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的一天,笔者到中山堂参观《中国大学百年展》,在参观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几幅有关孙中山奉安大典的照片,不禁回想起家父与朋友和家人的一次闲聊时说过的事情…… 1929年5月26日,孙中山奉安大典,从北京移灵到南京中山陵下葬,一路用的都是日升杠房的杠夫,这在当时是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各种史料关于奉安大典都有比较详尽的描述,其中都会提到日升杠房。之所以选中日升杠房承办此事,不仅因为它实力雄厚,而且因为它那时很有名气。 历史上日升杠房曾承担过三次“皇差”,慈禧太后、隆裕太后、光绪皇帝办丧事,内务府都是交给日升杠房承办的。平时在为京城的达官贵人们的各种丧事服务中,日升杠房都有很好的口碑,雇主们非常满意,所以奉安大典最终选中了日升杠房。 祖父16岁就随曾祖来京经商,在京城做羊皮生意。日升杠房的孟老板是祖父的一位老乡,两人关系特别密切。当年孟老板创办日升杠房时,在经营管理上很有一套,日升杠房的杠夫挑选的都是30多岁、高个子、年轻力壮的小伙,且旗人占多数。柜上常年养着一班固定的杠夫,不像有的杠房,有活攒人,没活遣散,不养闲人。日升杠房这种用人方式有利于管理,杠夫们平常生活劳作在一起,彼此熟悉,经常是不用言语,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就知对方心思,抬起杠来,容易协调、平稳,节奏感也强,合作起来比较顺利。 孟老板对杠夫们要求非常严格,遇有生意时,孟老板头天不许杠夫们喝酒,晚上统一睡在杠房,为的是第二天不误事。碰上大活,孟老板一定派信得过的杠夫去,避免因不小心有个闪失得罪了雇主。 由于杠夫们平常被管理得很有规矩,训练有素,举手投足间少了一些散漫、粗野之气。与其他小杠房出来的未经严格训练的杠夫有着天壤之别,所以请日升杠房的杠夫让那些雇主们觉得很有面子,慢慢地京城很多有钱人家、大户人家遇有个殡葬之事,都愿意请日升杠房,日升杠房的名声就此越来越大,买卖越来越红火了。 孟老板待手底下的杠夫们也比较厚道,日升杠房的杠夫一般没活时拿的是固定钱两,有活时拿的是包份钱,生活压力相对较小,加上生意好,杠夫们拿的包份钱也多,因此人心稳定,留得住人。 听父亲说,那时日升杠房铺面虽然在西单,但杠夫们平日里住在离我家很近的缸瓦市大酱房胡同,日升杠房的杠夫们经常在我家院里进行操练,走步、起杠。孙中山奉安大典,事关重大,出不得半点差错,于是孟老板临时借用了缸瓦市大街群生汽车行(原是冯玉祥将军练兵场)停放车辆的地方组织杠夫们加紧操练。 日升杠房接到这一任务,着实下了不少功夫,提前准备好了所有的杠棍、杠绳、号衣、大小棺罩等,各种必备用品一应俱全。因孟老板与祖父的关系非同一般,这等大事两人免不了在一起商议。 当时孟老板向祖父提议,让祖父出面在灵榇的必经之路西四牌楼处设一茶桌,以备杠夫们换杠歇脚之用,祖父欣然同意,并将这件事交给父亲去办理。 那年我父亲在中国大学见习班学习,课余时常到祖父的店里帮着干活。接到奉安大典移灵途中备设茶桌之任,父亲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筹备。 父亲拿着孟老板给各店铺开的条子,一家家的上门联系,有同和居、龙泉居两家饭庄,羊肉胡同口一家茶庄,缸瓦市一家山西人开的盆铺。请两家饭庄供应水和茶桌,茶庄自然是供应茶叶,盆铺则供应一些茶具及其他一些用品。各家店主都积极配合,为国父的移灵大事出点力气不在话下。 日升杠房为了奉安大典的筹备下足了力气,将全部杠棍都重新进行了粉刷,一水的白色,杠绳包了崭新的蓝布,杠夫们的号衣统一制作成青天白日。奉安大典当天,杠夫们统一穿千层底鞋、黑裤腿带,腰系黑色练功带,不许扎牛皮款板带,身着青天白日号衣,庄严中透着肃穆威武。 在奉安大典北京移灵的当天夜里,5月26日零时,24名杠夫在整齐的号子声中齐步起灵,一步步地稳稳地将灵榇移出了碧云寺大门。出了大门后,又改用32名杠夫的中杠继续前行,沿途都拉上了临时电线,50步一盏灯,道路两边,全是士兵、军警、消防队员、救护队等护送,燕京大学数十名学生也参加了救护队。 天亮时,护灵的队伍到达了颐和园旧宫门牌楼,这时道路也宽了,前方路况也好了,于是将灵榇换成大棺罩,并改为64名杠夫抬行的大杠。 孟老板一直在队伍的前后跑来跑去,一路关照着,到达西四牌楼时,他的长袍都湿透了。匆忙中只喝了一口茶水,又跟着运送灵榇的队伍继续南行至前门火车站,亲随日升杠房的杠夫们到达南京,将灵榇抬上中山陵,在紫金山正式下葬。这段经历,除了当年的一些老人外,极少为人所知。日升杠房在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国事中曾留下的一抹印迹至今还未被人们忘记。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2:22 , Processed in 1.08950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