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胡同和黑芝麻胡同都是东起南锣鼓巷,西至南下洼子,大小接近,宽窄也差不多。这两条胡同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奎俊府邸。 黑芝麻胡同东口南锣鼓巷 黑芝麻胡同3号 北京市历史建筑 晚清内务府大臣奎俊 奎俊(1843-1916),字乐峰,谥悫靖。清末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蒙古族。书法家,工书, 奎俊(1843-1916),字乐峰,谥悫靖。清末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蒙古族。书法家,工书,得其精髓。曾历任四川总督、刑部尚书、内务府大臣等职。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任理藩院尚书,先后任正白旗蒙古都统、兼任署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内务府大臣,上驷院兼管大臣等职。宣统三年(1911)任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 奎俊是荣禄的堂叔父,内务府即清朝管理皇家大小事务的总机构,担任这一官职的人基本上都是皇帝的心腹,可见奎俊权势之高。 由于奎俊生性贪婪,故有京城“四大财主”之称。他是粪税、炮税的发明者。奎俊生前最愉悦的事情就是敛财,在就任四川总督时干了不少贪赃枉法之事。光绪戊戌年间,山东大灾,为了完成朝廷筹款赈灾之命,四川官绅都积极响应,捐助了不少银子支援灾区。但奎俊却不将这些赈灾款入库,少部分汇往山东,大部分被其截留私吞,多达六千多两。以后,奎俊调任京官,临走前不断哭穷。地方官为了讨好奎俊,好在朝廷中留有人脉,就决定从山东的赈灾款中再提取五千两作为路费。同时,还要沿江州县凑足五千两给奎俊“笑纳”。 黑芝麻胡同13号奎俊的出生地 院门内影壁 院门前照壁 可见“鸿禧””二字 黑芝麻胡同13号是一处大宅子,气派的广亮大门建在七级台阶上,门对面是一座少见的一字大照壁,照壁中间原有砖雕的《鸿禧》二字,门前东西设置一对儿巨大的上马石,门两旁有一对儿精美的石鼓门墩儿,门内正对一座精美的一字小影壁,这座宅院就是清末满洲正白旗奎俊的府邸。院子有东西两路,东边的花园已经面目全非了,西路的住宅倒还基本保持了原来的格局,第一进院就相当宽敞。到二门还是广亮大门,实在是罕见。精美的门墩,雕着吉祥瑞兽,昭示出主人显赫的门第。第三进院尽管年久失修,还是能明显看出晚清华美精致的风格和工艺。 黑芝麻胡同13号院平面图 奎俊过世之后,其府邸由国民政府高官顾孟余居住,直至1949年离开大陆定居香港,顾孟余均在此居住,再后来,西院被单位占据,东院成了煤炭部宿舍。奎俊大宅的花园就在东院,亭台楼阁、水榭花卉,这花园和帽儿胡同文煜宅的“可园”曾经在京城都是“名园”。可惜后来被“黑芝麻小学”占用了,花园已荡然无存。 沙井胡同13号15号17号19号奎俊大宅 一般资料介绍中,都会讲到奎俊出生于黑芝麻胡同13号,其实与沙井胡同15号都属于奎俊宅。也就是说,奎俊之宅跨越两条胡同,可见规模之大。 沙井胡同13号15号17号19号,均为清末刑部尚书、四川总督奎俊大宅。 从平面图中可以看出,整套院子坐北朝南,五进院落。大门原位于17号院,宅院内分为中、东、西三路,15号院仅为其东路院。而中路和西路因为拆改较多,已失旧貌,惟有东路依然保留着完整的影壁、垂花门、过厅、游廊、厢房以及精美的庭院布局,堪称北京四合院的典型范例。2003年,该院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15号为广亮大门,硬山顶,清水脊合瓦屋顶,前后檐柱间均饰雀替,梅花行门簪四枚,上刻有“福”字图案,红漆大门,门墩一对。该院曾为北京市群众艺术馆,后归北京画院使用。二进院的东跨院,曾是作家老舍的夫人胡絮清老人工作的地方。据说15号院内有两颗黑枣树,号称京城黑枣王。17号为民居,看不出原来的格局样子。 沙井胡同13号 沙井胡同15号 院门前照壁 沙井胡同17号 沙井胡同19号 沙井胡同11号 春饼京味菜小院 沙井胡同9号 沙井胡同7号 沙井胡同5号 乐在元古小酒馆 沙井胡同东口南锣鼓巷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21 , Processed in 1.08628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