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边关要隘洪水口

2023-11-26 11:08|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任成壮|来自: 京西纪事】

摘要: 在斋堂川最西北方的灵山脚下坐落着一个景色秀丽、民风淳朴的军户村。此村,因恰在三山两谷交汇处,每逢雨季常有山洪暴发,洪水绕村前而过,所以得名洪水口。又因洪水口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明代在边关要隘驻守的 ...

在斋堂川最西北方的灵山脚下坐落着一个景色秀丽、民风淳朴的军户村。此村,因恰在三山两谷交汇处,每逢雨季常有山洪暴发,洪水绕村前而过,所以得名洪水口。又因洪水口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明代在边关要隘驻守的军人,不但是终身为职,而且还是世代相袭,家属随军,随着时间的延续和军民的增多,随军的家属除了国家拨发的粮饷外,也在军营外围及周边开垦些山坡,荒地,种植些黍菽杂粮,以调充炊食之用。由于军户的繁衍生息,所以,主要由军户组成的村落便随之形成,洪水口就是典型的军户村。

洪水口村古有“两山排闼,一夫当关,车不能环辕,骑不能成列”之说,是京西著名的边关要隘。所以,自明朝起就在沿河城至小龙门一线建筑了17座敌台(含空心敌台15座,实心敌台2座)、6座烽火台的内长城,城墙长约40公里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甚为壮观。其中,在沿字17座敌台中,洪水口有沿字12、13、14号敌台,还有连接敌台的城墙约155米长,三座敌台成品字形鼎足矗立在三山之中。此外,洪水口还设有坚固的城池,城池中有正城二道,过门一座,南北水门二空……城池原有额定守军10名,后又添保定卫春秋二班备御军22名,共同守卫着这一边关要隘。

洪水口不但是17边关隘口之一,还是京西“右五口”中的重要隘口(沿河城以西的天津关、东小龙门口、梨园岭口、洪水口和西小龙门口被统称为右五口)。其实,原本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形成了路,所以,最初的路都是人为走出来的,洪水口也是如此,它以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诸多条道路通往各隘口……从中并串联起来了村落、庙宇、河廊、景观等以及民俗、民风、民情……进而折射出了当地人们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生活状态等一系列现象,这些表象无一不与道路有关,而这些道路经过历代不断的完善,修整,使用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早已成为了军道或香道或商道或……无论是什么道,都为洪水口村,斋堂川,甚至北京的发展、交往和方便人民群众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了解洪水口边关要隘的道路往来也是了解洪水口村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话说洪水口村边关要隘的重要,就得从北京及斋堂川所处的地理位置说起。北京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建城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辽代曾设为“南京”,金代为“中都”,元朝为“大都”,明(洪武)、清两朝则被定为“京师”。北京为什么能使各朝代所倚重呢?究其原因则是“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即北京具备最基本的三个条件:一是交通便利;二是物产丰富;三是特殊的地理位置。

北京之美,美在西山。何谓西山?西山是指北京西郊诸多山的总称,这些逶迤而来,犹如青龙横卧的南北走向的山脉是太行山脉的余脉,它南邻房山境内的拒马河,北至昌平县南口,与燕山山脉西端的军都山隔隙相望,与北京母亲河永定河交挽拥抱,山水相连、山环水绕、林麓苍茫的绝佳胜景为北京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神秘。北京西山之所以叫做西山,据古籍载“以其西来,号曰西山”。西山地处北京的上风上水,它是集风景秀丽,山川隽秀,山雄水曲,天蓝地阜,物产多样,林密草厚,鸟语花香,泉溪流淌,景色宜人之地,它既适合修行人在此繁衍悟道,修心养性,又具有北京的“神京右臂”之称。特别是位于京西腹部的斋堂川坐落在东灵山与百花山之间的夹着地带,它既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交错分布地区,又是中国古代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过渡地带。所以,西山地域总被皇家和宗教所重视,历代皇帝或各宗派都蜂拥而至,想在西山占有一席之地。这里不仅有皇帝修建的城池、城堡……并派驻军人戍边,还有在隘口险处修筑的长城、敌楼、炮台等军事设施来增强抵御外敌入侵的防护。这里不仅有皇亲贵胄在此修建的陵墓、陵寝、地宫……还有各宗各派在此修筑的寺庙、道观、教堂等等,都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遗产、遗迹及遗址……

斋堂川是门头沟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早在11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1万年前“东胡林人”就佩戴上了海产品制作的饰物,6千至7千年前就用上了陶器制品,之后草原游牧部落又越岭进入斋堂川来掠夺“抓秋膘儿”的食物;这里经炎、黄部落在涿鹿战胜蚩尤部落以后又成为进入中原地区的主要通道之一。所以,自春秋战国以来,历代军事战略家们都纷纷把目光瞄向了以斋堂为中心的北京西北部地区。首先是东汉时期佛教的进入,辽金时期的道教的发展渗透,元代天主教也随之而来建起了教堂。另外,以斋堂川丰饶的物产又吸引进来了谋生谋财之人的陆续涌入,进驻……这一切的频繁活动形成了不少的山间小径,随后由山间小径逐渐变成了比较相对固定的悠幽通衢古道。
首先是自洪水口村向南经苇子地、大台儿、双塘涧、至郑家台,再从三岔路口上109国道,此道被称为“洪水口南道”。南道既是进入洪水口村的主要通道,也是出村的必经之路。

此道一路高山流水,峰奇谷峡,路曲树秀;两侧梯田层层而降,地面平整如台,墙堰如切削一般令人赞叹;偶尔还有鹞鸾鹊鸦或在蓝天白云间盘旋或当空呜呼,使得山谷中声回荡漾……;时而坡上还有跳跃的山鸡、野兔、松鼠、斑鸠……眼前的一切使平静的景色中增添了几分灵动的气息;沿卧在梯田里的弯弯曲曲的泄洪渠如山岭上的城墙随山就势,渠中山泉汇聚淙淙鸣鸣,犹如一幅人工打造的立体风情画卷惟妙惟肖;两厢植被青翠欲滴,梯田间还有劲松点缀,这使得山间古道更加曲径通幽动人心弦;两侧山峦南北相呼,若即若离,时而敞开时而交臂,层层叠叠峰回路转,既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虑,又有“水尽路穷之忧”。尽管此道已被修建的三级柏油路所替代多年,但是,人们对它的印象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从洪水口村西进入大地沟为洪水口西道,西道又称为“灵山南道”。又因,相传达摩祖师应梁武帝之邀北上时,曾路经此道前行到河北省涿鹿县的魏地(现河北省魏县),所以,此道亦称“达摩古道”。达摩古道沿途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两侧山峰夹天如线,山石玲珑峭削,直上直下。行人每向前一段就有石壁侧身而立,壁下溪水潺潺流过与古道相伴而行。道路两旁奇花异草漫山遍野,其中既有珍奇植物,又有名贵草药,还有很多的天然鲜果。偶尔你还可能遇到珍惜的褐马鸡、金雕……出没于山林之间,继续沿古道前行3公里左右的两侧石壁更加陡峭,山坡上的翠柏参天,树荫遮日,眼下似乎被一石门所隔断的神奇景观“半掩石门”,走出半掩石门后的不远处,耳边不时有泉水叮咚的声音,猛一抬头忽然望见崖壁上有一瀑布从天而降,瀑布上的水遇山石的阻挡后一波三折地悬挂在石壁之上,形成了著名的“三叠泉”景观。离开三叠泉两侧山势豁然开朗,攀阶而上就会看到一片满目涨绿的水面,水面平静如镜,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更让人叫绝的是池边唯有疑似龟石状的“金龟”欲下水畅游,却被一横亘的黑色大石挡住去路。沿古道继续前行还有尼姑庵遗址和舍利塔一座,残碑一通,残碑上记载着灵山古称“天云山”字样,因灵山又分东、西两座,所以,此灵山故称东天云山。

此道由尼姑庵遗址向西有一岔道。一路向北可达灵山主峰看“化凌寺”和附近的古长城以及石砌城墙、烽火台等遗址;另一路向西越岭下山至河北省涿鹿县的孔涧……。沿路再往南可到野三坡、房山、涿州……;向北可达矾山堡、蔚县……。此道如今已被洪水口村改造修建成了“聚灵峡”景区。沿聚灵峡景区继续拾阶而前行可直达“灵山”景区。
自洪水口村北行不远处就到了“二帝山森林公园”大门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右侧崖壁上观音菩萨手中玉净瓶口汩汩流出的泉水,这股泉水俗称“东流水”或“冬流水”。沿此道继续拾阶迂回盘旋而上路经石人看宝、断肠崖、僧帽岩、猴子观山、六郎山、白石门……可直至江水河村,一路上崖壁陡立,形态惟妙惟肖,绿树成荫,清静阴凉,确有“古道悠幽”之感。洪水口至江水河古道已被洪(水口至)江(水河)公路所替代,目前,仅有少量的几段古道遗存斑驳可辨。

若从洪水口东出村,有山路可达黎元岭村,黎元岭也是明朝时17边关隘口之一和京西“右五口”之中的梨园岭口。黎元岭村位于山坳里,土地肥沃,曾有梨树园而得名。该村原有正城一道,过门一座,村东南有茂盛的古松一株。西北有“长城黎元岭口”遗址……,进而可达燕家台,在此地与燕(家台)齐(家庄)古道相衔接,至柏峪、刘家峪、沿河城……这段为长城古道。其中,洪水口至黎元岭口的古道大部分保存较好,其余大部分路段已残破不全。

还可从黎元岭村口往东北经沿河城、向阳口、至大村,或从洪水口往西南经瓦窑、张家庄、奴才岭至山南,这条道路为原“西奚古道”,亦称“皇妃岭道”。何谓西奚古道?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一个古老的“西奚族”人在西南自河北省涞水县的山南、庄里、罗古台等村至东北边北京市的高崖口、居庸关……一带靠围猎简耕度日生活,繁衍生息。为了西奚族人们的生活方便,在其头领西奚族皇妃的组织下,召集本族民众修成了一条始自河北山南终至北京居庸关,全长260里的人行步道。此道也是金灭辽,金与宋征战的古道之一,在历史上曾起到过不可忽视的作用,后人为了纪念“皇妃”的功德,就把黄草梁命名为“皇妃子梁”,把这条步道称为“西奚古道”或“皇妃岭道”。

历经明清两朝的边关要隘洪水口以及它四通八达的古道,虽已失去了原始意义,但是,这一军事隘口所遗留下的敌台、城墙、城池、营地,以及它的古道……已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成为游人和驴友们的网红打卡之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7 18:33 , Processed in 1.11377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