活 ...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选取90处长城城堡以及与长城文化关联的村落作为传统利用区,提出“统筹百个长城文化村镇的百年传承建设指引”。长城沿线的村镇,因为有人,就有了烟火、有了故事、有了活力、有了传承。

沿河城村是京西著名的中国传统村落、是长城重要关堡,以往文章中多有提及,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今天我们从沿河城相关碑刻与古图中一窥沿河城历史,希望能有些新的发现。

图1 沿河城与永定河(由西向东拍摄)

01
沿河城关堡与长城防御体系

沿河城关堡地处北京市门头沟区西北崇山峻岭的大峡谷中,位于北京母亲河——永定河与其支流刘家峪沟交汇处的一处地势较高的台地上,南倚山脉、北临河流。这一区域处于著名关口居庸关与紫荆关之间,明代属真保镇紫荆关所辖,这里有山地险要可以凭恃,又有江河水道可以流通,虽然形成不了大规模的战场,但作为险要通衢,成为了战略要地。

图2 沿河城与居庸关、紫荆关、永定河位置关系示意(在《宣大山西三镇总图》上标绘)

沿河城在明代长城军事防御体系中位置特殊、地位重要,是沿字号长城防线的枢纽。
从地理位置上看,沿河城刚好位于南北、东西沟谷交汇处,在此修筑关堡与刘家峪沟内诸隘口以及黄草梁段长城墙体共同形成东西向防区,与永定河入山北口猪窝堡及山前敌台形成南北向扼守永定河主河道的防区。
东西方向,刘家峪沟是由沿河城断裂带深切河谷而形成,连接了沿河城及其西侧石羊沟、龙门沟等众多西北东南向沟谷,京西著名的西奚古军道便是在此开辟出来的,古时也称为皇太妃岭道,联络了军都陉与蒲阴陉以及居庸关、紫荆关和倒马关内长城三关隘。根据《四镇三关志》记载,“沿河口下隘口十七”,其中十一个隘口为“景泰二年建”,《西关志》中的记载也印证了这一说法,但所记录的十一个隘口名称中未有夹耳安口,而是支锅石口,出现这一不同的原因目前不得而知,后六个隘口为正德十年至隆庆二年期间所建。

图3 沿河口下辖十七隘口(在《四镇三关志》舆图上标绘)

南北方向,永定河以北出山峡段为延怀盆地,明代属宣府南山路辖。古代跨长城军事防区,现今为北京与河北省界,一直以来对永定河山峡段的长城情况关注较少。

最近查阅《乾隆永定河志》一书,其中的《永定河源流全图》上不仅绘制了河湖水系,同时也详细标注了永定河沿线长城及重要关、堡、敌台等军事设施。在永定河山峡段的图上可以清晰看到永定河入山北口处有东西两座敌台(敌楼),附近还标有水关、猪窝堡等关、堡,该区域现属于河北省怀来县官厅镇,当地现保留有名为水关、珠窝的村庄。查阅长城资源数据库推测图上所示的两个敌台或为史庄6号边墩和官厅镇边墩。沿永定河继续向南到沿河口位置出现了“D”字型图案的关堡,即为沿河城。可见,沿河城选址于具有重要军事作用的交叉口位置,既进行东西防御又把控南北侵袭。

图4 永定河山峡段的长城(在《乾隆永定河志》舆图上标绘)

图5 沿河城周边视域分析(黄色为沿河城可视域、绿色为黄草梁可视域)

通过可视域分析可以更加直观的理解沿河城选址及军事防御布局。沿河城不是只通过一座关堡设防,而是关堡与敌台、烽火台、墙体之间相互配合、弥补各自视线上的盲区从而达到控扼全域的目的。尤其是在沿河城关堡这个区域,以关堡为中心,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均有不同设防,利用可视域分析进行比对,在关堡的基础上依次添加四个方向的防御设施,可以获得不断叠加的可视域结果。从结果判断壹号、贰号敌台负责永定河上游方向,东岭城墙负责永定河下游方向,叁号、肆号、伍号敌台负责石羊沟方向,而南山两座烽火台所在地势最高,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刘家峪沟整条沟内的情况,视域范围最西可达天津关附近。

图6 沿河城周边长城资源分布示意图

02
沿河城关堡的建筑形制

图7 沿河城关堡平面图

沿河城关堡西南东北朝向,位于现沿河城村的核心位置,保留着非常完整的关堡墙体和城内格局。关堡周长1182米,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50米,城的东墙、西墙、北墙为直线,南墙沿山势为弧形,整体呈南高北低的“D”字形。关堡东西设城门,东门为“万安门”,西门为“永胜门”,南北设有券形水门,北城墙面对永定河,设马面。
图8 沿河城西门“永胜门”

图9 沿河城南城墙

图10 沿河城南城墙上石砌女墙

城门高约6米,内部碎石、夯土填芯,外侧底部条石砌筑,上部城砖包砖;城墙高4-5米不等,内部碎石、夯土填芯,外侧毛石包砌,白灰勾缝,墙顶有河卵石垒砌垛墙,墙高1.5米,石灰罩面。

03
沿河城的石碑

也许是身处山区石材丰富,沿河城周边发现多块石质碑刻,如魏氏先茔碑、沿河城守备府碑、沿河口修城记碑、明代毛立芳墓碑、修真武庙题记碑、沿河城革命烈士纪念碑等。这些石碑就像一本书的前言、总序,通过碑中的文字我们可以窥见一段历史一段故事,它可能是一个人的生平、一个家族的过往或是一个城的兴衰。

《魏氏先茔碑》
按照文献记载是先有沿河口后有沿河城,但追述沿河城村的历史则更早,有说法是辽金时期就已成村,尚不知其出处,反而是沿河城村现有的一块石碑反映了明中期沿河城村的一些情况,这块碑名为魏氏先茔碑,明正德八年(1513年)由魏敬祖的第四代后人所立,根据碑文记载,魏氏先祖原籍淮安府邳州睢宁县人(今江苏省睢宁县),其中一代名曰魏敬祖的人巡游至此(具体年份不详),当时的沿河城村称为“青白口社沿河三岔村”,根据明代屯田区域的土著农民与新来的移民,分别以“社”和“屯”编为里甲,可知当时的“青白口社”应是由土著农民构成的。后来魏氏定居于此,在沿河城五百余年薪火相传,其后代逐渐成为屯田戍守之人。至于魏氏为何会从遥远的江苏来此,根据当时的一些人口政策的记录,《明太宗实录》卷22,记永乐元年(1403)八月甲戌,“简直隶苏州等十郡、浙江等九布政司富民实北京”,而《大明会典》卷19做了具体描述,“令选浙江······扬州、淮安、庐州······等府······充北京富户,附顺天府籍,优免差役五年。”可知魏敬祖作为淮安人,可能是受当时北上政策的影响巡游至此,魏氏一族可以说见证了沿河城从一个普通屯田小村逐渐成为长城重要关堡再到现今北京京西著名古村落的全部历史发展过程,是一份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11 《魏氏先茔碑》     图12 《沿河口修城记碑》

《沿河口修城记碑》
记载的是沿河城建城缘由。现沿河城西门“永胜门”前矗立着一座石碑,题为《沿河口修城记碑》,大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所立,“国家以宣云为门户,以蓟为屏,而沿河口当两镇之交,东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浑河荡荡,襟带其左,盖腹心要害处也……”。因此修建守御城池,防御北方入侵,屯兵守备。

《沿河城守备府碑》
记录的是沿河城守备府的情况,该碑为明天启四年(1624年)由“守备沿河口地方都指挥张经纬”所立。碑载:“沿河城守备设于嘉靖三十二年,城建于万历六年。万历二十二年李化龙并议偏处之敌台关隘,条陈便于声援。……”碑下半部刻有十九任沿河口军事将领名号、官职、籍贯、到任及升迁时间等。

《沿河城革命烈士纪念碑》
近代,沿河城英雄人物辈出。沿河城革命烈士纪念碑记录着63位革命烈士的英名,其中抗战时期牺牲45人,解放战争时期牺牲16人,抗美援朝时牺牲1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1人。该石碑位于沿河城东门外,建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碑阳是焦若愚题写的“沿河城革命烈士纪念碑”十个大字,碑阴由索宝林先生书写。

图13 沿河城革命烈士纪念碑

04

今日沿河城村

沿河城村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沿河城重点片/区中的核心展示园,是再现长城文化与西山永定河文化交织生长的重要节点,肩负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生态守护者”的角色,未来将重点发掘“长城+红色文化”特色,全面提升历史文化展示综合水平,调养生态基底、激活村落活力。

这座因战而筑,因兵而兴的古城,将在褪去军事要塞作用回归恬静村庄之后,逐渐成为太行余脉、永定山峡深处一道愈加清雅别致的风景。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30 04:34 , Processed in 1.09272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