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当北京公交沾了“智能”二字以后

2023-11-29 22:03|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端木东舸|来自: 北京纪事杂志社

摘要: 要说这几十年,在北京坐公共汽车有什么感想的话,那就是进步飞快。九十年代坐车,还有好多是那种纯红色长得跟个面包似的“大轿子”,冬天四处漏风,夏天像个蒸笼。慢慢地就换成了密封好有空调宽敞干净的新车,再往后 ...

要说这几十年,在北京坐公共汽车有什么感想的话,那就是进步飞快。

九十年代坐车,还有好多是那种纯红色长得跟个面包似的“大轿子”,冬天四处漏风,夏天像个蒸笼。慢慢地就换成了密封好有空调宽敞干净的新车,再往后又都变成了不烧油只加“气儿”的环保车。今天满大街跑着的基本都改成了电动公交,噪音小,显得轻便还没有尾气污染。

不光是车换了,好像这管理方法也改进了。现在是属于“智能公共交通”开始实施的阶段,像什么分析、调度、指挥全都智能一体化了,比早年间先进不少,这从好多事儿上都能看出来。

八九十年代那会儿,老百姓坐车,主要的抱怨就集中在几点上。

第一,百爪挠心地等了一个钟头车还没来,内急跑到附近去个公厕,结果回来一看,汽车喷着白烟儿走远了。

第二,好不容易来了一辆车,恨不得几百个人跟打仗似的往前冲,时不时就能把车门挤坏,没办法啊,为了上班上学不迟到。

第三,服务态度欠佳。偶见售票员的那张脸,耷拉得就跟你欠了他多少钱一样,而且那站名报的啊,但凡不是每天都坐的那趟车,你竖起耳朵玩儿命听,能听明白哪站是哪站,我情愿输给您点什么。

在我印象里,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北京奥运会之前。

2004年到2005年那会儿,我在四通桥那边学德语。冬天的时候,每天早起天还没亮,就裹紧了羽绒服到楼下车站等854。那是一趟有空调的天蓝色公交车,票价比没空调的贵一倍,但是乘客数量能有普通车的三倍。主要是因为大伙儿都是在各个车站等了半天,三九严寒的伫立在风中,都想到车上能吹吹暖风。

老远看见车从路口晃悠了过来,人群开始骚动。看吧,前面说到的状况出现了。黑压压一片人,使出最大的力气开始向着车门挺进,哪儿还有人去在意有没有老人小孩儿啊,唯一想的就是“我必须挤上去”。真有幸上了车,也未见得能有多开心,很可能已经被人群把自己的衣服扯裂了口子,鞋带松了扣子,书包断了带子。实在没挤上去车的,也总会有那么几个,站在车门的踏板上,紧紧拽住把手,大有一种“我上不去你就甭开车”的做派。

车少人多,调度不合理,让老百姓根本就摸不着公共汽车的脾气,这等苦,没在那年代生活过的,是体会不出来的。

2002年深秋,我去朋友家吃饭,出来的时候已经快半夜了。他家门口有一趟公共汽车直接能坐到我家楼下,末班车是十一点四十,到他家这站应该在十二点左右。

我几乎是小跑着到了车站,开始向来车的方向不停张望。可是,看了下表已经十二点十分了,还没见公共汽车的影子,街上安静得出奇,连一盏车灯都看不见。十二点半,我作了决定,顺着公共汽车的路线往家走吧,好在不远,要是路上能打个车也行啊。

可能该着我在那个秋夜要伴着天上的月朗星稀锻炼一下,不仅没有公共汽车,出租车也没见到。走到家楼下,已经出了一身汗。

就这时候,身后灯光晃过,回头一看,那趟公共汽车正以每小时近乎十公里的速度,开了过来。当时那叫一个凌乱。

现在好了,不仅在大部分公交站见不到了人山人海,而且每趟车具体什么时候来,都能精确到分钟了,再也不用投身到寒冬或者烈日下傻傻地等。

掏出手机,很多地图和出行类的APP里,都带着提示某路公共汽车的下一趟还有几分钟到站的功能,一般还都特别准,只要卡着时间提前那么一两分钟到车站,保准能赶上想坐的车。要不怎么说“智能”它是个好东西呢。

智能交通和智能手机结合一起,给老百姓多大的方便啊。不光是等车的体验提升了,买票也是一样。

小时候偶尔见识逃票,长大了当然不能那么干。可是,也不是没碰见过一块钱难倒“英雄汉”的事儿。

有一段时间在三路居上班,单位那个院子距离最近的车站也得走十多分钟。一天,加了会儿班,出门时候已经天黑,深一脚浅一脚地好容易到了公交站,还算幸运,没等两分钟,车来了,而且看着车上还没几个人,有座儿。掏钱准备上车买票,结果当时就有点儿不淡定了,裤兜里空空如也,一分钱也没有。我抬眼看着车里,司机歪着脑袋问我:“您还上不上?”没办法,只好回答人家说自己不坐这趟车,不上。

车门关了,深绿色的公共汽车扬长而去,带着我的沮丧。

实在不想再回办公室取钱,就靠在车站边的一棵树上,盼望着能遇见个也是刚下班的同事,找人家借点儿钱,坐车回家。因为要真是走着到家的话,挺远也太累,没那勇气。

也是老天爷不心疼我,半个钟头也没看见一个熟人,没办法就又硬着头皮走回了单位,拿了钱,出门到路边招手拦了一辆出租车,回家。

从那时候养成了一个习惯,出门前一定要确定三件事:手机、钱包、我。一个也不能忘。

如今谁坐车还买票呢?开始是有了公交卡,带着卡就行,上车刷卡“啵儿”一下就好使。不用总想着零钱了。对啊,还必须是零钱。当初拿着身上唯一的一张人民币交到售票员面前的时候,人家看了那一百块钱一眼,不无鄙视地说了句“找不开,别买了”。就好像我是成心不想买票,用大面额纸币调理她一样。

这几年就更方便了,公交卡都不用了,毕竟一张小卡片也难免有个忘了带的时候,只要拿着手机,不管公交还是地铁,全能扫码乘坐。这确实人性化啊,现代人统一有个臭毛病,出门落下什么,也不会不揣着手机,而公共交通就合理利用了人们的这个“毛病”,免除了多少人因为那一块两块钱坐不上车的忧伤。

也别光说公共汽车和地铁,打车的状况跟以前也完全是两码事儿了。早先赶上个上下班,或者是在大商场和商圈附近,再么就是写字楼扎堆儿的地方,想赶上一个亮着“空车”灯的出租车,有多费劲那是不用多说的。好多次和十来个人站在路边,疯狂地向驶近的出租车狂乱挥舞着手臂,然后再和他们一起,目送司机拉着车里满脸得意笑容的乘客渐行渐远,那滋味,不好受。

现在手机里能数过来的叫车平台就不下十几个吧?数量恐怕比当年一起拦车的同道中人都差不多少。随便打开哪个自己用习惯了的,分分钟车就停在了你指定的位置,哪儿还用考虑什么时间和地点啊。

所以说,得相信,智能管理,智能应用,比起早年的各种不方便,怎么说也是老百姓的福分。

前些日子看新闻,亦庄那边新测试了无人驾驶的公共汽车,这是又迈进了一大步,听起来就让人有想法。新鲜玩意儿,哪天正式开通了,得去坐着体验一把,过过瘾,也给大北京智能公共交通的发展历程做个见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9 10:30 , Processed in 1.11476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