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漫谈砖塔胡同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砖塔胡同位于北京西四南大街丁字路口的 西南侧,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   砖塔胡同的东口,有一座八角形、七级密 檐式青灰色砖塔。从山门的石额上可以清楚地 辨认出"元万松老人塔"六个字。万松老人, 名行秀(公元1166一1246年),是金、元两朝 极负盛名的佛学大师,佛教重要宗派曹洞宗的 一代宗匠。 他俗姓蔡,河南洛阳南部人。十五岁 在今河北邢台净土寺出家,后云游北方各地, 在河北磁县大明寺继承高僧雪岩满禅师所传的 佛法,专治禅学。不久,返回邢台净土寺,筑 万松轩自居,故称"万松老人"。 金明昌四年 (1193年)万松行秀禅师来到燕京,即今天的 北京,为金章宗说讲佛法,得到金章宗极高的 称赞。万松老人不仅精通佛学,撰著了《从容 录》、《祖灯录》等许多佛学著作,而且身处 空门,志在水下。元代著名的政治家耶律楚材 就出自他的门下。   万松老人圆寂后,人们为他 修建了这座朴素别致的砖塔。 万松老人塔修建于元代,因它是由青砖砌 成,所以人们称它为"砖塔"。紧靠砖塔北侧 的街巷也随之得名"砖塔胡同"。砖塔胡同的 名称在元代就已经出现了。元代北京的胡同名 称,保留到今天只有砖塔胡同等少数几条,至 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了。 在元、明、清三朝, 砖塔胡同一带长期是戏曲活动的中心地区,即 所谓"勾阑"、"瓦舍"地带。元代是杂剧艺 术的繁荣时期,元大都城是北方杂剧的中心, 城内有众多的大小勾阑,演出杂剧,砖塔胡同 就是其中之一。勾阑内有戏台、戏房(后台)、 神楼和腰棚(看台)。大的勾阑可容数千人, 台上锣鼓喧天,台下欢呼喝采,真是热闹非凡。 到明代设立了教坊司,管理戏曲音乐等事 务。由于,它设在东城的本司胡同和演乐胡同 等处,使砖塔胡同一带失去往日的喧嚣热闹。 清代,砖塔胡同曾经作为神机营所辖右翼汉军排枪队的营地。但是不久,砖塔胡同又恢复了 元代"歌吹之林"的面貌,成为曲家聚集的地 方。这里不仅有演唱京剧的坤班,也有所谓 "清吟小班"的乐户。 当初只有三、五家,多 是京畿地方的人,很快便"曲家鳞比,约二十 户。"一半是天津人,有天喜、三喜、双顺等 班。请人震钧在《天咫偶闻》中,描述当时的 兴盛情况,"闾阎扑地,歌吹沸天。金张少 年,联骑结驷,挥金如土,殆不下汴京之瓦子 勾阑也。"一九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 这里的戏班乐户纷纷逃往他乡。从此,砖塔胡 同逐渐成为民居。   近百年来,砖塔胡同仍然是那样狭窄萧 条,但是,在它平凡的史册上却揭开了崭新的 一页。一九00年,以"反洋"、"天教"为 目标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席卷了北京。当 时,外国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从事种种 罪恶的勾当。北京的西什库教堂是外国传教士 在中国为非作歹的庇护所,因此,义和团首先 把矛头指向教堂。当时的砖塔胡同是义和团首 领们的指挥所,他们在这里发布告示,指挥义和 团勇士们猛烈攻打这个帝国主义侵华的堡垒。   在砖塔胡同这条寻常的街巷上,不仅曾经 回荡过义和团的呼号呐喊,而且留下了两位伟 人的足迹。 一九二三年八月二日,伟大的文学 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由于和周作人在 政治上的分道扬镳,愤而离开原在八道湾的住 所,搬到砖塔胡同61号(现为84号)。当时, 鲁迅先生居住着三间又小又矮的北房,周围的 环境又十分噪杂,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鲁迅 先生用一枝"金不换"的笔,撰写小说《祝 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和《肥 皂》,及其《中国小说史略》等许多作品。 一九二七年二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 同志随北方局,由天津迁到北平。住在砖塔胡同四眼井十号林枫(刘少奇同志的秘书)和郭 明秋(刘少奇同志的译电员)同志的家里。虽然,他在这里只居住了几天,但身为北方局书记的刘少奇同志无时无刻不在直接领导着华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并且写下了《关于过去白 区工作给中央的一封信》这一重要文件。   如今,饱经风霜的万松老人塔仍然矗立在西四丁字街头,旧日简陋破落印砖塔胡同现在已经变成美丽、整洁的街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4 19:24 , Processed in 1.10008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