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门外大街西侧达智桥有座松筠庵,是明朝正直官员不畏强暴,忠臣杨椒山居住过的地方。明朝嘉靖年间,奸相严嵩独揽朝政,结党营私,陷害良善。当时官任兵部员外郎的杨椒山疾恶如仇,面对贪官严氏奸党,两次上书嘉靖皇帝,弹劾严嵩上欺天子、下压百姓的罪行。未成,反被奸党所害,囚入牢中。身受各种酷刑,都未能动摇杨椒山的反对奸相的意志,最后被杀害在西市(今西四一带)。 嘉靖皇帝晚年,也疏远了奸相严嵩。御史邹应龙弹劾严嵩其子严世蕃的罪行,严世蕃被杀,严嵩被革职。杨椒山才得以平反昭雪。清代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为了追祭他的忠贞,将他曾居住过的松筠庵,立为杨椒山祠堂,内塑有杨椒山像,并在“谏草亭”石碑上,雕刻着杨椒山先后两次上书弹劾奸相严嵩罪行的“谏言草书”。因之,宣外达智桥的松筠庵又称杨椒山祠堂。 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也发生在宣武门外大街,达智桥松筠庵中。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的一次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战败,被迫于第二年,在日本的马关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全国各省的举人到北京正在参加会试。他们闻听清政府派大员去日本与侵略者正准备签订出卖国家主权的《马关条约》的消息,都极气愤。其中台湾籍的举人,更加愤慨。广东省的举人康有为和其弟子梁启超,经过多方奔走,请来十八省的举人1000多人在松筠庵集会。会上各省举人群情激愤,痛诉日本的侵略罪行,大家一致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并请康有为起草上交光绪皇帝的奏疏。康有为不辱使命,愤笔疾书,用了一天两夜,写成了上奏光绪皇帝的万言书,在万言书上签字的有1300多人。 “公车”是参加考试的举人的代名词。它源于汉代,当时,地方上推举出的孝廉(德才兼备之人)由公家派车送往京城,后来就将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称作“公车”。所以,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就将这次1300多举人的奏疏,称为“公车上书。” 宣武门外的松筠庵既是明代反奸相严嵩,忠正官员杨椒山的故居,又是近代爱国人士倡导变法革新康有为、梁启超等进行“公车上书”的地方。所以,1984年北京市政府将松筠庵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54 , Processed in 1.08331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