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南锣支巷——帽儿胡同21号的梓潼文昌庙

2023-11-30 08:43| 发布者: weiwei |来自: 鼓楼静语

摘要: 梓潼文昌庙又名文昌帝君庙、梓潼庙。庙址位于帽儿胡同21号,东跨院在景阳胡同4号。明成化十三年(1477)始建,供奉文昌帝君。传说文昌帝君原为北天的星宿,元延祐三年(1316)与名为张亚子的梓潼帝君合祀为一神。据 ...

梓潼文昌庙又名文昌帝君庙、梓潼庙。庙址位于帽儿胡同21号,东跨院在景阳胡同4号。明成化十三年(1477)始建,供奉文昌帝君。

传说文昌帝君原为北天的星宿,元延祐三年(1316)与名为张亚子的梓潼帝君合祀为一神。据《明史·礼制》记载,张亚子为晋时蜀人张育,东晋宁康二年(374)自称蜀王,在抗击前秦苻坚的战斗中战死。后人为纪念张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后张育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祀,张育即转称“张亚子”。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有感于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乱入蜀时,经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朱理宗时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历代皇帝对文昌帝君恩礼有加,屡有加封。位于帽儿胡同的这座文昌帝君庙曾经是北京的“五坛八庙”之一,尤其是到了清朝嘉庆年间,这里的香火达到了极盛。

嘉庆六年(1801),嘉庆帝亲临重修后的梓潼文昌庙,行九叩大礼,对其可谓尊崇至极。皇帝在上谕中说:“敬思文昌帝君主持文运,福国佑民,崇正教,辟邪说,灵迹最著。海内崇奉与关圣大帝相同。”皇帝以如此崇高的规格祭拜文昌帝君当然是事出有因的。嘉庆元年(1796),四川、陕西、湖北等地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教众多为贫苦农民,他们以秘密宗教为组织,迅速扩大起义军的规模,声势最大时战火曾蔓延到川、陕、豫、鄂、甘五省。直到嘉庆九年(1804),清政府才将起义军最终平定,耗银达两亿两之巨,极大地损耗了国力,清王朝国运从此急转直下。嘉庆六年,当着清政府与起义军战事正酣的紧要关头,皇帝对梓潼文昌庙的重修并亲临叩拜之举就是要借文昌帝君来“崇正教,辟邪说”,以安定民心,稳定清王朝的统治。梓潼文昌庙也间接地因为农民起义而香火繁盛。

该庙主要建筑依中轴线南北分布,计山门三间,硬山旋子彩绘。“魁光殿”三间,形制与山门略同。内供魁星立像、文昌帝君像、千手观音像。殿内悬“赞天佑民”匾,左右楹联为“普世长民莫如德,验天津地之谓高”,倒座匾曰“阴骘下民”。匾额楹联均为咸丰皇帝御笔。“魁光殿”前立嘉庆御碑一通、钟鼓楼各一座。殿后亦有嘉庆御碑,上覆碑亭,为嘉庆六年(1801)《御制文昌帝君庙碑记》,此碑系嘉庆皇帝亲自撰文,大学士刘墉书写。碑文记载了成化以来直至嘉庆年间修建及重修梓潼文昌庙的经过。刘墉书法道劲洒脱,位列“清四家”之一.碑文洋洋千余字,足谓书法之诊品。正殿名“敷文殿”,面阔三间,硬山顶后出抱厦,旋子彩绘。殿额亦为咸丰御笔。殿内正中供文昌帝君坐像,通高3.2米,左右立侍从像。后殿面阔5间,硬山顶。嘉庆六年起此殿供奉文昌帝君神位。后殿转角回廊房二十三间。此庙中轴线两端各有跨院,东跨院为四进,有观音殿、关公殿、具服殿等。其后殿东墙内嵌成化十三年(1477)重修碑记。清朝皇帝每年春、秋两仲月谴官到此致祭。

1936年第一次寺庙总登记时,该庙占地三亩二分,房屋一百零九间,住有僧人,存法物计有:佛像两尊、神像六尊、铜钟一口、铜五供一套,铛钙鼓各一份、地藏经两部、金刚经一部、石碑三通、松树五株、水井一眼。文昌帝君庙后改为“民生小学”校址,现部分为“帽儿胡同小学”。

据文物部门调查,文昌帝君庙原有山门已拆除盖了楼房,现为“帽儿胡同小学”。现存庙宇建筑尚有魁光殿,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前后廊,旋子彩画。殿内金魁像一尊,高2.4米,一手持笔一手端砚,足下镏金麒麟,文昌帝君像一尊,带木制雕龙神龛。殿前嘉庆皇帝敕谕碑,已埋入地下。殿后《御制护国文昌帝君庙旧碑》,螭首方座,通高3.98米。敷文殿,面阔三间前出廊,进深七檩(10米),后正间带悬山抱厦,面宽5.67米,硬山调大脊筒瓦顶,旋子彩画,内檐砌上明造。殿内供奉文昌帝君坐像一尊。东西配殿各三间,前出廊,为筒瓦过垄脊大式硬山房。顺东西配殿向北,环中殿有转角连房,东、西、北各七间,筒瓦清水脊,东连房南三间和北房东两间已改建,北房中间为过厅门,通后院。后殿五间,前出廊,进深七檩,调大脊筒瓦硬山顶,现已改建;西耳殿小三间,前出廊,为筒瓦过垄脊硬山顶;东耳殿已拆除改为后院门。由后院向东即进入东跨院,北殿三间、前出廊。南殿三间,前后廊,东西耳房各一间;东配殿三间,前出廊,南耳房一间,均为简瓦过垄脊硬山顶;西配殿已改建。整个庙宇建筑大部分成为民居。

殿内魁星殿前还有《御制护国文昌帝君庙旧碑》,石碑通高近4米,碑的阴面(北面)无字,南面则有碑文,且保存情况较好,通过辨认,正是嘉庆皇帝大修文昌庙后,重刻的碑文。另外,碑文中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注意,嘉庆朝所刻的碑文是嘉庆老师朱珪撰写,并由大学士刘墉书丹,可见嘉庆皇帝对此事的重视,清重刻明代碑文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也为后人如何保护古代石碑提供了借鉴。而且,碑文也是对北京历史地理的独特记载。碑文里提到了靖恭坊,它是明代北京城内的行政区划,如今南锣鼓巷以西在明代为靖恭坊;碑文有“厚载门外桥北东转为提督衙门街”一句,这句同样内涵丰富,“厚载门”就是地安门,“桥”指的是“万宁桥”,如今帽儿胡同西面曾经是“提督衙门街”。

一段短短的碑文,记录了明清两代的诸多历史,可见石碑的珍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20 , Processed in 1.08759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