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分别位于北京内城外的南、北、东、西。这四座祭坛是明清皇室祭祀天、地、日、月之地。到北京游览的人们,除了登长城、逛故宫外,大多还要到天坛看祈年殿,到回音壁前听回音。殊不知,这四座祭坛是明嘉靖帝朱厚熜改变祖制、实行分祀后才建成的。 明初合祀成祖制 嘉靖九年(1530)的一天,嘉靖帝端坐在北京紫禁城奉天殿(今太和殿)宝座之上,对大臣们说道:“我朝祖训为天地合祀。朕翻阅典籍,发现古时多为天地分祀。前日,夏言上《郊祀疏》,提请天地分祀。众爱卿意下如何?”众大臣闻之色变,暗道“这是要改祖制啊”,于是议论纷纷。 嘉靖帝为什么想要改变祖制呢?这事还要从明初南京建天地坛、定祖制说起。 朱元璋定都南京,坐稳皇位后,在钟山之南修建圜丘,钟山之北修建方泽,分别用以祭祀天地,确保江山永固。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是祭祀,戎是兵事,祭祀排在兵事之前,可见国家对祭祀的重视。我国祭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相传,黄帝首建合宫,祭祀天地,随后历朝历代沿袭了这一祭祀制度。天地有时合祀,有时分祀,但在都城南郊筑台祭天,却作为传统延续下来。 洪武十年(1377)秋,阴雨连绵、灾异频出,朱元璋觉得这是上天给他的警示。他对大臣说:“天地犹如父母,不应分开,分祀天地不合情理。”于是,他下令在钟山之南原圜丘旧址建大祀殿合祀天地。到了冬至,大祀殿没建成,就在奉先殿合祀天地。朱元璋亲撰祝文,确定每年春天的首月合祀天地,并成为定制。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谋划迁都北京。天地坛作为营建国都的配套设施备受重视,与宫殿城池等一并建设。史书记载,北京天地坛“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天地坛的中心建筑是大祀殿,是举行天地合祀的神殿。大殿内设昊天上帝神位,大殿周边的配殿中设有日、月、星辰及风、云、雷、雨等诸神神位。永乐十八年(1420),朱棣迁都北京后,就到天地坛祭祀天地。直到嘉靖九年(1530)正月,100余年间共有9位皇帝举行天地合祀102次。 尊父皇考起纷争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他既无子也没有亲兄弟,由谁来继承皇位呢?明武宗的母亲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商定,由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朱厚熜的父亲名为朱祐杬,被封为兴王(谥号献),封地在今湖北省钟祥市。朱厚熜是朱祐杬唯一活到成年的儿子,天资聪颖,表现出过人的能力和才华。朱厚熜13岁时,父亲病逝。他戴孝主持王府事务,处事井井有条,声名远播。 朱厚熜接到继承皇位的遗诏时只有15岁。他从湖北前往北京,到达京郊时,与前来迎接的大臣发生了冲突。根据杨廷和的安排,要礼部用接待皇太子的礼仪迎接朱厚熜,从东华门入宫,住在文华殿,但是朱厚熜不接受这种方案:“遗诏让我继承皇位,不是当皇太子,我要从皇帝应出入的宫门入宫。”双方互不妥协,最后由皇太后令群臣劝进。朱厚熜这才从大明门入宫,在奉天殿即位,是为嘉靖帝。 即位后,嘉靖帝想把亲生父亲尊为皇考。杨廷和等大臣极力反对,认为应当效法汉代定陶王过继成帝和宋代濮王过继仁宗的先例,“尊父宗为皇考,称兴献王为皇叔父”。也就是说,亲生父亲要被称为叔叔,伯伯反而被称为父亲。嘉靖帝极为不满,这件事暂时搁置。 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嘉靖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许多持反对意见的大臣被贬或被下狱,或在朝堂上被当众杖责,有的甚至因杖责而死。一些大臣见势不妙辞官而去。在高压下,朝廷最终确定明孝宗朱祐樘为皇伯考,朱祐杬为皇考。这件事史称大礼议之争。 父亲虽然被称为皇考,但没有真正当过皇帝,按照祖制无法入太庙,因而祭祀问题又成了嘉靖帝心中的一个疙瘩。 分祀改制建四坛 嘉靖帝即位前期,励精图治,任用贤明,对前朝的一系列错误拨乱反正,他的威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嘉靖九年(1530),一封奏折打破了他内心的平静。 大臣夏言上奏的奏折名为《郊祀疏》,提议分祀天、地,将祭坛于南、北两郊分建,以“顺天地之宜,审阴阳之位”。嘉靖帝阅后大喜,这与他变更祖训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将《郊祀疏》发给众大臣,朝野上下顿时哗然。许多大臣认为夏言的观点大逆不道、有违祖训,于是纷纷上书,有的弹劾夏言,有的主张维持祖制。 嘉靖帝大发雷霆,先是将措辞激烈的大臣霍韬下狱并削职为民,继而亲自召见夏言并赐四品官衔,允许其上殿陈述自己的主张。接着,嘉靖帝采取了一个当时看来很罕见的举动,要求众大臣对夏言的提议表态。 众大臣从皇帝一系列举动中早已得知其态度,加上早年的教训,因此只得小心翼翼。据史书记载,参与讨论的596人中,有82人赞成分祀,84人赞成分祀但又说祖宗成宪不可轻易改动,26人赞成分祀但不赞成建方泽坛,206人主张合祀但又不反对分祀,还有198人表示“不置可否”。 虽然众大臣没有明确反对,但意见似乎又不那么统一。这时,因反对分祀而下狱的霍韬赶紧上书,表示支持分祀,说自己以前反对分祀是极端错误的。嘉靖帝龙颜大悦,“不计前嫌”,将霍韬释放并官复原职。 经过充分“讨论”,嘉靖帝最后下诏将天地合祀改为天地分祀,兴建圜丘坛,并且派支持分祀的夏言等大臣作为监察。圜丘坛自嘉靖九年(1530)五月开建,当年十月建成,其直径、高度、用材及尺度均由嘉靖帝亲自确定。 嘉靖帝对参与建设的大臣予以重赏。当年冬至日,他亲率百官,在新建成的圜丘坛举行祭祀,并作《钦天颂》,祈求上天保佑明朝江山。次年,地坛、日坛、月坛也建造完成,分别位于安定门外、朝阳门外和阜成门外。嘉靖帝下诏:“南郊之东坛名天坛,北郊之坛名地坛,东郊之坛名朝日坛,西郊之坛名夕月坛。”从此,四座祭坛有了自己的名称。 天坛祈年殿(寻竹生 摄) 分祀后,大祀殿改为祈谷仪式所用。嘉靖十七年(1538),嘉靖帝又召集群臣商议祭祀礼仪问题。大臣丰坊见夏言等官员靠拍马做了高官,于是揣摩皇帝心思,上书提出由嘉靖帝的生父配享昊天上帝。嘉靖帝大喜,于当年九月将自己生父的庙号定为睿宗。嘉靖十八年(1539),祈谷仪式改在大内玄极宝殿举行,大祀殿被废弃。嘉靖二十一年(1543),嘉靖帝下令拆除大祀殿,在旧址另建由他亲自设计的新殿,名为大享殿,由生父配享。大享殿建好后,大享仪式却没在这里举行,而是在紫禁城内新修的玄极宝殿举行。之后,嘉靖帝逐渐醉心于炼丹修道,少理朝政。直到明末,大享殿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到了清朝,大享殿被用于祈谷仪式。乾隆年间,对圜丘坛进行改扩建,大享殿统一改为青色琉璃瓦并更名为祈年殿。民国时期,天坛被辟为公园,从此神圣不可侵犯的祭天场所成了民众的乐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坛、日坛、月坛也被辟为公园。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天坛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26 , Processed in 1.08919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